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8 文言文阅读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少翁传(节选)
①李少翁者,名莳,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医,精脉法。翁乃沉默长者,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①。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②,少焉投药,犹掇③之耳。余尝谓翁诊脉甚苦,而投药甚快。
②余始不甚识翁,会余弟妇病风眩,状类尸蹶④,举家喧言“瞑矣”!翁至,视其脉:“治也!”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术。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③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会岁两大祲⑤,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⑥?
④翁性不忤物⑦,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迹半朱门,不传言,对主人未尝暴僮仆之过。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单,丰约优劣之数,不挂齿牙。其为长者如此。
⑤翁为人诊脉,思虑与病者相通。与人处,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几乎道者也,非医者也。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 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②隐结:隐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种病症,类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粮食。这里指报酬。⑦忤物:冲撞人。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余尝谓翁诊脉甚苦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期以逾月 ( )
(2)余数患奇疾 ( )
(3)会岁两大祲 ( )
(4)安问糈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余始奇其言,神其术。
4.文中有多件事能体现李少翁医术高明,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李少翁作为医者的“仁心”。
二、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幽梦影(第二二则)①
[清]张潮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曾秋岳曰:藏书可以邀友。
崔莲峰曰:酿酒可以邀我。
尤艮斋曰:安得此贤主人?
尤慧珠曰:贤主人非心斋②而谁乎?
倪永清曰:选诗可以邀谤。
陆云士曰: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
庞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选自《幽梦影》)
[注释]①本书有二一九则短文,每则短文由作者的随笔和朋友的评点组成。②心斋:张潮号心斋。
6.仿照示例,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和品评。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
[示例]艺花可以邀蝶:艺,意思是种植,但又不止于种植,还包含插花、赏花等意思,让人联想到花引蝶、蝶恋花等养花带来的乐趣。
7.仿照张潮写七件事的句式,续写一件事。
提示:你可以从李白、柳宗元、苏轼、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8.文中朋友的评点各见性情,请你从曹秋岳、崔莲峰、陆云士、庞天池中选一位品评。
9.古人读书追求雅趣,阅读此文时适宜做下列哪件事?请说明理由。
A.品茶 B.听雨 C.焚香 D.__________(自定)
10.从“风”“雨”“柳”“水”中选两个,分别写出含有此物的古诗句(各连续两句)。
三、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记超山梅花
林纾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
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诘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年久,苔色幻为铜青。旁列十余树,容伯言皆明产也。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容伯导余过唐玉潜祠下,花乃大盛:纵横交纠,玉雪一色;步武①高下,沿梅得径。远馥林麓,近偃陂陀②;丛芬积缟,弥满山谷。几四里始出梅窝,阴松列队,下闻溪声,余来船已停濑上矣。是晚,仍归栖溪。
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灏滞翳,小径岐出为八九道,抵梅而尽。至乾元观,容伯饭我观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③。”
(有删改)
【注】①步武;指很短的距高、②陂陀(pō tuó):不平坦。③西溪:杭州探梅胜地。
11.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寻梅于超山”与“花益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B.“容伯饭我观中”的“饭”用作动词,是请客吃饭的意思。
C.过(超过,胜过)于西溪;静坐常思己过(过失),闲谈莫论人非。
D.先写“索然”,后写“叹息”,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有丰富的寓意,它是王安石笔下“凌寒独自开”的孤勇者;是王冕笔下“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追光者;是辛弃疾笔下“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的逆行者。
B.夏容伯同声,姓夏,名同声,字容伯。用字称之,以示尊重。
C.“举觞叹息”中的“觞”是酒器。“觥筹交错”中的“觥”也是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
D.“祠”是纪念伟人名士的场所,“观”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庙”为道教的建筑。
13.根据文章内容,写出三处梅花的特点。
(1)宋梅、明梅:______________
(2)山北:______________
(3)山南:______________
14.结尾句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感受。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少时与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探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尝见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当有疾,须眉脱落,脱落后半年必死,宜豫服五石汤,庶几可免。”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仲景曰:“观君气色,非饮药之诊,何轻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恶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须眉皆脱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著《伤寒卒病论》【注】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钩玄,功伴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仲景又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寔为“千古医方之祖”。自汉魏以迄于今,海内学者,家肆户习,诵读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经。论者推为医中亚圣,而范晔《后汉书》乃不为仲景立传,是故君子有遗憾焉。
