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三(南京卷)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1日
资源编号 51884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三(南京卷)

2023-06-07 中考 0 1,578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合集

备战2023年中考考前冲刺模拟卷(南京)

历史试卷三

注意事项

1.本卷共28题,满分60分,考试用时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司母戊鼎         ③甲骨卜辞           ④猪纹陶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4.当你看到“及第”“进士”“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5.下表所示赋粮比例信息说明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文化重心开始南移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

6.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下列事件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开始到破裂的重要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②中共三大召开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⑤黄埔军校创办

A.⑤②①③④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③①④

8.以下数据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情况,这说明(   )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C.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

D.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9.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1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问中国,尼克松将自己对中国的7天访问描绘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A.中美关系正式进入正常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乒乓外交”实现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3.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古代(   )

A.世界文明一脉相承                                   B.文明的多姿多彩

C.奴隶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D.大河文明的成果

15.疫情期间,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搜集到如图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学习(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6.将欧洲历史上三位风云人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bca                        C.cba                        D.acb

17.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是(   )

A.西欧庄园和租地农场                                B.手工作坊和租地农场

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D.西欧庄园和手工作坊

18.有学者认为,14世纪到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发现了新大陆        B.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使西欧大学兴起      D.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19.下侧两幅漫画分别创作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及战争期间,对两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北美各殖民地从分散走向联合                  B.北美成为英国主要的原料产地

C.法国支持北美殖民地的反抗                      D.美国独立后各州间矛盾重重

20.油画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

A.人性之光—文艺与人的解放                     B.寻梦东方—艰难的探险之路

C.问道政治—不同选择的革命                     D.技术创新—机器生产的时代

21.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美苏“冷战”

22.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23.法国在二战后的30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欧洲联合加速发展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加强国家经济干预                                    D.国民经济军事化

24.“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材料中“74圈”起止点的标志事件分别是(   )

A.十月革命,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D.苏联建立,苏联解体

25.网课、网购、远程办公……在疫情防控期间,宅在家中,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人们生活过度依靠网络技术

C.信息技术影响生产生活教育方式             D.技术革命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教育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2610分,第2712分,第2813分,共35分)26.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四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7.革命实践铸就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

材料一:

“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九十九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__的诞生,结合所学,说出其诞生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精神】材料二: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②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并于1928年2月建立起革命根据地,4月下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于井冈山。③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地区运用游击战开展武装斗争。④随着根据地的逐步巩固,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简史》

有人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产生和发展壮大归纳为三大阶段,其三大阶段分别为:

(2)将材料二中的史实序号(一例即可)填写到材料二表格的相应位置。

【长征精神】

材料三:中央红军长征示意图

(3)材料三《中央红军长征示意图》中,长征出发地点在A;长征途中召开B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C、挽救了D、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在横线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材料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长征精神。

28.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一个转折点。它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发育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和必要的条件,而它本身,又是被15世纪商品经济所呼唤出现的。

——摘自陆伟芳《试论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1)“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

材料三:

(3)图一所示内容指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图二所示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年从出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达9.5万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的3.9倍。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是1980年的22倍。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原始居民,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④的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A项正确;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排除BC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排除D项。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三(南京卷) https://www.0516ds.com/51884.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