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考前全真模拟试卷合集
2023年徐州中考考前押题密卷一
地 理
(本卷共13小题,满分4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下图是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最大和最小的数码代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⑤③ D.⑤②
2.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山区面积广大,图中数码可能属于山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3.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开发生态旅游
B.大量砍伐林木,以满足市场需要
C.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D.山区急流水能丰富,积极建设水电站
读下图南亚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上图中关于南亚的描述错误是( )
A.①是印度河注入③阿拉伯海
B.②是恒河注入④孟加拉湾
C.DE是内陆国尼泊尔和不丹
D.FG是岛国巴基斯坦和马尔代夫
5.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图中的国家与其信奉的宗教对应正确的是( )
A.BC两国信奉佛教
B.CD两国信奉印度教
C.DE两国信奉印度教
D.FGH三国信奉伊斯兰教
读“欧洲西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欧洲西部特色城市众多,下列美称与相应城市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世界表都”——伦敦
B.“音乐之都”——维也纳
C.“千年古都”——罗马
D.“艺术之都”——巴黎
7.布鲁塞尔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温暖湿润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年炎热干燥 D.全年寒冷干燥
8.下列不属于欧洲西部区域特征的是( )
A.经济实力雄厚 B.发达国家众多
C.以东盟为中心 D.旅游业繁荣
读大洲的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9.既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又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3题,20分)
11.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气候类型:C___________气候
(2)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__,该线以北农业耕作以___________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带来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地图和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东、西半球看,地球仪朝向我们一面所显示的区域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在这一面的地球仪上,我们看不到的大洲是___________和北美洲。
(2)在地球仪上,甲地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在世界简图上的A、B、C三地中,与甲地经纬度位置最接近的是___________地。
(3)若图中地球仪的灰黑半球表示夜半球,则世界简图所示城市中,接近傍晚的是___________;此时澳大利亚昼长夜短,处于四季中的_________季。
13.“雪龙2号”船在2021年5月7日顺利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本次科学考察围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开展科学调查工作。
材料一南极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两极地区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三这里夏季平均气温只有-33°C,如果有一丝微风,你会听到自己呼吸飘走时被冻住的声音,就像爆竹的噼啪声;七级大风真是平平常常,早上施放的探空气球,还没灌满气,就被被吹爆了;暴风雪里的雪根本不是天上来的,而是地上卷起来的,南极年平均降水量55毫米,南极点附近只有5毫米。
(1)我国已经建成的四个南极科考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站,难言岛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带。
(2)两个极地地区相比较,更寒冷的是___________(名称)地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11至12月抵达南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___________,当科考队员登上南极洲时,迎接他们的“南极主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科学家“长途跋涉”赴南极科考,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
A.开发利用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
B.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开展科研
C.建设南半球航空交通运输枢纽
D.开辟中国游客
…………
参考答案
1.D
【解析】由图可知①–高原占26%;②–丘陵占10%,比例最小;③–平原占12%;④–盆地占19%;⑤–山地占33%,比例最大;综上可知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由图可知①为高原,②为丘陵,⑤为山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