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7  中国式的现代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9日
资源编号 47099

热点07 中国式的现代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2023-03-18 中考 0 3,23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专题07  中国式的现代化

(2023周年历史事件热点)

热点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 人口规模巨大 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看图说史】看以上图片说说近现代中国现代化的尝试和历程

注:中国的现代化既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现代化,也包括建国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20大提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
一、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开端)
教材知识中国现代化:走西方人的路          走苏俄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 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只学技术未变革制度)。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地址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根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三、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四、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背景:

1915年。

(1)帝国主义甲卷侵略中国,军阀割据混战;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作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运动。不过,

8、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上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3、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4、一战至新中国成立  ,逐渐凋零

5、三大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被改造。

六、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以苏联原价项目为中心;先重后轻

5、成就: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七、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年底召开,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展开(城市在1984年开始);对外开放打开新局面。

知识拓展                                                                                                                                                              

中国工业化是先重后轻;西方是先轻后重;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英国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了电力、化工等,以美国为代表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中西国情不同,故工业化的道路也有差异。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真题演练

1.下列有 关洋务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C.创建福建、广东、南洋等海军               D.由李鸿章等官员发起

【答案】A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热点07 中国式的现代化-2023年中考历史热点及重难点专项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709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