(节选自 明·李濂《医史》,有删节)
【注】《伤寒卒病论》:即《伤寒杂病论》。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 起:治愈
B.宜豫服五石汤 豫:事先
C.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加:超越
D.家肆户习,诵读不暇 习:练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B.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C.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D.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仲景曾经跟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何颙认为张仲景青出于蓝,堪称一代神医。
B.《金匮玉函要略方》研究了伤寒与杂病,记载了相关医方,被尊为“千古医方之祖”。
C.从汉魏起,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就得到民间的极大推崇,被提高到了与六经相等的地位。
D.张仲景在医学理论上成就很大,有“医中亚圣”之称,《后汉书》却无传,令人遗憾。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亿传
(北宋)苏舜钦
①韩公,讳亿,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①会公于许。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③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时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②,不以实闻,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
④寻擢侍御史,时淮浙蝗旱,民饥殍流散。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廪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者不可胜数。
⑤岁余,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丁崖州当国,势慑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故余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
⑥景祐中,西夏称藩日久,当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公深以为不便,请下诏推恩置馆舍,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⑦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注]①走檄:紧急发送文书。②覆:检查。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尽束以付吏( ) (2)故余财尽均( )
19.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公廉知之( )
A.廉洁 B.正直 C.查访 D.辨别
(2)公决导以济下户( )
A.救济 B.灌溉 C.资助 D.疏浚
20.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廩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21.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22.具体分析第②段中郑文宝急于结识韩公的原因。
23.文末评价韩公“坚正”这一品格在第③段、第⑤段中也有体现,但内涵同中有异,请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达甫《摄山采药图》序
(清)张惠言
①始余见达甫图其貌,取杜甫诗题之日《看剑引杯》①。时达甫方壮年,锐意天下事,议论慷慨,豪气见于眉目间。迄今十八九年,屡困场屋,益衰且病。以孝廉方正举,有司欲以应召用,固辞不赴,遂不复应进士举。而更为图,日《摄山采药》。或以告余日:“达甫殆无意于世也夫?”余闻而疑之。古之君子,汲汲忱乐于天下者,诚以道存也。道苟存,不以遇不遇异其志,又不当以吾身之衰而有自安之心。达甫年未五十,道之行不行未可知,纵不得于今,亦当有以见于后,而区区摄生②之谋哉?与向所闻于达甫者颇大异。
②然余窃尝论国家之用人 ,如臾柎、扁鹊之蓄百药焉,取之必择其地,聚之必当其时,储之必备其物。一旦有用,出之笼中而不匱為者,其求预也。事方其急而号之山泽之间,其捆载而来者,必柴胡、桔梗也,人参、紫芝、丹砂、石乳,未有能致者焉,人参、紫芝、丹砂、石乳之用,而投以柴胡、桔梗,其不足以愈病而速之死也明甚。见柴胡、桔梗之不足以愈病,而以为天下之药皆若是,其惑岂细耶?
③若是者曾不足以当庸医,而俨然任国家,进退天下士,自以为得之。世有臾树、扃鹊,宁不为大忧耶?余又疑以为达甫之意或出于此。然吾闻古之有道之士,盖有重治其精神而易③天下者,吾未尝学之也,达甫傥④闻之欤?序其事,姑以问之。
【注】①看剑引杯:出自杜甫诗句“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②摄生:养生。③易:轻视。④傥:或许。
24.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耳 B.矣 C.耶 D.也
25.对第①段写到庄达甫两幅自画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幅画具有强烈的对比意味
B.两幅画反映出画家的境遇变化
C.对两幅画的解说引出了下文
D.对两幅画的解说意在表达友情
26.第②段借药材说理,颇具特色,请加以赏析。
27.作者对庄达甫的情感态度比较复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七、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①,皆惊,上山陈②。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③,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④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⑤。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⑥,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释】①诱骑:诱敌的骑兵。②陈:同“阵”。摆开阵势。③所:表示大约的数目。“二里所”即二里左右。④护:监护。⑤纵马卧:把马放开,随意躺下。⑥平旦:清晨,天刚亮。
2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______
(2)广之百骑皆大恐 之:______
29.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B.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D.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31.选文记述了什么情节,刻画了李广怎样的形象?
