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基础检测卷+期中卷+期末卷
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面这组图片适合用于( )
①尊重他人教育 ②诚实守信教育 ③遵守规则教育 ④热爱劳动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边是某校“与法同行 健康成长”法治教育活动方案,其中存在错误需要修改的板块是( )
A.找不同 B.排雷行动 C.法律零距离 D.亮剑行动
3.小张购买了某著名品牌的电池,使用后发现电池并不耐用,他将电池外皮撕去后竟发现里面是其他品牌的电池。面对这样的消费问题,下列依次处理此事的方式中可取的是( )
A.与商家协商和解——找消费者协会调解——向人民法院起诉
B.求助当地媒体——与商家协商和解——向人民法院起诉
C.与商家协商和解——在网络上发布商家的负面信息——向人民法院起诉
D.求助当地媒体——与商家协商和解——找消费者协会调解
4.承包了多少童年快乐的“老坛酸菜面”的“老坛酸菜”在2022年“3.15”晚会曝光是“土坑酸菜”。被爆后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已经搜索不到相关信息。同时康师傅旗舰店和超市也下架了与老坛酸菜相关的产品。这( )
①表明诚信是企业无形资产 ②警示我们要努力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③说明只要讲诚信,企业就能长盛不衰 ④企业不讲诚信的后果是下架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不讲诚信,为降低生产成本,购进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土坑”酸菜用于生产。2022年4月,该公司受到停产和主要责任人罚款200万元的处罚。这说明( )
①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任何失信行为都是违法的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企业要发展就不能讲诚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如图告诉我们( )
A.彼此欣赏是交友的前提 B.与人为善体现国家形象
C.相互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D.文明有礼是个人的选择
7.冬奥会新晋网红“冰墩墩”成顶流。近期北京快侦、快诉、快判一起制售盗版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被告人任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成为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该处罚结果( )
A.是刑罚,其中罚金 4 万元是附加刑
B.说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C.表明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
D.启示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守法
8.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在以下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②做一名“社区文明创建”宣传员
③在家里学会了做饭 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2022年的清明节假期各地网络祭扫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92%,这有效的强化安全管理,严防聚集感染、拥堵踩踏等事故发生,实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说明( )
①互联网推动了社会进步 ②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③网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④互联网有利于扩大政府的行政权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0.某校举行“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活动,你推荐以下哪位同学( )
A.小陈跟小艾亲密无间,经常随意地翻看小艾的私人物品
B.小王喜欢在公交车上与同伴吃辣条,车厢内充满辣条味
C.小张为小事出口成“脏”,甚至还将此视为时尚和个性
D.小吴在公交车上,主动帮助一位陌生的高龄老人提重物
11.一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公交司机果断改变固定行车路线,乘客们也尽自己所能帮忙,老人被及时送进医院救治,情况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家人通过媒体对公交司机和乘客们表示了衷心感谢。下列最符合此则新闻主题的是( )
A.文明祥和,与人为善
B.坚守路线,践行诚信
C.相互尊重,消除隔阂
D.呵护健康,一视同仁
12.近年来,游戏陪玩在年轻人中颇为火爆。未成年人小美通过同学推介,接触到了游戏陪玩。在与游戏“好友”交谈过程中,小美透露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联系方式等信息。后来,“好友”经常骚扰她,严重影响了小美的学习和生活。这警示我们( )
A.增强法治意识,强化自我约束
B.拓展交友空间,大胆与人交往
C.珍惜真挚友情,做到推心置腹
D.提高信息素养,加强自我保护
1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做人、做事有益的启迪。下列对名言警句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敬人者,人恒敬之——要诚实守信
B.功崇惟志,业广推勤——要知廉耻,懂荣辱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正确认识自己
D.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要宽容大度
14.2022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利益;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等。这启示我们参与网络生活要( )
①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②恪守道德,自觉遵守法律规范
③积极传播正能量,主导网络安全 ④依法整治网络不良和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启示我们要( )
A.关心社会发展 B.遵守社会规则 C.掌握学习方法 D.培养批判精神
16.2022年,我国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打击网络潘言,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开展“清朗”行动能有效
①扩大公民表达权 ②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弘扬网络正能量 ④提高文化传播的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校园生活场景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相互问候讲礼仪 B.常思己过懂尊重
C.履行承诺讲诚信 D.校园生活讲道德
18.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直播课堂、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招聘、网络导航、网络支付等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但是,在网络中也存在发布虚假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实施网络诈骗等不良现象甚至违法行为。所以,我们青少年参与网络生活要( )
①合理运用网络,丰富我们的生活 ②任意运用网络,谋取个人私利
③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络行为 ④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媒介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针对近年来群众反映较多的广场舞噪声扰民、机动车轰鸣“炸街”扰民等问题,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这说明(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社会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③法律只对违法的人具有约束力 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广西柳州女子覃某某因心情不好划烂商场内约20件衣服,所破坏商品价值达1.6万元,她因此被刑事拘留。案例警示我们( )
①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②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③违法行为定会受刑罚处罚
④要明辨是非,正确选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共40分)
21.在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规定∶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霭要外,禁止带入课掌。
对此,两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12分)
甲∶使用手机是我的自由,学校侵犯了我的合法权利。
乙∶手机上网会毁掉我们,应该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22.【法律护航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个人家庭,也关乎国家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要密织未成年人保护网。
内容 | 特殊保护 |
网络服务提供者要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 网络保护 |
昆明市检察院建立“一站式”取证与保护中心,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保护。 | ①_______________ |
商家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要为未成年人构建远离烟草的良好环境。 | ②_______________ |
(1)请将序号对应的空白补充完整。(4分)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损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违法犯罪。2022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2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4269人,网络犯罪特点突显,低年龄犯罪人数占比较高。
(2)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个人、家庭、学校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6分)
23.【关注社会,与法同行】
某校八年级(8)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法治新闻分享活动,下面是李云同学分享的新闻,请你参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内容。
新闻一 2021年4月20日,因刹车失灵投诉无果的女车主张某以大闹上海车展的方式维权,因扰乱公共秩序,最终上海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张某处以拘留五日的处罚。
新闻二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问题,本法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着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等。
新闻三:2021年9月,魏县公安局打掉一跨县入室盗窃的未成年人团伙,破获案件4起。近年来,青少年团伙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成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往往从辍学、小偷小摸的行为开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新闻一中张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2分)
(2)请你根据新闻二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什么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6分)
(3)你从新闻三中得到哪些警示?(10分)
…………
参考答案
1. A
【解析】
本题考查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①③:疫情防控遵守一米线距离,是遵守规则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隐私,参与网络生活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礼让行人是尊重他人、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隔窗抛物行为是没有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的表现,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③说法符合题意,所以A说法正确;
②④:诚实守信和热爱劳动教育不是这组图片的整体体现,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