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苏州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1897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苏州卷)

2023-06-07 中考 0 1,91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苏州)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30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2.《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项内容造成的(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废除世袭特权                                           D.建立县制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以上是苏轼《赤壁怀古》中千古传诵的佳句,你知道这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一场战争的描写(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段材料说明了元朝时我国(   )

A.元朝疆域辽阔        B.大规模人口流动    C.科学技术先进        D.中外交通发达

5.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兴旺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6.中国历史上这次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外来侵略,谱写了壮烈的历史篇章。与这场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C.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D.洋务运动的兴起

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8.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①运动中心扩展到上海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10月10日晚的这一枪,打翻了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②终结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小张同学在学习有关某一政治组织的历史知识时,收集到了以下一些关键信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报》;日本东京;1905年”。据此判断他所要了解的这个政治组织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11.据统计,1953年,广东164个抽样典型户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相比1952年增加1.45%。其中,富农、富裕中农、中农、贫农四个阶层的人均农业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全面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12.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更通畅的绿灯”是指(   )

A.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决定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                         D.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13.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目的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B.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D.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几十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这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有赖于(   )

A.国家提供政策支持                                   B.科研经费的不断投入

C.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D.不断引进先进技术

15.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欧洲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

A.文艺复兴兴起        B.启蒙运动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开始

1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至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法律上的整体”的含义是指(   )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17.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8.“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人,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不超过160英亩的宅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从1863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上述两项措施颁布的作用是(   )

A.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B.加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C.加剧了南北矛盾                                            D.推动了美国现代化的进程

19.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于(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20.“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中的“他”领导了(   )

A.拉美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埃及独立运动

21.在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

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22.据史料记载,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能成为“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的依据是(   )

A.抛弃自由政策        B.发展社会主义        C.推行“以工代赈”     D.彻底消除危机

23.有学者指出,当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中间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这表明(   )

A.技术扩散不受到任何国家控制                  B.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与技术发展

C.国际自由贸易推动了技术扩散                  D.跨国公司是技术扩散的唯一动力

24.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则吸收了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则成了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据此推知,西欧(   )

A.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B.文明冲突成为主要矛盾

C.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D.传统殖民势力卷土重来

二、填空题:共3题,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加以管理;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_________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6.____________(会议),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___________(会议),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7.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3题,其中第287分,第296分,第307分,共20分。

28.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群众兴修的水利工程。它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运输功效的综合水利工程。它工程布置合理,配套严密完整,修建就地取材,整个系统自流灌溉,用工省而效益大,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

——摘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及特点。

材料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在这两个历史时期重工业发展的共同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推动两国重工业发展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某班开展“最美劳动者”评选活动,以下是评选结果。

(3)请根据评选结果,指出三位“最美劳动者”的入选理由。

(4)参照上述三位“最美劳动者”的入选理由,请你再推荐一位近现代史上的“最美劳动者”。(写出人名及其主要成就)

29.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展示过灿烂辉煌,也经历过风霜雪雨。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传统智慧与天下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拓与辉煌之路】

材料一:

(1)仔细分析材料一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古代中外交往的特点。(至少答出两点)

【伤心与屈辱之路】

材料二: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计”求强、求富,用西方科学挽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明“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3)清王朝借西方“长计”求强、求富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风雨与彩虹之路】

材料三:

(4)请再举出两例,材料三未提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5)通过学习中国外交的历史,谈谈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迪。(说出两点即可)

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代(15世纪后叶至16世纪初)的世界,实际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经过大洋航道东来的欧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了荷兰人参加竞争,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形成,将欧、亚、非、美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例如今日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都编制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见下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当时“经过大洋航道”“纵横海洋”所具备的科技条件,并简述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前后美苏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这一变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我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电话沟通、视频连线时,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

——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3)材料三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哪些内容?

材料四  针对中美关系,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中国政府强调,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已经打开,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如果美国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双边贸易额还会更大。中美合作领域是广阔的,并有巨大潜力。

(4)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画线部分的依据。

(5)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的正确态度。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稻谷说明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所以,选项中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河姆渡人,C项正确;北京人、山顶洞人以采集狩猎为生,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项。半坡居民地处北方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在军事上,奖励军功,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即对应了在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特权。这直接损害到了宗室贵戚的利益,故而他们大多怨恨商鞅。C项正确;国家在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在政治上建立县制并没有最直接触动宗室贵戚的利益,排除AB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苏州卷) https://www.0516ds.com/5189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