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汇编
初中文言实词一本通
第四编 入、若、善、少、舍、如、市、食、使、 是
【说文解字】
入(拼音:r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1]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2] 。此字本义指进入。“入”与“内”、“纳”古本同源,因此,“入”有纳义,既表示献纳、交纳,又表示收纳、采纳。
【字义例释】
①(动)进入,由外面到里面
【例】乃入见(九下左传《曹刿论战》)
【例】于是入朝见威王(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无方入门不顾(七上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七上蒲松龄《狼》)
②(动)映入
【例】草色入帘青(七下刘禹锡《陋室铭》)
③(动)耸入
【例】高峰入云(八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④(动作状语)在国内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八上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动)侵入
【例】匈奴大入边(八上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身已半入( )(七上蒲松龄《狼》)
(2)从口入( )(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3)深入不毛( )(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拓展阅读】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解释加点字
(1)数罟不入湾池 ( ) (2) 斧斤以时入山林(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进入(2)进入(3)进入
【拓展阅读】
1.进入2.进入
2.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进入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说文解字】
若,甲骨文、金文像一个人跪坐着用双手整理头发,使顺通,故有“理顺”的意思。战国文字下面增加“口”,有应诺之义,后造一字“诺”来表示此义。因字形与“如”相似,故借为“如”的用法。篆文字形上面头发形讹为“艸( cǎo)”,中间抬起双手人跪坐形简化为“又”,下面保留“口”字。隶书、楷书承篆文字形而来,定形为“若”。
本义:甲骨文“若”有两个字形,另一个像以手择菜。《说文》“若,择(zhāi)菜也。从艸( cǎo)、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草。”《说文》按照篆文字形推断,认为本义为 “用手择捡蔬菜”,又指一种名叫杜若的香草。
演变:
若,由以手理顺头发之义,引申为“顺从”之义。由以手择菜之义,引申为“选择”之义。
若,又特指一种香草,即杜若;又是海神名。
若,又假借为“如也”,故有“如同,像”“奈”“假如”“或”“与,和”“而”之义。
若,又假借为“乃也”,故有“乃,才”之义。
若,又假借为“汝也”,故有“你,你的”之义。
若,又假借为“然也”,故有“这,这样”“……的样子”。
若,又假借为助词,用在句首,无义;或令提一事为“至于”义。
若,又用作姓氏。
【字义例释】
①(动)像,如同,好像
【例】天涯若比邻(八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例】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八下陶渊明《桃花源记》)
【例】关山度若飞(七下汉乐府《木兰诗》)
【例】右手攀石趾,若啸呼状。 (八下柳魏学洢《核舟记》)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下吴均《与朱元思书》
【例】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例】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动)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若柳絮因风起(七上刘义庆《咏雪》)
③(连)假如,如果
【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例】若无兴德之言(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④(代)你
【例】若屈伸呼吸(七上列子《杞人忧天》)
【例】若躇步眦蹈(七上列子《杞人忧天》)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
(1)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下柳宗元《小石潭记》)
(2)若士必怒( )(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若为佣耕( )(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拓展阅读】
韩愈归家,途见大鹏,其翼若垂天之云,观桑之叶沃若,甚喜。归家,遇众人拜庙则曰:“若虽年长,其智不明,虽稚子未必不若汝等。若勤学之,则智明也。”
1.解释加点的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 ( ) (2)“若虽年长 ( )
(3) 虽稚子未必不若汝等 ( ) (4)若勤学之(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
(1)皆若空游无所依( )(八下柳宗元《小石潭记》)像
(2)若士必怒( )(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如果
(3)若为佣耕( )(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你
【拓展阅读】
1.解释加点的字
(1) 像 (2)你们 (3) 比得上 (4)如果
2.翻译文段
韩愈回家,途中看见大鹏鸟,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边的云,看着桑树叶子茂盛的样子,很高兴。回到家里,遇到大家在祭祀就说:“你们虽然年长,但是没有聪明才智,即使是小孩子也不一定比不上你们。假如(你们)勤奋学习的话,也可以变得聪明。”
【说文解字】
善,金文用三只羊表示,意为美味。后造“膳”字表示美食之义,“善”是“膳”的本字。战国文字简省保留一个“羊”,下面加“言”,此字专指美言。篆文从誩(jìng)、从羊。“誩”,有争论之义,“羊”表美好之义,整个字表示连连称赞、赞美。隶书继承篆文写法,楷书简化保留“羊”头,下面“口”依旧会意为美言。
【本义】《说文》“吉也。从誩(jìng)、从羊。”本义为吉祥的言辞。
【演变】
善,由本义引申为“美好”,与“恶”相对。又引申为“美好的品德、行为”,泛指“好人、好事”。又引申为主观上“认为好”,“使美好、修治”,又表示“好好地”。
善,由本义做动词用,引申为“友好,亲善”“喜好,爱惜”。又进一步引申为“擅长,善于”,擅长的事情做起来就比较容易,故又引申为“容易,常”。
善,又假借为“缮”有“揩拭”之义。 善,又通“膳”。 善,也作姓氏用。
【字义例释】
①(形)好
【例】以咨诹善道(九下诸葛亮《出师表》)
②(形)表示赞许
【例】以大易小,甚善(九下战国策《唐唯不辱使命》)
③(形)善良
【例】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九上诸葛亮《出师表》)
④(动)善于,擅长
【例】陈康肃公善射(七下欧阳修《卖油翁》)
⑤(名)好处
【例】不知其善也(八下礼记《虽有嘉肴》)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王曰:“善。” ( )(九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择其善者而从之( )(七上《论语》十二章))
【拓展阅读】
项伯与张良素善,知项王之事,前来告良。沛公善假人力,以为战争之胜负,非在兵之利,战之善,而在人和。
1.解释加点的字
(1)项伯与张良素善 ( )(2)沛公善假人力 ( ) (3)战之善( )
2.翻译文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