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新课标版)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9日
资源编号 49566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新课标版)

2023-05-03 七年级下册 0 1,23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新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6  北宋的政治

【新课标】

新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1)军事上(集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1.措施:(1)重视文官:①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名额,提高地位,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文教措施的意义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重文轻武政策利弊(影响)。

(1)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④(文教措施的意义影响)

(2)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③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④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

  • 背景:北宋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 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
  • 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易错提醒】

1)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王朝,与它并立的还有辽、夏等政权。

2)宋朝政治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历史解释】

1.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

①经济文化兴盛,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

②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③遇有战事,由文官挂帅出征。

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文举兴盛,武举录取人数较少。

2.如何评价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频发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繁荣,封建文明发展到中国封建历史的巅峰;但也导致宋朝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冲突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三年真题】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延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    D.闭关锁国

2.宋太宗曾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消除“内患”,宋朝(        )

A.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如表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

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

5.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1. 促进阶层流动B. 强化中央集权C. 推动教育发展D. 加强思想控制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8.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9.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二)、2021年中考真题

1. “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王朝”的奇迹。这个“大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北宋引以为戒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定都东京               B.设置刺史               C.重文轻武               D.削弱相权

3.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A.扩大疆域               B.整顿吏治               C.创新行政体制        D.加强中央集权

4.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政权的是(        )

A.朱温                      B.赵国胤                   C.元昊                      D.赵构

5.北宋初期,宋太祖把原来由武人任职的地方高级长官逐渐改由文官担任,宋太宗时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这体现北宋的政治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外重内轻               C.君弱臣强               D.重文轻武

6.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7.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官员素质                                          B.发展文教事业

C.缓和阶级矛盾                                           D.稳固国家政权

8.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9.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20人,宋代占9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                                   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

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                                    D.文人注重学思考

10.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管理)

材料一①郡县制度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八股取士 ⑤行省制度⑥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⑦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⑧设军机处

(人才选拔)

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 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治国之道)

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 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安邦之策)

材料四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 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从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朝代 秦朝 汉朝 元朝 明朝
制度或措施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三)、2020年中考真题

1.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如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

3.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4.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发展了商业经济  B.调和了民族关系   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跃了市民生活

5.宋真宗曾赋《劝学》:“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密前读。”这反映出宋代选拔人才主要依据(        )

A.科举成绩         B.道德表现         C.门第高低         D.血缘亲疏

6.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

A.重文轻武         B.等级森严           C.商业繁荣            D.休养生息

7.2020年复学后出现在校园园中的“礼物”(左图),它的设计来源于于宋朝的长翅帽(右图)。宋朝出现这种特定服饰是()

A.为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 B.服饰结构发展令核化、域仪化的象

C.为了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身份     D.宋朝官员为了防疫需要而采取的措施

8.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9.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币共有1金4银5枚金银币,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其中那1枚金币如图所示。该图中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B.奠定了北宋社会发展的基础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使北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10.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

…………

参考答案

(一)、2022年中考真题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现重文轻武的政策,即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因此题干描述体现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B项正确;汉朝初年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是文化方面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对外关系上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新课标版) https://www.0516ds.com/49566.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