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君臣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953

专题18 君臣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28 中考 0 1,829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君臣篇

一、赵简子立后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无恤:后来开创了战国时期的赵国。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书信)     B.以授二子(给)

C.诵其词,甚习固(熟悉,熟练)    D.而果昌赵(昌盛)

2.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问:“何以战?”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苏秦之楚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面行。楚王日:“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软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合。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日乃得见乎王(得到)          B.愿闻其说(听)

C.不远千里而临寡人(到,到……跟前)    D.今令臣食玉炊桂(吃)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许几何哉(《狼》)       B.已而之细柳(《周亚夫军细柳))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回人主意 (善于,擅长)         B.故中辍耳 (停止)

C.外皆严装已毕(完成,结束)         D.上尝得佳鹞(吃)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而有胆略            B.而竟不行

C.学而不思则罔        D.乃记之而去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齐景公与晏子

(一)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恶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二)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景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时景公繁于刑,有鬻踊②者。踊,刖③者所用。公问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对曰:“踊贵履贱。”公悟,为之省刑。

【注】①弋:捕鸟。②踊:古代受过刖刑的人的鞋。③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列举)

C.纵之,罪在寡人(释放      )D.公悟,为之省刑(减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以君为长者

B.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  辍耕之垄上

D.公悟,为之省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之居近市,知孰贵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则故事中晏子都成功地组阻止了齐景公滥杀无辜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说理特色和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指地域,地方)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指有事做的人)兼月,疾者兼岁(两年)。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雨雪三日而不霁(雪后转晴)      B.饱而知人之饥(智慧)

C.逸而知人之劳(安逸)              D.公被狐白之裘(披,穿着)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公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寡人闻命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之贤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用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晏子是用什么方法促使景公“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用自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岁苦支备(每年)                   B.问其故(缘故)

C.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隐患)   D.臣怪之(奇怪)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艾子讽齐王毋筑城》都是写规劝齐王的故事,邹忌规劝齐王要善于纳谏,艾子规劝齐王不要劳民伤财筑城。尽管规劝的原因不同,但是规劝的方法相同,请你概括说说他们采用了怎样委婉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秦并赵迎燕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之。使者曰:“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兹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隙。秦、赵有隙,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一夫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切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赵为一,而天下服矣(顺从,服从)

B.赵王以为然而遣之(释放,使离去)

C.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距离)

D.臣窃为王患之(忧虑,担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燕王闻之             闻寡人之耳者

B.且臣之使秦           年且九十

C.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国小而地无所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臣之使秦,无妨赵之伐燕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在劝说方式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虎会答赵鞅

赵简子上羊肠②之坂③,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④行歌⑤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新序·杂事》,有删改)

【注】①赵鞅:印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春秋末年赵国正卿。②羊肠;地名,在今山西晋城。③坂(bǎn):山上的斜坡。④担戟:扛着戟。戟,古代一种兵器。⑤行歌: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臣皆偏袒推车(袒露一只胳膊)    B.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侮辱)

C.妻子又死(男子的配偶)            D.乃罢群臣推车(停止)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为”的意义或用法与“智者不为谋”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人臣侮其主   B.以虎会为上客      C.辩者不为使     D.为其来也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赵简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任贤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 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太宗既诛隐太子 既:已经。     B.众皆为之危惧 为:替。

C.数引之卧内 数:多次。         D.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宁:宁愿。

2. 下组加点词“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句:我任卿逾于管仲

A.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B.鹏之徒于南冥也 (《北冥有鱼》)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D.刻唐人诗于其上 (《岳阳楼记》)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5.文中唐太宗和魏征各自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子胥伐楚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于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1. 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我酌油知之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何陋之有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 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身于阖闾(亲自)         B.被羔裘(穿着)

C.天下谁能伐楚乎(进攻)      D.操鞭笞平王之坟(鞭子)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三处。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十一、君臣戮力相辅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1. 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上谓侍臣曰(对……说)         B.吏受赇抵法(抵消)

C.与帝王徇奢欲(顺从)          D.徙宅而忘其妻(迁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震耳欲聋     B.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或异二者之为

C.昔鲁哀公谓孔子曰/此之谓失其本心   D.朕与公辈宜力相辅/因地制宜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与公辈宜我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君臣在对话中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祈奚请免叔向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肙力),明徵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左传》)

【注释】①栾盈:晋大夫。与大臣范宣子争权失利而逃亡。②羊舌虎:栾盈同党,叔向异母弟。③离:同“罹”,遭受。④室老:古时卿大夫家中有家臣,室老是家臣之长。⑤觉:正直。⑥驲:rì,古代驿站的马车。⑦谟:谋略。⑧殛:流放。

1. 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与其死亡若何(死亡)         B.夫谋而鲜过(少)

C.不亦惑乎(迷惑)          D.宣子说(同“悦”,高兴)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谓叔向曰    太守谓谁          B.其人皆咎叔向       以彰其咎

C.乐王鲋从君者也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以其境过清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叔向的化险为夷告诉我们,不负责任之人不可托,人云亦云之人不可靠,依靠正直的力量才能求得生存。

B.祁奚引用《诗》《书》上的话是为了告诉宣子:即使是国家栋梁之才,如果因事受到牵连,也一定要根据情况选择保与不保。

C.君子相惜,交情如水,从叔向和祁奚身上可以看出。祁奚为国家社稷说服宣子,救了叔向,根本不希望别人报答。叔向也深知祁奚的品德,所以不因私情去致谢。

D.叔向的“弗应”、“不拜”、“不告免”,以及他对乐王鲋和祁奚的讨论,表现了他的镇定与知人。

 …………

参考答案

一、赵简子立后

1.A(书:写)

2.A(于:在)

3.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8 君臣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95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