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部编版)
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道德与法治(三)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
1.小刚上网想要查找学习资料,却被购物广告打了岔;点开购物广告,目光又停留在弹出的游戏画面上……两个小时之后,小刚才猛然警觉自己原本是要查找学习资料的。这一事例警示我们( )
A.沉迷网络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 B.碎片化信息影响思考的深度
C.网络中冗余信息会耗费人们的时间 D.虚拟交往会淡化现实人际关系
2.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下列关于网络的影响和典型事例对应正确的是( )
A.网络→积极影响一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智慧城市”
B.网络→消极影响→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市长信箱”
C.网络一积极影响→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诈骗”
D.网络→消极影响→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网络谣言”
3.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足迹、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殊不知,这在收获朋友们点赞的同时,不经意间也泄露了许多个人信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显示,85.2%的被访者个人信息曾被手机软件泄露,建议建立软件“黑名单”和抽查制度。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为了保护隐私而拒绝使用手机上网
②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③增强法律意识和隐私意识,使用手机软件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④依法打击相关软件网站,保护公民隐私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以下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有( )
①浏览学习强国App
②利用周末时间去郑州科技馆观看展览
③参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
④暑假到洛阳龙门石窟游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为了提高广大球迷的观球体验,中国移动为本届世界杯打造“元宇宙”,通过“内容+科技+融合创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5G+全体育”全场景沉浸式观赛体验,引爆全民足球热情。这表明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是( )
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B.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6.12月2日,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视频:贵州铜仁一卖核桃的大叔不慎将核桃洒落一地,此时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默默帮大叔将核桃全部捡起。该条视频收获网友数十万点赞与评论。上述同学们的做法,在培养亲社会行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亲社会行为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由下边漫画可知,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各方齐努力。对此,未成年人自身应( )
A.拒绝使用网络,全心投入学习 B.加强网络监管,强化执法力度
C.提高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 D.合理利用网络,保护个人隐私
8.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个最好时期为青少年提供了( )
①更为优越的物质支持 ②更为丰富的精神滋养
③更加绚丽多彩的生活 ④永不失败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岳麓区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圈”。各街道等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社区特色居家养老帮扶。很多热心公益的80、90后青年志愿者从未停歇脚步,是志愿服务主力军。材料表明( )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亲近社会、服务社会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志愿者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④志愿者的行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2021年7月底,河北省15~17周岁的孩子们接种新冠疫苗,某市医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张某带着孩子等了三个小时,却被告知没有疫苗了。这时,有人匆忙从外面过来,说是提前和医院“打招呼了”,顺利接种了新冠疫苗。张某拿起手机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点击“我要投诉”,反映了此事。由此可以看出( )
①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网络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③互联网对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具有重要作用 ④网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暑假期间,年满16周岁的小林去餐馆当服务员,被解聘时老板拒绝支付其工资。小林想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可以找( )
①社区 ②律师事务所 ③法律援助中心 ④法律服务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表中的微行为与对应的微点评,不恰当的一组是( )
选项 | 微行为 | 微点评 |
A | 某市民因报假警被行政拘留 | 无论是何种违法行为都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B | 中学生陈某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小偷小摸,一步步走向拦路抢劫这条犯罪道路 |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
C | 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因违规违法,相关负责人被刑拘,企业也被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 不诚信的企业将会受到刑事处分 |
D
|
小峰一纸诉状将李某告到法院,状告他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手段 |
A.A B.B C.C D.D
13.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生活中之所以有这些规定,是因为( )
A.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B.社会规则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C.仅靠人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够
D.制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14.“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有( )
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③诚信做人,言而有信 ④自尊自信,敢于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2022年9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 一审公开宣判:主犯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刑24年,罚金32万元。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陈某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 ④罚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人们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不够 B.良好的规则需要秩序来维护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D.制定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17.2022年8月7日,在九寨沟景区内游览的4名游客随意离开游览栈道、步道,下滩踩水,违反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七)项规定。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对4名游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4名游客受到处罚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②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遵守规则必然要牺牲个人自由 ④对社会规则要有敬畏之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河南省加快推进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工作,以有效的“管”促进更有力度的“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据悉,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的市场主体有25.6万家,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市场主体有7.2万家,被标注为异常的个体工商户有71.8万家。此举有利于( )
