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真题】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各科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同学,你好!学校多彩的语文生活一定令你难忘。来,拿起笔,继续参与吧!
1.参加微新闻播报,你用心准备讲稿。
5月27日,首届南京国乐节在江苏大剧院正式启动。此后一个月内,一批国内顶尖的演奏家、指挥家将聚集南京,传播jīng典,弘扬文化,用精彩的演出呈现( )的视听盛宴,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乐( )
(2)根据拼音写汉字:jīng( )
(3)选择恰当的词语( )
A.花枝招展 B.花团锦簇 C.眼花缭乱 D.花香鸟语
(4)在横线上用“震撼”一词造句,使讲稿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加古诗文大会,你开心进入游戏。
(1)【飞花令】用含“春风”古诗句填空。
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①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2)【小接龙】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世有伯乐,①___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请分别用韩愈《马说》、岑参《逢入京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填空)
(3)【连连看】将意境相近的古诗句连接起来。(填序号)
甲( ) | 乙( ) | 丙( )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
A | B | C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3.参加图书馆楹联征集,你精心完成对联
(1)在横线上填空,完成图书馆大门的对联。
上联:观书______________ 下联:展卷阔胸怀
(2)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完成文学名著区的对联。
上联:语言艺术演绎世上往事 下联:______________
供选词语:真情、人间、文学、丰富、体验、人生、家园、精神、充盈、王国
4.参加校园辩论赛,你全心投入比赛。
辩题:(正方)校园卫生应由学生打扫(反方)校园卫生不应由学生打扫
根据反方一辩陈词的要点,作为正方二辩的你列出辩论要点。
阅读也是感知生活。让我们在阅读中领悟生活的美好。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与梅圣俞①
〔北宋〕欧阳修
第一封
某启②。雨不止,情意沉郁。泥深不能至书局,体候想佳③。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岂天苦其劳于笔砚,而欲息之邪?闷中谨白。
第二封
某启。阴雨累旬,不审体气如何?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其味差可食,谨送少许,不足助盘飨④,聊知异物耳。稍晴,便当书局再相见。
第三封
某启。经节阴雨,犹幸且晴,不审尊候何似?闲作《归田乐》四首,只作得二篇,后遂无意思,欲告圣俞续成之,亦一时盛事。来日食后,早访及为望。
(选自《给孩子读短信:古人的尺牍》,锺叔河著,现代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注】①梅圣俞:名尧臣,作者的好友。②某启:旧时书信的开头。某,自我谦称。启,陈述、禀告。③体候想佳:想必你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④盘飨(sūn):饭食。
5.给画直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B.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C.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D.某以手指为苦旦夕来书字,太难恐,遂废其一支
6.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北州人有致达头鱼者,素未尝闻其名,盖海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照示例,分别概括第二、三封短信的主要内容。(不超过7个字)
【示例】第一封:告知好友手指疼
第二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三封短信写出了作者和梅圣俞的友情,下列句中表现的情谊与此类似的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B.(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组合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大熊猫的优点
A.脸扁平;B.眼睛显得大;C.能够竖直坐立;D.能够玩弄小的物体;E.对人温驯而友好;F.活泼;G.体型圆胖;H.黑白分明;I.珍稀;J.价值连城。
(摘自《追踪大熊猫40年》,胡锦矗著,明天出版社2012年5月版)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熊猫形象与中国的文化内涵高度契合。具体而言,大熊猫温和可亲,蕴含着温良、和平、团结之意;另外,作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意。
《看熊猫》杂志特约主编谭楷认为,从美学角度讲,大熊猫是戳中了全人类的“穴位”。人类在美学方面是统一的,而大熊猫就是这高度统一的标志性动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更是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大熊猫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桥梁,进一步展示了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今天,人们不仅可以走进动物园观赏大熊猫,还可以阅读书刊,观看视频直播,随时了解大熊猫的生活。
(根据媒体报道编辑)
9.根据【材料一】梳理大熊猫的优点,完成表格。
10.观察【材料二】中三个大熊猫形象,你有哪些发现?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三则材料,在下面的问卷调查表中设计一个选择题。
关于大熊猫受关注情况的问卷调查
第1题:您了解大熊猫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选项:A.走进动物园□ B.阅读书刊□ C.观看视频直播
第2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
12.“全球国宝联盟”拟邀请各国青少年以国宝为载体展示本国文化,你受【材料三】启发,为大熊猫撰写一段推荐语,宣传中国的“和”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落叶赋
梁晓声
①一九七七年,我刚从大学刚毕业时,体质很弱,肝脏病、胃溃疡、心动过速和严重的神经衰弱使我终日无精打采,仿佛患了忧郁症似的,每每顾影自怜。
