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4 化学图表题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2日
资源编号 50825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4 化学图表题

2023-05-22 中考 0 2,034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专题04 化学图表题

考点清单:

考点一:坐标图像题

1.解答坐标图像类题时,重在理解坐标图的含义,通过阅读试题中给出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相互结合,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2.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首先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 要重点关注曲线上各特殊点( 起点交点拐点终点) 的含义。 

3.由图表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已知量的关系并求解来判断。 

4.常考题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溶解时溶液的质量的变化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溶液的pH的变化等。

考点二:标签题

1.标签类试题往往截取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化肥农药食品药品或其他一些化学试剂)的标签作为命题素材,要求学生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基础上解决一些问题。

2.命题时,通过截取标签中直接或间接显示的信息,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标签中的化学信息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题,从而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常考题型: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考查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考查化学实验、考查化学基本计算等。

考点三:表格题

1.表格类型题是一种常见题型,特点是部分已知条件以表格形式给出,而且往往是表中各中给出多组数据,解答表格型题时,首先看表格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含义,分析发现数据“不变”中的“”及“”中的“不变”。然后把表格表示的意义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通常利用质量差求出气体、沉淀或增加减少的物质质量或对比分析出来的化学变化中恰好完全反应的物质质量来进行计算。

2.常考题型:质量守恒定律题、实验方案题、知识整理题、物质分类题等。

考点四:图片、统计图或其他图表题

这类试题往往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侧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分析与读取,对图表所反映问题的思考与评价,涉及的计算量较小。

方法技巧:

坐标图像题型攻略 

1.识标:理解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相关的知识点。 

2.明点:曲线中的特殊点( 起点、终点、拐点、交点等) 表示了什么化学意义。 

3.析线: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典型例题1(2022枣庄)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

B. 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答案】D

【解析】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正极氧气,负极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错误;

B、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碱性变弱,但是pH不会小于7变为酸性,错误;

C、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两者立刻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质量从0开始增加,错误;

D、反应生成氢气来自硫酸中氢元素,在反应结束前,消耗等质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质量相等;一定量金属与足量酸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质量=金属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则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完全反应,镁生成氢气质量更大,消耗硫酸更多,正确。

典型例题2(2022通辽)向一定量银、铜、铁混合金属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呈浅绿色

B.b点消耗固体的质量小于析出固体的质量

C.取c点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c、d点溶液中溶质相同

【答案】D

【解析】根据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大于铜大于银,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为蓝色的。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发生的是铁与硝酸银反应,但铁还未完全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正确;

B、b点铁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根据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可知,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消耗固体的质量小于析出固体的质量,正确;

C、c点铜恰好完全与硝酸银反应,所以固体为银,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c点溶液中溶质为铁、铜与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和硝酸铜,d点溶液中溶质硝酸亚铁、硝酸铜和再加入的硝酸银,所以c、d点溶液中溶质不相同,错误。

典型例题3(2022鄂州)同学们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员正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混合,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为2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丙、丁质量之比为14:11

【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40+3+2+3=x+3+16+14,x=15,错误;

C、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6-2):(14-3)=14:11,正确。

典型例题4(2022通辽)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将其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3)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答案】(1)Na+、H+   (2)100   (3)4.4g

【解析】(1)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由于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且由图可知,A点时表示稀硫酸与碳酸钠恰好反应,则B点时稀硫酸过量,则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氯化钠和硫酸,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Na+、H+

(2)由于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100g+150g-260.6g=4.4g

巩固提升】

1.(2022鄂州)大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个密码保险柜,只有找出与叙述相符的图像才能打开。能打开保险柜的选项是(    )

A.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电解水

D.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2022呼和浩特)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3.(2022湖北)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反应条件已省略),下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4.(2022娄底)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AgNO3、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5.(2022荆门)认知元素及化合物,常研究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关系等。如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

B.转化②应用于糕点的发酵

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

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

6.(2022无锡)走近千年文物,人们发现青铜器在含有Cl的环境中易生成CuCl,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锈蚀,锈层物质成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铜绿中含有Cu、H、O、C四种元素

B.CuCl与O2、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2(OH)3Cl

C.青铜器在锈蚀的过程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在干燥、无氧的环境中有利于青铜器的保护

7.(2022无锡)CO、H2还原Fe2O3的过程相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向4.8gFe2O3中不断通入H2,不断加热,实验测得固体残留率(固体残留率=×100%)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点对应固体为Fe,其质量为3.36g

B.从a到d点,固体中的含氧量逐渐变小

C.从a到d点,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D.bc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H2600-650℃3FeO+H2O

8.(2022通辽)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 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碳酸锌中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9.(2022安顺)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

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

10.(2022威海)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11.(2022阜新)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容器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a与c的质量比为7:8          D.d一定是催化剂

12.(2022朝阳)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数值为8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C.反应前后甲、戊变化的质量之比为3:1

D.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3.(2022镇江)向盛有100.0g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m1﹣m2=19.6

C.原混合溶液中CuSO4与H2SO4的质量比为40:49

D.取a点对应溶液,滴加稀H2SO4,不能立即出现白色浑浊

14.(2022徐州)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为气体,B俗称纯碱,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单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的化学式为O2                                   B.D和E可以相互转化

