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南京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1881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南京卷)

2023-06-07 中考 0 2,93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南京)

历史试卷二

注意事项

1.本卷共28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这一“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刀耕火种               C.耦犁                      D.二牛抬杠

2.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材料中率领“和平使团”的是(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勇

3.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   )

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

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

4.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   )

A.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B.强化了元朝的正统地位

C.激化了元朝内部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5.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基本价值的认同。下列图片说明了明清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特征是(   )

A.儒学的独尊和完善                                   B.尊师重教的风气

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皇权的不断强化

6.1911年,梁启超夜泊马关,在春风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据此可知,梁启超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知梁启超主张(   )

A.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革科举推翻清朝                                   D.改革政治以铸新貌

8.从这一刻开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一路走向辉煌;从这一刻开始,一支新型军队以信仰淬火百炼成钢,一路走向胜利。“这一刻”是在(   )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9.如图是某代表出席会议的代表证。此次会议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习近平总书记也称赞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这是因为张謇主张(   )

A.自强求富               B.科教兴国               C.实业救国               D.贸易富国

11.下面四幅图片共同体现的主题,合适的是(   )

A.民主与法治                                              B.社会主义建设

C.改革与开放                                              D.挫折与失误

1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出现建交热潮

C.中美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交

13.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领域的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14.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时,九年级(1)班同学组织了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表演,以下场景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首陀罗在田地里辛勤劳动                         B.刹帝利在主持祭祀活动

C.婆罗门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D.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15.牛津大学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国王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其校徽的主体部分由三颗王冠组成,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书上有一句标语,意思是主照亮我。这反映了(   )

A.中世纪大学地位高于王权与教会              B.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大学的产生

C.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孕育了大学                  D.大学受封建王权和教会的影响

16.6世纪,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由大陆波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携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实施    B.幕府统治的开始    C.幕府将军的形成     D.天皇大权的旁落

17.这是一部不朽的名作,它赞美了现世生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这部作品是(   )

A.但丁的《神曲》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1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认命”指的是英国(   )

A.殖民掠夺,建立了东印度公司                  B.保留国王,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19.从18世纪末开始,借助于蒸汽和钢铁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力量的平衡,它作为新技术的先驱全面超越了它的对手,在推动全球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其它任何帝国无法达到的程度。材料中的“它”应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0.人民大学教授郝立新在评价某文献时说:“它吹响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号角,成为革命运动的先导。它预示并指导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的发展。”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1.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                                D.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2.某班同学组织主题图片展览,以下图片应确定的主题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交通工具的创新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社会生活的变化

23.《帝国主义论》中写道:“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德国进攻波兰                                           D.三国同盟的形成

24.1921年春,列宁基于现实的考虑,决定利用资本主义的形式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这里的“现实”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D.苏联已经转变为工业国

25.“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更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

A.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

C.是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D.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26.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社会治理、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凝聚了政治智慧和治国的经验,中国古代是通过特定的政治制度实现了社会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指出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3)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下的政治制度”和“在上的政治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概括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作用。

(4)你对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有什么认识?

27.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回答每一时代的重大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编自王伟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史的精彩华章》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将正确序号填入空格内)

图1:___;图2:___;图3:___。(①解放战争 ②红军长征 ③抗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次会议谈谈你对其“划时代”意义的理解。(注意史论结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8.近代历史上,英国的崛起之路给各国留下较多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近代以来,作为宪政体制和模式创新……(英国)开启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时代,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材料三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封建社会崩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国封建社会最终崩溃的事件。

(2)材料二中英王地位的变化源于哪一文件?“宪政体制”指英国哪一政治制度?据材料二分析当前英国政权模式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孕育“崭新生产方式”的事件及其标志性成就。“崭新生产方式”是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启示。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农耕方式。排除B项;耦犁和“二牛抬杠”是汉朝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耕作方式。排除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张骞通西域的路线是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A项正确;BCD项人物在张骞之后,并不是“凿空”,排除BC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南京卷) https://www.0516ds.com/51881.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