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1日
资源编号 60913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

2023-10-29 语文 0 1,11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汇编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             

【说文解字】

“乘”(chéng),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乘”字,上部是一个“大”,在此表示人;下部则是一个“木”,在此表示树木。两形会意,表示个人高高地爬登到一棵大树上。金文在如“大”的人形下部,又增加了两只脚。小篆则因“大”形断裂发生讹变。楷书经由隶变过程时,再次发生讹变,缘此写作“乘”。

甲骨文的“乘”字,构形十分原始,但表义却十分明晰。大概上古先民常常上树以作观望吧。“乘”的本义为爬高、登上,如《列子·黄帝》:“俱乘高台。”由登上又引申为乘坐交通工具或牲畜,如“乘车、乘船、乘马”等。由此又引申出凭借、驾驭之义,如《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又如“乘风破浪、乘兴而归”等。这个意思在现代口语中多说“趁chèn”。

古代,人们将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为“一乘”读作 shēng。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君。”因为乘车由两个“两”(两匹马拉的车)构成,二加等于四,二乘二也等以四。因而,“乘”被命名为后一种计算方法的名称,即“乘法”。“乘”也是古代佛教教义的名称,如“大乘、小乘”。

【字义例释】

①(量)(shē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例】车六七百乘(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动)驾,骑,乘坐,坐

【例】公与之乘(九下左传《曹判论战》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忽复乘升梦日边(           )《九上李白《行路难》)

(2)虽乘奔御风(           )(八上郦道元《三峡》)

【拓展阅读】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石钟山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独与迈乘小舟(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忽复乘升梦日边(           )《九上李白《行路难》)乘坐

(2)虽乘奔御风(           )(八上郦道元《三峡》) 驾

【拓展阅读】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独与迈乘小舟(    )驾驶

2.翻译文段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庞大的山石在旁边高耸着,高达千尺,看起来凶残的野兽和奇特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

【说文解字】

“旦”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部“日”,象太阳之形,下部表示位于地下的位置或者表示地面的日影,示意太阳从地面上升起来。而“旦”字的小篆形体又将表示地面日影的符号简化为一条横线,似乎更切近于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之意。许慎《说文解字》卷七旦部:“旦,明也。从日見—上。—,地也。凡旦之屬皆从旦。”许慎解释的意思是:“旦”,就是天明的意思。它是一个会意字,由“日”与“—”两个构件会合成意。“—”表示地面,“从日见—上”是指太阳从地面上升起的意思。由此,但凡跟“旦”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旦”作为表意偏旁。

【字义例释】

①(名)日出的时候,早晨

【例】旦辞爷娘去(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2(动)天亮。

【例】旦日,卒中往往语(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每至晴初霜旦(           )(八下郦道元《三峡》)

【拓展阅读】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湖。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涉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余济乎江湖(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每至晴初霜旦(           )(八下郦道元《三峡》)早晨

【拓展阅读】

1. 早晨

2.痛心啊南方并没有人了解我,天一亮我就渡过了湘水长江。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啊,唉,丝丝寒风凄苦悲凉。

【说文解字】

方,读作fāng,最早见于甲骨文。方的本义是放逐,剔发披枷,流放边疆。后引申为边塞,边境。正,刚刚,才。由边塞,边境引申为与中央相对的、各具特色的四处小行政区域。边,侧。由边,侧引申为正四边形,正四边形边乘边所得的平面面积。由正四边形,正四边形边乘边所得的平面面积引申为正四边形的,规则的,正直的。

【字义例释】

①(副)正在,刚刚,当……时

【例】方欲行(七上蒲松龄《狼》)

②(名)方圆,表面积

【例】方七百里(八上列子《愚公移山》)

③(名)地方,方位,方向

【例】有朋自远方来(七上《论语》十二章)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今齐地方千里(   )(九下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

【拓展阅读】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方有人见之(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今齐地方千里(   )(九下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

方圆

【拓展阅读】

1.刚刚

2.宋代)祥符年间,因为要建造玉清宫,开山砍伐木材,才有人发现这座山

【说文解字】

奉(拼音:fèng)。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起一物,表示用手承受、捧着,这个意思后世用“捧”字表示 [2]  。“奉”多含恭敬意味,故引申为进献、献上,由此引申为供给,供养。由供给引申作名词,表示俸禄,就是古时候朝廷发给官员们的物质待遇,这个意思后来用“俸”表示。奉又引申为遵守、尊奉、一心一意地奉行。另外,奉又由本义引申为引申为承受、恭敬地接下来。

【字义例释】

①(动)接受,承担

【例】奉命于危难之间(九下《出师表》)

②(名)供给

【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③(名)侍

【例】妻妾之奉(九下《鱼我所欲也》)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

【拓展阅读】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原君》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供给

【拓展阅读】

1.供给

2.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

【说文解字】

服(拼音:fú、fù)。会意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古字形作“像以手捕人,本义指降服、使顺从。后来加上“舟”,表示将被驯服的人装船运走,其含义也是使顺从。由本义出发,“服”字又可引申为佩服、信服、从事、致力、担任、使用、适应等义。由使用、适应引申,“服”还被用为饮用或吞服药物等。另外,“服”又指衣服,这实际上是由“服侍”之义假借而来的。以上义均读fú。“服”读“fù”音时,用作量词,特指中药的剂量。如:两服药

【字义例释】

①(动)信服

众服为确论(七下《河中石兽》)

②(动)思念

寤寐思服(八下《关难》)

③(动)穿戴

朝服衣冠(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侍坐》)

【拓展阅读】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后汉书·张衡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于是皆服其妙(    ) 信服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侍坐》)   服装

【拓展阅读】

1.信服

2.过了几日,驿报到达,陇西果然地震了,于是众人都佩服地动仪的奇妙.

【说文解字】

负(拼音:fù)。此字始见于战国秦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古字形由人和贝上下组合而成,指人的身旁有货币。“负”的本义为凭仗、仗恃。一说“负”的本义是背负,即背(bēi)着,引申为担负。人有财富(贝)则心有所恃,于是又引申出自负义。由背负引申表示辜负、对不起、违背等义。“负”也引申作胜负的负,取凡战败则一定会背向地方逃走之义

【字义例释】

①(介)依靠,凭借

【例】负势竞上(八上《与朱元思书》)

②(动)背,背着。

【例】负箧曳展(九下《送东阳马生序》)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至于负者歌于途(    )(九上欧阳修《醉翁亭记》)

(2)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八上列子《愚公移山》)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语文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 https://www.0516ds.com/60913.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