南京市溧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5日
资源编号 66929

南京市溧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1-10 七年级上册 0 1,16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江苏各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真题试卷汇总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将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

2.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25题)和非选择题(第26—28题),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的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过群体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烧制彩色陶器

2. 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

A. 原始农业                   B. 青铜铸造                   C. 纺织业                       D. 冶铁业

3.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是(    )

A. 黄河                          B. 淮河                          C. 长江                          D. 珠江

4.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约夏后,姓姒(si)氏。”材料反应的史实标志着(    )

A. 华夏族的形成            B. 世袭制的确立            C. 郡县制的确立            D. 中国王朝的产生

5. 西周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由此可见,青铜礼器象征着(   )

A. 人物品格                   B. 年龄大小                   C. 品质优劣                   D. 地位高低

6. “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   )

A 夏商时期                      B. 战国时期                   C. 三国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7.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    )

A. 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 百家争鸣的影响

8.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的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使用泥范制陶            B. 出现了造纸业            C. 实行了郡县制            D. 政治四分五裂

9. 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起义爆发地点在大泽乡

B.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 爆发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D. 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10. 《汉书·食货志》载:“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用“元狩”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1. 下图是东汉时期“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出当时(   )

A. 聚落发展                   B. 诸侯割据                   C. 社会动荡                   D. 外戚专权

12. 《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 打击匈奴                   B. 开拓疆域                   C. 管理西域                   D. 开通商路

13.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百家争鸣 ②刘徽的“割圆术” ③《史记》的写成 ④道教的兴起

A. ①③④②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③②

14. 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 发明了弓箭               B. 改进了造纸术            C. 创造了文字                D. 统一了货币

15.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6.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 北京                          B. 西安                          C. 洛阳                          D. 南京

17. 西晋是一个骤灭的政权,对其“骤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

A. 七国之乱                   B. 西晋灭吴                   C. 八王之乱                D.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8. 东晋的统治,被当时的人嘲讽为“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王”是指(    )

A. 王导                          B. 王猛                          C. 王羲之                       D. 王献之

19. 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 宋、齐、梁、陈        B. 齐、宋、梁、陈         C. 梁、宋、齐、陈         D. 陈、宋、齐、梁

20.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优越            B. 统治者重视生产         C. 社会较为安定            D. 北方人民的南迁

21. 与“淝水之战”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

A. 退避三舍                   B. 破金沉舟                   C. 揭竿而起                   D. 草木皆兵

22. 下列政权中,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①曹魏②东晋③西晋④北魏⑤前秦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3. 下列砖画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它们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 农业产生                   B. 政权并立                   C. 民族交融                   D. 江南开发

24. 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    )

A. 《齐民要术》            B. 《缀术》                   C. 《兰亭集序》            D. 《水经注》

25.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    )

A. 设计制造指南车        B. 编写《九章算术》     C. 创制《大明历》         D. 精准推算圆周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10分,第2712分,第2813分,共3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兴起,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汉文帝,加之以恭俭,景帝遵循前业,五六十年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淳厚。周朝赞美成康,汉代称道文景,美好的盛世啊!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图1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西域与中原的物产交流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据材料指出该局面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图1中,①是丝绸之路的起点,②是途径区域,③是最远到达的欧洲国家,结合所学,写出它们的名称。西汉朝廷为了加强对②地区的管理,设置的最高长官是什么?据图2,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推动汉朝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7.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消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自秦统一后,中国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加强。西汉建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虽然各族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矛盾或者有过战争,但在长期交往中,人民之间交触的趋势增长了,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边疆……

——《中国古代史》(第5版  上册)

材料三  五胡内迁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春秋时期在怎样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据材料概括春秋争霸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写出西汉建立者,举一例“西汉建立后,各族统治阶级之间有过战争”的史实。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并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3)材料三中的“五胡内迁”发生在什么时期?氏族和羌族迁入哪里?据材料三,概述“五胡内迁”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此后与“五胡内迁”影响相同的改革。

(4)综上所述,从春秋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可知,北京人集体共同生产生活,过着群居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打制石器信息,排除B项;山顶洞人会钻木取火,排除C项;半坡人会烧制彩色陶器,排除D项。故选A项。

2. 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片中的稻谷和骨耜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学会了从事农业生产,证明当时已经出现原始农业,A项正确;图片中的实物不是青铜器、纺织品和铁器,与青铜铸造、 纺织业、冶铁业均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南京市溧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6692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