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新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新课标】
新课标·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创作条件:①医药世家,兴趣浓厚;②钻研前人著作;③医疗实践;④认识到药物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特点: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
影响: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2.宋应星(明末科学家):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特点: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
内容和影响:①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②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徐光启明末科学家):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内容: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译本定名为《几何原本,影响至今。
5.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著有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均作了详细记录,兼具地理学和文学价值。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构成:主体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设立卫所(驻军,屯田生产);修筑道路,形成完整军事防御体系。
特点: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18次)、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质量更优异。
作用:①军事防御体系;②南方农耕与北方游牧连接线,③附近建农牧贸易场所,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明成祖时1406年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构成:宫城(紫禁城,核心)、皇城、内城、外城。(宫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黄金时期)、戏剧有突出发展。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我国章回体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白话描写。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2.书画: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3.戏剧: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易错易混】
1、《大唐西域记》是玄奘西行后,其弟子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口述写成的,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西游记》是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汤显祖是明朝戏剧家,关汉卿是元朝戏剧家。
【历史解释】
1.《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巨著有何共同点?
提示:
①多为总结性巨著,对传统科技典籍、成就进行整理,作出经验性总结。
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
④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较少。
2.长城有什么作用?长城有何寓意?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南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促进民族交融。
寓意: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3.北京城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1)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2)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桥梁、街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
(3)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明代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2.公益书屋是城市文明的一道充丽风景,丰厚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新华书店赠给公益书屋枣庄漫谷书屋的一批图书将要归类上架。下列涉及农业技术类的是( )
①《水经注》②《齐民要术》③《农政全书》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说法正确的是( )
A.华佗编写了《伤寒杂病论》 B.张仲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C.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 D.李时珍编写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4.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该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5.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cb B.bac C.bca D.cab
6.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古代科技著作资料卡片。据此判断,卡片中的著作是( )
作者:宋应星
内容:记载了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7.他在天文、历算、数学、军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尤其在农业科技方面用力最勤,先后撰写了《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等十余种农书,还创作了一部集大成的农学著作。据此可知,这位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 王桢 C. 徐光启 D. 沈括
8.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宏伟工程有如下描述: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平原、戈壁中,总长万余里,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据此推断该工程为( )
A.大运河 B. 赵州桥 C. 北京城 D. 明长城
9.厉慎思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城市历史沿革”调查活动时,搜集到如图所示某城市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调查的城市是( )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10.全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精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堪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典范的是( )
A.唐都长安 B.明长城 C.北京故宫 D.布达拉宫
11.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
12.公益书屋是城市文明的一道充丽风景,丰厚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新华书店赠给公益书屋枣庄漫谷书屋的一批图书将要归类上架。下列涉及农业技术类的是( )
①《水经注》②《齐民要术》③《农政全书》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写成《伤寒杂病论》——
(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编写出《本草纲目》——
(5)编写出《天工开物》——
14.博物馆承着历史,也传承着文化。某班开展“跟着我打卡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1)写出图一文物的名称及其历史地位。
(2)概括图二中孔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措施。
(3)图四是哪部科技巨著?据图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①成书于明朝②农学著作③图文并茂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下图所示)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下列关于八达岭长城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隔断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D.阻挡了匈奴入侵中原地区
3.下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皇权的核心地位C.军机处总揽朝政 D.封建统治的衰落
4.某班学生准备绘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谱”,关于明朝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
A.《伤寒杂病论》 B.《梦溪笔谈》 C.《农书》 D.《天工开物》
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朝时从美洲引进了玉米等作物
C.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 D.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6.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7.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8.兰茂(1397~1476),明代云南嵩明人,著名学者、药物学家。他编著的《滇南本草》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包括民族药物在内的药物学著作。一百多年后,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
A.《伤寒杂病论》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9.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0.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②关汉卿《窦娥冤》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2.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祖冲之 ④李时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
A.辩证的观点 B.积极的观点 C.消极的观点 D.片面的观点
5.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
A.金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人欧洲后,大量印刷人文思想著作和大众文学,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正如鲁迅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落后保守的思想
B.行业之间的隔绝
C.分散的小农经济
D.封闭的技艺传承
7. 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设计者是
A.李春
B.毕界
C.沈括
D.蒯祥
8.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
…………
参考答案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C项正确;《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朝的贾思勰,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的张仲景,排除B项;《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排除D项。故选C项。
2.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