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战争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839

专题12 战争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26 中考 0 1,99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争篇

一、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攻原得卫者,信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宋襄公治军

冬,十一月,宋公(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不可。”既陈(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侍从官,卫队)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忍加创于已伤的敌人),不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敌军处在狭隘艰危的地方,就不要乘势进攻)。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楚人未既济(既:已经)                B. 乃及其未既济也(济:帮助)   C. 门官歼焉(歼:被杀死)                 D. 公伤股(股:大腿)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宋公最本质的个性是(      )

A.固执        B.虚伪      C.迂腐       D.武断

5.结合《曹刿论战》,判断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都略写作战,对战争规模,作战图景等一概不提。

B.同为主帅的鲁庄公和宋襄公都很糊涂,但庄公能听取正确的意见。

C.宋公是一位仁义之君,因此虽败犹荣。

D.宋公失去了两次战机,一是“楚人未既济”,二是“既济而未成列”。

三、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②甑③,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②釜:饭锅。③甑(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带领)        B. 乃遣当阳君(遣:派遣)C.虏王离(虏:俘虏) D. 无不膝行而前(膝:膝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大破之            小大之狱

B.乃遣当阳君        乃重修岳阳楼

C.以示士卒必死      蒙辞以军中多务

D.无不膝行而前      而年又最高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已杀卿子冠军        B.乃/遣当阳君          C.与/秦军遇           D.诸将/皆从壁观

4.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出自本段文字的一个成语,并谈谈这则故事对你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李愬雪夜入蔡州

李愬谋袭蔡州。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①。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卒少休,留五百人镇之,断洄曲②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③。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四鼓,想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有删节)

【注释】①所之:所要到的地方。②洄曲:古地名。③相望:到处看得见。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将三千人(将:将军,将领)         B. 但东行(东:向东)C.诸将皆失色(色:脸色,神色) D. 夜半雪愈甚(愈:更加)

2.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想令惊之以混军声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以伤先帝之明            D.皆以美于徐公

3.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1)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卒少休,留五百人镇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李愬谋袭蔡州”的“谋”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吴起列传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减)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事鲁君(事:侍奉)                    B. 谢吴起(谢:感谢)

C.魏置相,相田文(相:任命……为相)       D. 楚悼王素闻起贤(素:一向,平时)

2.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选文中“卒母闻而哭之”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记之而去                   B.人不知而不愠

C.潭西南而望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公叔继田文后为相,吴起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到楚国后很受悼王器重,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他。

六、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①,寇不可玩。谚所谓‘辅③车④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⑤,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⑥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⑦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⑧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注释】①启:这里指让晋国扩张其野心。②玩:轻慢,忽略。③辅:颊骨。④车:牙床。⑤易物:改变祭品。⑥冯:同“凭”。⑦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⑧腊:岁终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腊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       B.神必据我        据:保佑

C.虢,虞之表也    表:表率        D.弗听,许晋使    许:答应,允许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4.请指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李广将军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家世世受射(受: 传授)              B.因复更射之(之:它,代石)

C.吾去大军数十里(去:离开)             D.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走:跑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_________________;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5.甲文写道“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乙文写道“于是胡骑遂不敢击。”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长平之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颇易与,且降矣     与:对付。

B.奢不能难             难:反驳,质问对方。

C.妾请无随坐           坐: 坐下。

D.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             可以为师矣

B.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于我如浮云

C.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其反激之力

D.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淝水之战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注释】①岁镇守斗:岁,木星;镇,土星;斗,星宿名。斗宿的分野在吴地(东晋占据吴地,吴即东晋)。《汉书·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下文“福德在吴”也是此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辑睦                   辑:和睦  B.以待其衅                       衅:罪过

C.吾虽未为令主               令:谦辞  D.臣惧有不虞之变生子腹心肘掖     虞: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欲自将以讨之        不以物喜,不物己悲 B.武王犹为之旋师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愿陛下且按兵积谷      年且九十           D.易于拾遗              苛政猛于虎也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肜大肆吹捧秦王苻坚,极力逢迎,认为东晋不堪一击,前秦替天行道,有不战而胜之功,他的说法正合苻坚的心意。

B.石越和权翼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对东晋的有利条件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形势对前秦不利,反对前秦攻打东晋。

C.苻融深受苻坚信任,他忠言直谏,可谓苦口婆心。他主张先攻打鲜卑、羌、羯族,解决了心腹之患之后,再攻打东晋。

D.秦王苻坚狂妄自大,幻想一举消灭东晋。他表面上虚心纳谏,其实刚愎自用,当臣子提出反对意见,他感到很不痛快。

十、王翦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意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三晋:韩赵、魏三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谢曰       谢:道歉                    B.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疲劳,疲乏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

B.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伏尸而哭

3.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①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C.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

参考答案

一、晋文公攻原

1.A(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期”都是“约定”的意思;B项中两个加点的“下”分别为:“攻克”和“下达”;C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粮草”和“餐”;D项中两个加点的“归”的意思分别为“投降,投靠”和“归宿”。)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点拨:语气词“也”后可断句,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离开(“不去”),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可知“去”后应断开;“吾”是后一句的主语,可知“失信”后应断开。)

3.(1)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吗?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1)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2 战争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839.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