①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获得迅速发展
③警示失信企业,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
④提高企业名度,杜绝企业失信现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关于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20.2022年10月23日,北京野生动物园一游客突然自行下车,非法闯入白虎展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全力施救下,闯入者幸免于难,后被警方带走。这类事件启示我们( )
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维护秩序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④社会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玉玉出小区门口时看到有人在争吵。一位阿姨指着保安说道:“不就是保安嘛!只不过是看门狗而已。”阿姨的行为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 )
①相互理解,尊重他人②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③提高修养,文明待人④转变观念,漠视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请根据以下图示推断小林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治安管理处罚法 | → | 被拘留7天 | → |
A.捡到财物,拒不归还 B.散播谣言,扰乱秩序 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
23.中午的78路公交车上,乘客不多。怕弄脏座位,两位满身白灰的粉刷工坐在车里过道的台阶上。司机没有出声,却驾驶得更加平稳了。一位感动的乘客默默地拍下了他们的背影。司机与粉刷工人无声的互动体现了( )
①换位思考,理解他人②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③心怀善意,包容他人④相互吹捧,欣赏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年约八十,陈金英老人的服装厂因经营不善欠下巨款,她没有申请破产保护,而是选择独自承担债务,承诺还钱。十载努力,陈金英老人终于在九十岁时还清所有债务。陈金英老人的故事启示我们( )
A.服从集体,放弃自我 B.学会尊重,用心关怀
C.诚信做人,言而有信 D.文明有礼,态度谦和
25.居住在某小区9层的王某,多次从窗户向外丢弃未熄灭的烟蒂。2022年6月15日,某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王某涉嫌高空抛物罪一案,并当庭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据此,我们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要尊法学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 ②王某缺乏规则意识,应该“行己有耻”
③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④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
26.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并说明理由。
(1)下图小闵同学的言行。( )
理由:
(2)中学生小清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段用生大蒜汁抹脸祛痘的视频,她立马效仿。( )
理由:
27.为了落实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地立足于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红色景点、研学基地等,采用“寓教于乐”形式,将自然、文化、国防教育、技能拓展、农事体验等主题相结合,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带着课本去旅行”,真正实现实践教育与校本课程无缝衔接,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请你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的相关知识,对各地“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做出点评。
28.情境一 校园欺凌(指同学间欺负弱小、敲诈勒索等行为)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某中学的同学们在QQ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两位同学的留言:
悠悠岁月: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微风:预防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要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安宁。
(1)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各学校也相继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保护?
(2)为什么“悠悠岁月”说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情境二 2022年10月16日,婷婷准时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庆祝大会,并认真听取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
(3)婷婷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4)要养成这类行为,我们要怎么做?
29.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对八年级学生进行参与社会生活的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参加项目 | 从未参加过 | 偶尔参加 | 多次参加 |
希望工程捐款帮扶贫困学生 | 73% | 25% | 2% |
义务植树义务劳动 | 79% | 20% | 1% |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 95% | 5% | 0% |
(1)该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了什么情况?
材料二 2022年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深受大家喜爱,出现“一墩难求”现象。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家售卖盗版的吉祥物。被告人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的案件。
(2)依据材料二,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任某行为的错误之处。(要有理有据)
(3)两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30.小芸和小楠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相关知识后,发表了以下观点: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小芸的观点进行辨析。
(2)“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青少年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人鬼鬼祟祟的。小张悄悄观察屋内情况,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离开出租房时,小张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信息。
(3)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消极影响。
C:题文中小刚上网想要查找学习资料,却被购物广告打了岔;点开购物广告,目光又停留在弹出的游戏画面上,说明网络中冗余信息会耗费人们的时间,C说法正确;
A:沉迷网络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但题文没有涉及个人隐私,A排除;
B:碎片化信息影响思考的深度,但题文中未体现,B排除;
D:虚拟交往会淡化现实人际关系,但题文中未体现,D排除;
故本题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