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汇编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五编 书、孰、属、说、素、涕、徒、颓、亡、微
【说文解字】
书,甲骨文,上部像以手执笔之形,下部像一个器物,整个字会意为在器物上刻画。金文,上部“聿”,以手执笔,为“笔”的本字,下部器物上多了如同花纹的形状,整个字的意思还是书写、刻画之义。篆文整齐化稍有变形,下部器物讹变为“曰”;隶书下部为“者”、楷书下部有简省为“書”,规范字体后简化为“书”。《说文》“書,著也。从聿、者声。”“聿”即为笔,表示以手执笔,著于竹帛, 本义为书写、记载。
【字义例释】
①(名)公文,文书
【例】军书十二卷(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②(动)书写
【例】乃丹书帛曰(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名)书籍
【例】无从致书以观(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词
(1)手把文书口称敕( )(八下汉乐府《卖炭翁》)
(2)余因得遍观群书( )(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阅读】
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 书于市肆。逢战事,常以 书适家, 书忆家之念。
1.解释加常购书
(1)常购书于市肆点字 ( ) (2)常以市适家 ( ) (3)市忆家之念( )
2.翻译语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手把文书口称敕( )(八下汉乐府《卖炭翁》) 公文
(2)余因得遍观群书( )(九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书籍
【拓展阅读】
(1)书籍(2)书信(3)书写
2.班固本来是一介书生,常常在集市购买书籍。遇到战事,常常写书信到家,书写怀念家乡的情思
【说文解字】
孰,甲骨文的字形像一个人在一座祭祀祖先的宗庙前供献食物。后金文在宗庙下面加“女”字,大概表示女子善于烹饪,代表所进献食物为经过加熟之后的。小篆把“女”字改为“羊”,大概表示所献之物应如做熟的羊羔一样纯美之物,右边变形为“丮( 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祭祀。故本义为“煮熟”。隶书、楷书简化为“孰”,右边的“丮”形已经被讹变为“丸”。后来“孰”多用作代词,于是在下面加“火”字,用在字的下面变形为“灬”(如“煎、熬、热”等字都与火有关),另造一字“熟”来表示“煮熟”之义。故“孰”是“熟”的本字。孰,本义为“ 烹煮到可食的程度”,引申指“ 谷物等成熟”。又引申指人思想方面的成熟“ 深思熟虑”,引申为“ 仔细、周详”。
【字义例释】
①(代)谁
【例】孰若孤(七下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②跟“与”连用,意为“与……相比怎么样”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形)同“熟”,仔细
【例】徐公来,孰视之(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巩固练习】
(1)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荀子·富国》( )
(2)孰不可忍也。(《论语》) ( )
【拓展阅读】
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 孰(1)及君也。”邹忌 孰(2)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1.解释加点字
(1)孰及君也 ( ) (2)邹忌 孰视之(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成熟 (2)谁
【拓展阅读】
(1)谁 (2) 仔细
2.邹忌穿上朝服戴上官帽,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丽?”妻子回答说:“你美丽很了,谁能比得过你。”邹忌仔细看了看,自言自语这话不真实。
【说文解字】
属,由“尾”和“蜀”构成。
“尾”字甲骨文由“尸”和“毛”组成,“尸”字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而坐的人形,本义是代死者坐于前接受祭祀或象征神灵的人。故“尾”是古人在臀部后面加上穗状的毛饰物,引申为动物身体的末端或尾巴。
“蜀”字甲骨文像一个突出头部(“目”表示头),下身弯曲的虫子,金文在下部又多加了一个“虫”字,强化了其虫子的意思。多数人认为是“蚕”,因为蚕虫眼睛在头顶而且很突出;并且古蜀国应该很早就养殖蚕了,相传最早的开国国君也叫“蚕丛”,故称为“蜀国”。故“蜀”的本义是蚕似的毛毛虫。
这样“尾”和“蜀”组成的“属”就应该是在动物的尾部又连接着一个虫子状的东西。 故“属 ”的本义为“连接,连续”。隶书、楷书字形均承袭篆文字体“屬”,后简化为“属”。
【字义例释】
①(名)类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例】忠之属也(九下左转《曹刿论战》)
②(动)类似
【例】神情与苏黄、不属(八下魏学洢《核舟记》)
③(动)连接
【例】属引凄异(八上郦道元《三峡》)
④(动)同“嘱”,嘱托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九上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名)部属
【例】号令召徒属曰(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
【拓展阅读】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且为虏矣!” 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 属
1.解释加点字
(1)名属天下第一 ( ) (2)属者百万( ) (3)属属其邀沛公至军营( )(4)项王屡举酒属沛公( )(5)吾 属且为虏矣!( )(6)后项王之祸相随 属(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1.从属
【拓展阅读】
系,是2. 归往,随从3. 嘱咐4. 劝请5. 类、辈6. 连接
2.项羽力大无比,威名隶属天下第一。成就大业,(前来)归属他的人有几百万。后来沛公先进入关中,(项羽对这件
事)怀恨在心。范增献上计策,嘱咐项羽邀请沛公到军营来,在座位上刺杀沛公。宴席间,项王多次举杯劝请沛公。沛公知晓他的意思,于是装醉回去了。范增长叹说:“妇人之心,我辈(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俘虏了!”果然这样,后来项羽的灾祸接连不断。
【说文解字】
“说”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言从兑会意,兑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説”。汉字简化后写作“说”。
《说文·言部》:“説,悦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説,喜悦。由言、兑会意。另一义:谈说的意思。)“说”的本义是喜悦、快乐,是“悦”的古字,读yuè。《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又表示喜爱。如“女为说己者容”。读作shuō时,意思是说话。又表示说明、解释,还表示谈论。用作名词,指说法、言论。如“众说纷纭”、“著书立说”。“说”又读shuì,指劝说。古时,把士人奔走于各诸侯国、凭口才劝说诸侯采纳其主张的行为,称作“游说”;把从事游说的人称为“说客”。
【字义例释】
①(形)同“悦”,愉快,高兴
【例】不亦说乎(七上孔子《论语》十二章)
②(动)听说,听到
【例】闻说鸡鸣见日升(七下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动)讲说,陈说
【例】诣太守,说如此(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名)一种文体
【例】爱莲说(七下周敦颐《爱莲说》)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1.秦王不说( )(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2.马说( )(八下韩愈《马说》)
【拓展阅读】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
1.解释加点字
(1)为一说(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1. 高兴2.一种文体
【拓展阅读】
1.一种文体
2.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我)写下这篇说,让(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说文解字】
素,金文像两手编织丝缕的样子。有人认为甲骨文“素”与“索”字形相同,都是双手搓绳之状。金文分化为在字的上部加上了房盖,表示在屋下搓绳,后发展为“索”,本义为大绳子。区别是“索”头部分叉部分向上。素”头部分叉部分向下。因为搓绳所用材料不同,“素”使用的应该是类似生帛(帛本为白色缯,后来不限于白色,生帛指素、缟、绡、绢;熟帛指练)之类的细丝,生帛易下垂。故“素”的本义是未经染色的生帛。(缯:丝织品总称)。《说文》:“素,白緻缯也。从糸、
【字义例释】
①(形)朴素的,不加装饰
【例】可以调素琴(七下刘禹锡《陋室铭》)
②(形)白色
【例】则素湍绿潭(八上郦道元《三峡》)
③(副)平素,向来,一向
【例】吴广素爱人(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名)白色的绢
【例】天下编素(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拓展阅读】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1.解释加点字
(1)素与人交好( ) (1)十三能织素( ) (1)着素衣(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