②友人建议我学太极拳。
③于是我开始光顾一片小树林。正值夏末秋初,柿树的叶子依然是绿色的,但分明的,它们的边缘却已变黄,宛若镀金。
④林中练太极拳的人,有的徐旋缓转,有的轻舒猿臂,有的稳移鹤步,我觉得自卑和手足无措。
⑤我躲在林子的最边儿,顾左右而暗效之。我觉得一个瘦小的老头儿最该是我的楷模。他的套数很娴熟,一举手一投足,好比是在舞蹈,我却很难跟上他,多日后,连“抱球摸鱼”这样的基本动作,还模仿得不成样子。
⑥一天,那老头儿走向我。他一副形销骨立的样子,仿佛一阵旋风足以将他裹卷上天空。但他两眼却炯炯有神,目光矍铄,而且透露着近乎冷峻的镇定。
⑦他本已做完了一套。走到离我四五步远处,站定,转身,重做。
⑧前推后抱,左五右六,很慢很慢,慢得似电影的慢镜头。我不失时机跟着学做了一遍。之后他回身笑问:“刚开始学?”我不好意思地说:“是的。看别人做得挺容易,自己真学起来却怪难的,都不想学了。”他说:“别不想学了啊,今后就跟我学吧!”我喜出望外。他上下打量我片刻,又问:“你有病?”我已将他视为师傅,如实告诉他我有些什么病。
⑨他说:“人往往有病之后,才开始珍惜身体,锻炼身体,大多数人都这样,我自己也是。不过你那几种病,不难治。生活要有规律,要遵医嘱服药,加上坚持锻炼,我保你半年之后就会健康起来的。”
⑩他说的这些话,别人也对我说过。但经“师傅”口中说出,似别有一番说服力。我诺诺连声,从内心里对他产生了恭敬。
⑪我犹豫一阵,还是忍不住问:“老人家,那您有什么病呢?”“我么,”他又微笑了,以一种又淡泊又诙谐的口吻说,“我的病和你的病比起来,就大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被医生,被别人,也被我自己认为根本就没有病了。我天天来这里,是因为除了你,还有不少人希望跟我学啊。”初识,我未再冒昧问什么。
⑫第二天,我醒晚了。去到小树林,已经只有那位老人。不待我开口,他便说:“跟我学吧!”于是他在前,我在后,做了一套太极拳。之后,我做,他从旁观看,指点,口述套数,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示范,甚至摆布我的腿臂,以达到他所要求的准确性。做得好时还不时鼓励几句,好像我将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而他是我的教练。
⑬分手时,他说:“练太极拳,讲究呼吸吐纳之功,清晨空气清新,有益于净化脏腑。到了现在这时候,空气污浊了,练也无益,反而对身体有害,对不对?”
⑭他一点儿也没有批评我的意思。我羞愧难当,连说:“对,对。”他又说:“我这个人哪,有三种事最容易使我伤感:一是养的花儿死了;二是养的鱼死了;三是看到年轻人病病弱弱的,却还不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你们年轻人将来是咱们中国的主人啊!”
⑮以后,我特意买了个小闹钟,再没让他等过我。一个多月后,我已动作很自信,姿势很准确了。有些初学者也开始跟着我学,而那老人,到树林深处,去带去教另一批“学生”了。
⑯柿树叶子的那一抹金边儿,黄得更深、更烂漫了,仿佛每一片都是用金箔百砸千锤而成。
⑰不久,我感到小树林中缺少了什么,缺少了那老人。一天,两天,三天,接连许多天,他一直没再来到小树林里。我向别人询问,都说认识他,甚至说太熟他了,只是没一个人说得出他的名字,家住哪里,
⑱又过了半个月,树叶由金黄而橘黄,叶间隐约可见一个个绿果了。一场秋雨后,大部分树叶落了。有一天,小树林里出现了一位姑娘,她朝我走来。
⑲“请问,您认识一位身材瘦小、以前每天来这里打太极拳的老人么?”我说:“认识呀!他该算我师傅呢!”“我是他女儿。他嘱咐我,一定要将这个亲自交给你。这是他在床上写的画的,希望你今后也能带别人教别人。”
⑳那是一套自己装订的太极拳图。图旁,细小而工整的毛笔字注了行行说明。“你父亲怎么这么多天没来?这儿还有许多认识他的人。我们常在一起谈到他,都挺想他的。”“他去世了,前天去世的。他得的是骨癌,检查出已经晚期了,扩散了。”“什么……什么时候?”“半年前。我父亲让我嘱咐你,千万不要告诉认识他的其他人,就说他病彻底好了,回老家住去了。”
㉑望着她的背影,我一时呆住了。
㉒我照老人的嘱咐和希望做了。凡说认识他熟悉他的人,皆从他“康复”的“事实”获得了极大的鼓舞。
(选自《小人物走过大时代》,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3月版,有删改)
13.老人身患绝症,这在文中有多处暗示。请摘录其中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说,文章的标题应该叫“教太极拳的老人”,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文中的老人写一首小诗,题目自拟。(不超过6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8分)
16.班级组织读书分享会,你和同桌明轩积极参加。下面是明轩分享的内容梗概,你仿照她的形式,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36部名著中选择一部,进行分享。
〖明轩的分享〗
我读《红岩》,初读吸引自己的是:箱子里明明带着的是山里游击队急需的药品,江姐却主动打开箱子,用欲擒故纵的办法躲过警察搜查这类的情节: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江姐在狱中机智顽强、英勇无畏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特别想探究的是:是什么样的信念,使江姐和她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勇于牺牲?
〖你的分享〗我读《_____________》,初读吸引自己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让自己沉迷的是:②_____________;特别想探究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你就能写出好文章。来,试试吧!
17.学校水池上方需要张贴一张指导学生有效洗手的说明,请你撰写。
要求:
①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②120字左右;
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文学遗迹遍布,文学名家辈出,文学爱好者众多,文学氛围浓厚。近来,有关部门拟组织“文都少年行”征文活动,你积极参与。请以《______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动词,如“寻访”“发现”“话说”“小议”等,使题目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
参考答案
1.(1)yuè (2)经 (3)C (4)示例:使人深受震撼
【解析】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国乐节”中的“乐”指“音乐”,读作“yuè”。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经典(jīng diǎn):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著作具有权威性的;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C.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D.花香鸟语: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在此形容视听盛宴,应使用“眼花缭乱”;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