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汇编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八编 至、志、自、足、走、卒、作、致、遂、观
【说文解字】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凡至之属皆从至。”(至,鸟从高处飞下落到地面上。从一,“一”好比是地面。“”像鸟向下飞的形状。“不”字是鸟飞上去,而“至”字是鸟飞下来。大凡至的部属都从至。)“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引申表示极、最。如交谊最深的朋友为“至交”。用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至于”。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
【字义例释】
①(形)达到极点
【例】幸甚至哉(七上曹操《观沧海》)
②(动)来到,到达
【例】日中不至/待君久不至/去后乃至(七上刘义庆《陈大丘与友期行》)
【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七上蒲松龄《狼》)
【例】暮至黑山头(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八上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例】天子先驱至/天子且至/至霸上及棘门军(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③(连)至于
【例】至于夏水襄陵(八上郦道元《三峡》)
④(形)周到
【例】礼意至(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名)极点
【例】寡助之至(八上孟子《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⑥(形)最好的
【例】虽有至道(八下礼记《虽有嘉肴》)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八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
(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拓展阅读】
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1.解释加点的字
阴至而阳(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八上吴均《与朱元思书》)来到,到达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八上陶渊明《桃花源记》)来到,到达
(3)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至于
【拓展阅读】
1.到达
2.阳到极点一定会转为阴,阴到极点一定会转为阳
【说文解字】
志(拼音:zhì)。“志”是会意兼形声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心之声 。志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又引申表示愿意做、决心做,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志还表示记,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也引申作名词用,指记号、标记等,由此又引申指记载的文字。
【字义例释】
①(动)立志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上《论语》十二章)
②(动)做记号
【例】处处志之(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动)记载
【例】《齐谐》者,志怪者也(八下庄子《北冥有鱼》)
④(名)志向,志气
【例】匹夫不可夺志也(七上《论语》十二章)
【例】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⑤(名)记号,标记
【例】寻向所志(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名)意志
【例】必先苦其心志(八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非淡泊无以明志( )(七上诸葛亮《诚子书》)
(2)博学而笃志( )(七上《论语》十二章)
【拓展阅读】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战?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1.解释加点的字
人之立志(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志向(2)志向
【拓展阅读】
1志向
2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说文解字】
“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鼻子的形状。金文承之。小篆线条化,但下部已经看不出鼻孔的样子了。隶变后楷书写作“自”。《说文·自部》:“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自,鼻子。像鼻子的形状。大凡自的部属都从自。)“自”的本义为鼻子。古人常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来表示自己,故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自己。如“自称”。又引申为亲自、自行。如“自立为王”。用作介词,当从讲。如《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可是”。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字义例释】
①(介)从,由
【例】有朋自远方来(七上《论语》十二章)
【例】屠自后断其股(七上蒲松龄《狼》)
【例】自古逢秋悲寂寥(七上刘禹锡《秋词》)
【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七下欧阳修《卖油翁》)
【例】自此,冀之南(八上列子《愚公移山》)
【例】自经丧乱少睡眠(八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代)自己,独自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七上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例】自以为大有所益(七下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例】并怡然自乐(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例】挥手自兹去(八下李白《送友人》)
【例】自将磨洗认前朝(八上杜甫《赤壁》)
【例】然后能自反也/能自强也(八下礼记《虽有嘉肴》)
③(介)在,自从
【例】自三峡七百里中(八上郦道元《三峡》)
【例】自李唐来(七下周敦颐《爱莲说》)
④(连)如果
【例】自非亭午夜分(八上郦道元《三峡》)
⑤(副)自然,当然
【例】心远地自偏(八上陶渊明《饮酒(其五)》
⑥(副)亲自
【例】手自笔录(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八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2】人生自古谁无死( )(九下文天祥《过零丁洋》)
【3】不宜妄自菲薄/猥自枉屈/陛下亦宜自谋(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4】已是黄昏独自愁( )(八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上自劳军(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拓展阅读】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1.解释加点的字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八上吴均《与朱元思书》) 自
【2】人生自古谁无死( )(九下文天祥《过零丁洋》) 从
【3】不宜妄自菲薄/猥自枉屈/陛下亦宜自谋(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自己
【4】已是黄昏独自愁( )(八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独自
【5】上自劳军(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亲自
【拓展阅读】
1.自己
2. 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给公子引路。赵王拜了两拜,说道:“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
【说文解字】
“足”是象形字。甲骨文的下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左脚,上面是“口”。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大体相似。隶变后楷书写作“足”。《说文·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足,人体下肢的总称。在人体的下部。由止、口会意。大凡足的部属都从足。)
“足”的本义为包括膝盖和脚在内的整个小腿。引申泛指脚,如“画蛇添足”。进而引申指器物的脚。如“三足鼎立”。假借为充实、完备、足够。如“充足”、“足以”。完备充足之物往往对人有用处,所以又引申为值得。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字义例释】
①(形)充足,足够
【例】兵甲已足(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八下礼记《虽有嘉肴》)
②(形)满足
【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八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副)值得
【例】以中有足乐者(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④(名)脚
【例】足肤皲裂而不知(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例】东坡现右足(八下魏学洢《核舟记》)
【巩固练习】
【1】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八下韩愈《马说》)
【2】不足为外人道也( )(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3】细若蚊足( )(八下魏学洢《核舟记》)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