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11日
资源编号 57705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2023-09-07 六年级上册 0 2,585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一、易错读音

衣裳(shang) 笨拙(zhuō) 参差(cēncī) 妩媚(wǔ)
单薄(bó) 衣襟(jīn) 蒙古包(měng) 冠冕(guānmiǎn)
鸣啭(zhuàn) 摇曳(yè) 旖旎(yǐnǐ) 路转(zhuǎn)
溪桥忽见(xiàn) 忽吹散(sàn)

二、易写错的字

乐趣 回味 惊叹 柔美 线条 绿毯 拘束 礼貌 马蹄 彩虹 衣裳 洒脱
陈列 微笑 会心 感人 举杯 稍微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单薄 文思 梦想 迷蒙 花蕾 眼帘 愁怨 顺心 点缀 模糊 恍然 平淡
道德 喜鹊 鸣蝉 衣襟 豆腐 窥见 目的地 热乎乎

三、近义词

明朗—明亮 愉快—欢快 团结一联合 笨拙—愚笨 羞涩—害羞 疾驰—飞驰
领悟—领会 舒服一舒适 单薄一薄弱 拘束—拘谨 静寂—沉寂 亲热—亲昵
茂盛—繁茂 朦胧—模糊 潇洒—洒脱 平淡—平常 苍穹—天空 顺心—称心
馥郁—浓郁 格外一分外 摇曳一摆动 凝视—注视 开放—绽开
硕大无朋一巨大无比 孤芳自赏一自命不凡

四、反义词

清一浊 卷一舒 平淡一新奇 苍穹一大地 仰望一俯视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明朗—阴暗 愉快—伤心 热闹—冷清 团结一分裂 拘束一自然 硕大无朋—小巧玲珑
疾驰—缓行 静寂—喧闹 潇洒—拘束 茂盛—枯萎 朦胧—清晰 孤芳自赏—自惭形秽
丰年—荒年 舒服一难受 羞涩一大方 笨拙—灵巧

五、词语积累

表示冷热的ABB式词语:暖烘烘、热乎乎、冷冰冰、凉飕飕、热腾腾

描写草原的词语:一碧千里、一马平川、一望无际、芳草如茵、广袤无垠

AABB式词语:断断续续、蹦蹦跳跳、隐隐约约、轰轰烈烈、勤勤恳恳、恍恍惚惚

表示的词语:庞大无比、硕大无朋、庞然大物

表示内心向往的词语:心驰神往、心向往之、令人神往、梦寐以求、朝思暮想

课内重点句子解读

1课《草原》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创作了小说《猫城记》《小坡的生日》《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多部作品。

一、句子鉴赏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比喻】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原的美景。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回味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态,从侧面表现草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草原的喜爱。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把河比作明如玻璃的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河的清澈与弯曲回环的样子。字后面加感叹号,表现作者一行人见到河后的惊喜之情。

3.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比喻】这句话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盛装迎接远客的画面。一个字写出速度之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迫不及待迎客的热情。

4.这时候,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描写鄂温克族姑娘们的特点。戴着尖尖的帽子写出她们的服装特色,羞涩表现她们的可爱。

5.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中心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抒情,点明中心,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亲如一家。从迎客、相见、联欢到话别,处处体现蒙汉情深;千里草原,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二、问题探究

1【读文联想】读第一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几句话描绘一下。

我仿佛看到高不可及的蓝天上飘浮着一朵朵纯洁无瑕的白云,那连绵起伏的小丘上,有移动的羊群和静立的骏马、大牛。环视四周,绿草一尘不染。啊,这景色真美!这一碧千里的草原既广阔无垠,又处处充满生机。

2【读文联想】请发挥想象:主客双方会说些什么?[4]

主人端起酒杯,笑着说:“欢迎远方的客人来到草原做客!我们这里有美味的草原食物,快来品尝吧!”客人端起酒杯回敬道:“草原的风景真美!草原的奶茶真香!草原的人真热情!我们和草原人民一家亲!”

