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测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基础知识
1. 看拼音,写词语。
bō lī yī shang shāo weī yōu yǎ cí chǎng
( ) ( ) ( ) ( ) ( )
zhèng fǔ bào zhà gē dā jǔ sàng páo xiào
( ) ( ) ( ) ( ) ( )
2. 请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勾勒(lè) 蒙古包(měng) 迂回(yú) 羞涩(shè)
B. 妩媚(wǔ) 苍穹(qióng) 冠冕(guān) 岷山(mín)
C. 逶迤(wēi) 鸣啭(zhuǎn) 擎着(qín) 聂荣臻(zhēn)
D. 憧憬(jīng) 璀璨(càn) 蜷缩(juǎn) 额枋(fǎng)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居高临下 别出新裁 粉身碎骨 技高一筹
B. 斩钉截铁 自做自受 威风凛凛 惊天动地
C. 跌跌撞撞 排山倒海 鸣钟击馨 热血沸腾
D. 纹丝不动 大步流星 剑拔弩张 念念有词
4.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①经过妈妈的开导,她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②他们俩之间的疙瘩解开了,和好了。
③竹节人就跟那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④妈妈告诉我,桌上有一疙瘩蛋糕,让我赶紧吃掉。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③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不耻下问,及时向长者请教。
B. 战士们虎视眈眈地守卫着祖国边疆。
C. 电脑虽然是高科技工具,但是拥有它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D.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丁香结》是一篇意蕴丰富的散文,表达了作者愁怨的情绪。
B. 《草原》一文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中心。
C. 《开国大典》通过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D.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7. 按要求写句子。
(1)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庄严地掩埋了自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的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____________,幸福是__________。
语言积累与运用
8. 将下列诗词句子补充完整。
(1)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3)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5)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9. 积累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轻轻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了征途中的两个经典战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爱国是永恒主题。“捐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绝,“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的誓言,“_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奉献……都令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4)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_____________。通过学习,我认识了《桥》中_____________的老支部书记,《穷人》中___________的桑娜,《金色的鱼钩》中___________的老班长。其中____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情景填写恰当的成语。
2023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拉开了帷幕。开幕式的节目_________、_________。比赛中,运动健儿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健儿们夺冠的消息频频传来,大家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部分。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 激烈)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敲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 自豪)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1. 用“ ”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12. 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画线句子中的“这声音”指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五位壮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本段文字既有群像描写,也就是“__________”的描写,也有对班长马宝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是“__________”的描写。
15. 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不正确理解是( )
A. 这段话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B. 这段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C. 这段话写出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D. 这段话以对战士的跳崖后高呼口号的评价和赞美结尾,高亢激越,令人振奋。
阅读。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 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6. 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词语。(填序号)
A.幽静 B.坚持不懈 C.平静 D.信心十足
17. 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18. 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1)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
(2)第⑦然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_
19. “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句中“我”明白了(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20. 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特殊听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与表达部分
22. 请在下面的两个习作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习作1: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温暖”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一个拥抱,或许是因为一句安慰,或许是因为一声“加油”……,请以“温暖的 ”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习作2:劳动课上有什么收获? 请以“劳动让我 ”为题,记叙一次劳动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
…………
参考答案
1.① 玻璃 ②. 衣裳 ③. 稍微 ④. 幽雅 ⑤. 磁场 ⑥. 政府 ⑦. 爆炸 ⑧. 疙瘩 ⑨. 沮丧 ⑩. 咆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璃、裳、幽、爆、疙瘩、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