32.选文“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这里写敌军、百骑的反应和《周亚夫军细柳》中写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劳军的情况都是为了刻画主要人物形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①。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及总角②,举止异凡儿,见者▲之。
②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③,士争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④。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未几,除将作监丞⑤,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还乡,学者辐凑⑥,每开讲席,户外屦⑦满,耆老⑧扶杖观听。
③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⑨。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⑩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⑪,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⑫其罪使自新。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
④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文安。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改动)
【注】①支离:分散,残缺。也有解释为“存在矛盾”。②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③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④流汗:汗颜忱疚。⑤监丞:与下文“给事中”均为古代官职。⑥辐凑;形容人们纷纷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毅一样。⑦屦: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这里指代人。⑧耆老:泛指老年人。⑨差知荆门军:被派遣到荆门主管军事。⑩造:到,去。⑪伏辜:服罪。⑫宥:宽恕;原谅。
33.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3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至流汗( ) (2)悉如其心( )
(3)始置之法( ) (4)及追究( )
3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犯有小过错的弟子,陆九渊往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B.陆九渊还乡讲学,来听讲的人很多,包括一些年长的人。
C.老百姓诉讼,陆九渊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全部用调解的方式解决。
D.对境内官吏的贪廉,民俗的善恶,陆九渊都了如指掌。
3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因年代久远,古书此页中有个字缺失(见图),你认为用下面哪个字补修最合适,请写出理由。
见者▲之 A.怪 B.谒 C.敬
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选文,陆九渊在你心中留下什么印象?请用一组排比句有理有据地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将为从①,北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②,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③,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④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
【注释】①从:合纵之事。②不犯寇被兵者:不遭受战争。③相蔽:互相削弱。④弥地踵道:满地足迹的道路,形容长途跋涉。
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燕地方二千余里 方:____________
(2)足食于民矣 足:____________
(3)秦再胜而赵三胜 再:____________
(4)合从以安燕 安:____________
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千里之外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B.以赵之为蔽于南也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虽得燕城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 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4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
(2)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
41.结合选段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说苏秦和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十、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注】①倥偬: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物繁忙复杂。
42.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B.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C.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D.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4.在学习态度上,与《送东阳马生序》对比,两文的作者的共同点是______
45.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德亭记
[明]王守仁①
君子之于射②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弛,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③,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已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②射,射箭。③鹄:目标。
46.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 子 之 学 求 以 得 之 于 其 心 故 君 子 之 于 射 以 存 其 心 也。
4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心敬则容肃
(2)心纯故让而恪
(3)负而不弛
(4)于射见之矣
48.下列选项中的“也”与例句中加点的“也”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例: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A.君子之于射也 B.五者,心之不存也
C.不存也者,不学也 D.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
4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
(2)故曰:可以观德矣。
50.明代的王守仁与战国时期的孟子均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文中“五者,心之不存也”意即“这五种情形,就是失去本心造成的”。请分析本文中“失去本心”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失去本心”有何不同。
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5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如舍舟登陆 舍:_______________
(2)呼舟子劳以酒 劳:_______________
(3)舟子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_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名之香 试之良然 B.而舟子固持不可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C.若尝登钓台乎 于是乎并以耳游 D.呼舟子劳以酒 盖以诱敌
5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惝 恍 间 如 舍 舟 登 陆 如 披 草 寻 磴 如 振 衣 最 高 处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2)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
55.游记,或写景,或状物,目的都是为表达心中游览之情,本文作者是如何写自己游览的快乐之情的?
…………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余/尝谓/翁诊脉甚苦
2.越过 多次,屡次 适逢,恰巧遇到 怎么,哪里
3.我才觉得他的话神奇,觉得他的医术神奇。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