三、内容主旨

这篇散文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2课《丁香结》

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18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一、句子鉴赏

1.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这句话从视觉角度写丁香花。月光下,丁香的白更富光彩,丁香的紫更加柔和,给人以美感。

2.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引用】前句引用李商隐的《代赠》,后句引用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这两句用丁香结指人愁心不解。这里用古人寄托在丁香上的愁思,丰富了丁香的内涵,为下文写作者寄托在丁香上的情思做铺垫。

3.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比喻】把着了水滴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形象地写出细雨迷蒙中丁香形态模糊,色彩朦胧的美。字突出了丁香花紫色与莹白交融的情景,富有画面感。

4.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比喻】把小小的花苞比作盘花扣,形象生动地写出花苞的形状。

5.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借物说理】丁香结代表生活中不顺心的事,丁香年年花开花谢,正如人一辈子不可能事事如意。作者借物说理,巧妙写出丁香与人生的共同之处。

6.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反问】【点睛之笔】以反问句结尾,升华文章主题。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愁苦、烦闷,而以豁达的胸襟为我们展现丁香结的寓意,表现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问题探究

1[品读词句]“”“有何表达效果?星星般的小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

①“探”“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丁香花人的情态,写出丁香花动人的姿态。

②“星星般的小花”运用比喻手法,把丁香花比作星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丁香花的小巧和繁多。

2[品读词句]“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中的积雪指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积雪”指白色的丁香花。从“春来”“香气直透毫端”可看出这不是真正的积雪,而是指白色丁香花。这样写既抓住丁香花颜色洁白的特点,又避免称呼的重复,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3[归纳信息]13段中,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花?

作者从形状、颜色、气味三方面写丁香花。

4[问题探究]雨中的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格外妩媚。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颜色交融柔和,犹如色彩朦胧、形态模糊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动人,所以作者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5[归纳信息]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四幅丁香花图?

①城里街旁的丁香花图;

②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图;

③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花图;

④细雨迷蒙中的丁香花图。

6[问题探究]为什么古人由丁香花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丁香结的寓意是什么?

因为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结的寓意是生活中化解不开的烦恼、愁怨。

7[个性感悟]读完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挫折的。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点拨 读最后三句话,理解其含义,再联系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去谈。

三、内容主旨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联想到象征愁怨的“丁香结”,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表达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

3课《古诗词三首》

一、《宿建德江》

1.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2.诗词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移:划动,移动。②泊:停船靠岸。③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④客:指诗人自己。⑤旷:空阔远大。⑥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⑦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亲近人。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这两句写诗人停船宿于建德江时的情景。烟渚是地点,日暮点明时间,为下文写景做铺垫。是诗眼,点出全诗的感情基调。客愁新既写出诗人的思乡之愁和羁旅之苦,又暗示诗人求取功名失败的失意。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运用对偶手法,描写诗人停宿江边见到的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相互对照,营造一种萧瑟低沉的氛围;江清月近相互映衬,表面是说月与人离得近,给人以慰藉,其实这是错觉,反而衬托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3.问题探究

1[想象画面]读诗歌,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请说一说。

傍晚,诗人把船停泊在雾气笼罩的沙洲边上,望着远方,愁思涌上心头。原野辽阔,天似穹庐,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明月似乎就在人的身边。点拨 先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再想象画面。

2[感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4.内容主旨

这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中小洲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辙、苏轼、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2.诗词鉴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醉书: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③遮:遮盖,遮挡。

④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⑤跳珠:跳动的水珠。

⑥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⑦忽:突然。

⑧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比喻】【对偶】第一句写下雨前的景象,第二句写下雨时的景象。黑云白雨相互映衬,使画面色彩鲜明。把密布的乌云比作打翻的墨水,形象地写出乌云的浓;把密集的雨点比作跳动的珍珠,再加一个字,表现了雨的大、猛、急。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动静结合】这两句写大风吹散乌云、天气转晴的景象。前句是动景,后句是静景,动静结合,构思巧妙而又不着痕迹,鲜活生动地写出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字突出风来得快,水如天写出湖的开阔明净。

3.问题探究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标题交代了哪些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点明写作时间,同时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景;“望湖楼”点明写作地点;“醉书”点明写作背景。点拨理解标题的意思即可答出。

2)【把握诗意】诗人笔下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诗人笔下这场雨的特点是大、猛、急。

3)【想象画面]请你描写西湖雨后变晴、风起云散的景象。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4.内容主旨

这首诗描写盛夏时节西湖天气从阴到雨又到晴的变化过程,展现了西湖的奇丽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其词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之中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六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https://www.0516ds.com/5770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