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9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10日
资源编号 46616

专题29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03-09 中考 0 1,723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9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4.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8.甲诗以“_______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______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9.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0.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丰富内涵。

1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2.老兵从军以来没有回过家,服役时间很长。诗中写出这个意思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

1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乡人答非所问出于哪些心理?他言外之意是什么?

14.结合文本分析“我”落泪的原因。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从全诗看,作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16.作者在颈联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八、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下面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险要地势形象地呈现出来。

C.“望西都,意踌躇”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九、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本诗首段的词语“____”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茅”和“______”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_______的诗人形象。

20.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十、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卖炭翁

【唐】白居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花翁

【唐】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

21.《卖炭翁》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统治者巧取豪夺、蛮横无理的行径;《卖花翁》中的富贵人家也有如此行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一词显露出来的。

22.两首诗以小见大,诗人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古城①春望

[明]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

临路柳长象,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23.下列对两首诗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乙诗首联点明时间,渲染一种萧条的气氛,为全诗莫定了感情基调。

B.两首诗都是用一个“望”字总领全诗,都是赋予景物以情感,融情于景,都表达了一种感伤,读来令人无限感慨。

C.书信在古代是游子与家人联系的纽带,如同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说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D.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24.乙诗颔联写景颜有特色,请加以赏析。(从修辞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进行赏析)

25.同为“春望”,杜甫和李梦阳在各自的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二、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6.下列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分别紧扣“望”和“忆”字展开来写,它们都出自“安史之乱”这一时代背景。

B.甲乙两诗的首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C.甲诗的颔联和乙诗的颈联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荒马乱、人民饱经忧患散乱的社会现实。

D.甲诗的尾联让我们看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乙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期盼。

27.甲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乙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它们体现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诗的首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集在一起,既有_______,又有_____,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29.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十四、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释】①西汉时以才高招忌被贬长沙的贾谊。②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

30.颔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31.“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五、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下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联写望中所见,此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本联以花、鸟寄托感时伤世之情。

C.尾联转入沉思,刻画了一位苍颜白发、愁绪满怀、为国为民而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近景的山河城郭,到远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苍老如此之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 比喻     对偶

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29 诗歌鉴赏之爱国忧民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4661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