C.A→E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            D.B→C属于中和反应

15.(2022襄阳)烧杯中现有质量为11.2g的铁,先逐滴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剩余固体中Cu的质量为m1g                      B.AB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AgNO      D.m2对应的数值为43.2

16.(2022温州)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新冠的新药一一中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千金藤素来自千金藤,其化学式为C37H38N2O6,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易氧化,需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千金藤素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

(2)千金藤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_____。(填序号)

17.(2022长春)下图是某牙膏成分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牙膏属于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3)二氧化硅(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4)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人产生痛痒感。在叮咬处涂抹牙膏就可减轻痛痒,说明该牙膏呈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18.(2022青岛)周末,小明积极参加家庭劳动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时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洗衬衣时,为确定洗涤方式,仔细观察了衣服的标签(如图所示)。面料成分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______。

(2)小明准备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午餐:小米粥、馒头、油焖大虾、红烧排骨。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午餐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______。为补充该营养素,建议增加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凉拌黄瓜            B.可乐鸡翅           C.酱牛肉

(3)小明闻到冰箱内有异味,放入活性炭包除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4)饭菜上桌,满屋飘香。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5)洗碗时,小明加入洗洁精除去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刷完铁锅后,小明擦干铁锅以防止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

(6)“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收拾垃圾时,小明将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应该投放到如图所示垃圾箱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骨头                      B.塑料瓶                  C.废电池                   D.纸箱

19.(2022广东)《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Cu3 (OH)2(CO3)xx=______。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下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______(写化学式)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若反应a~d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______,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 (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2022无锡)氢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载体。

(1)煤制氢的原理可表示为C+H2O高温、催化剂X+H2

①X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②煤制氢的不足是______              (写出一点)。

(2)甲烷制氢包括重整、转化和分离等过程。甲烷制氢过程中产生的H2和CO2的混合气分离得到H2的过程如下:

①海水作为吸收剂时,下列措施有利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填序号)。

a.升高海水的温度          b.加快混合气的流速           c.增大气体的压强

②利用K2CO3溶液吸收CO2,将其转化为KHCO3,KHCO3在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CO2。比较CaCO3和KHCO3分解反应的不同,可推知CaCO3的稳定性______(填“>”或“<”)KHCO3的稳定性。

③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并分离出氢气。补充完整氢氧化钠循环使用的方案。

步骤1:将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______。

步骤3:过滤,得滤渣和氢氧化钠溶液。

(3)某种利用太阳能制氢的过程如图1所示。

①反应I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②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我国2030~2050年各种能源使用预期情况如图2所示。

①图2所涉及的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

②2030~2050年,预期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21.(2022常州)一种以甲烷为燃料、含铜氧化物为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原理如下:

(1)科学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①甲烷燃烧时,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化学链燃烧可避免燃料和空气直接接触,有利于捕集CO2,防止其大量排入空气,造成________。

(2)CuO进入燃料反应器与甲烷发生反应,生成的Cu2O再进入空气反应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_____(填化学方程式),实现载氧体的循环再生。

(3)已知: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从空气反应器排出的气体中O2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在800~1100℃间,升高温度,排出的气体中N2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空气反应器中最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是______(填序号)

A.800-900℃                B.900-1000℃    

C.1000-1030℃             D.1030-1100℃

22.(2022宜宾)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为是最常见的化肥之一。

(1)尿素属于______(填标号)。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为。若生产120t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2022雅安)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18.0g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50.0g,最多可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____g。

(2)在样品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g。图中“A”点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4.(2022呼伦贝尔)某学校利用假期开展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协助当地环保督察满查该地区河流污染状况,并取样做数据分析。其中一个小组经调查发现,某化工厂排放废液中的残余硫酸严重污染该地区河流,该小组取废液样品50g,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废液中的残余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计算出该废液样品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你觉得应该选择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

(2)请计算出该废液样品中残余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5.(2022怀化)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6.(2022呼和浩特)全世界每年因锈蚀造成浪费的金属高达产量的20%以上,但铁锈蚀原理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暖宝宝、食品脱氧剂等。小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资料卡片】某品牌暖宝宝的使用说明如图。

(1)暖宝宝使用时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_______。

【猜想与假设】暖宝宝成分中氯化钠、活性炭可能加快铁锈蚀速率,使反应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探究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设计完成如下4组实验。(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解释与结论】

(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表中m=_____。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综合以上4组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运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结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6)n=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结合反应原理和结果思考装置A的优点:_______(写两点)。

【表述与交流】人类智慧无穷,趋利避害,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7.(2022临沂)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等作摩擦剂。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用该牙膏的摩擦剂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假设产生气体全部逸出)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

(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A

【解析】A、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正确;

B、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粉末状的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错误;

C、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是质量比,错误;

D、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了气体,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是不会减少至零,错误。

2、C

【解析】A、1体积的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t3时,曲线1的压强几乎没变,曲线2变化很大,则说明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正确;

B、0~t1段两个曲线的压强均增大,是因为短时间内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正确;

C、由图可知,t2~t3段压强变化更快,则说明该阶段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错误;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效果更好,正确。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4 化学图表题 https://www.0516ds.com/50825.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