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教育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42812

专题11 教育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01-26 中考 0 3,27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

教育篇

一、一室不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 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辄起绕室以旋   旋:转           B.每履之            履:鞋子

C.俯视地坦然     坦:平           D.则反窒焉而不宁    窒:受阻碍

2.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断两处,在停顿处用“/”划开。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将全文分成两部分,并说明每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5.概括本文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乐羊子妻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1.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羊子尝行路(曾经)              B. 乃捐金于野(捐赠)C. 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 何异断斯织乎(这)2. 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异断斯织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通过劝夫捐金、劝夫复学两件事,赞扬了乐羊子之妻的高洁正直和过人才识,讽刺了乐羊子的贪财和不学无术。   B.乐羊子之妻用“嗟来之食”的典故劝诫丈夫,说明了求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道理,最后让乐羊子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C.文章成功地运用了鲜明的对比。一是乐羊子拾金而昧与廉洁正直、心地纯洁的妻子形成对比。二是乐羊子外出学习才一年,便弃学回来探妻,贪恋家室的丈夫与坚毅果断的妻子又形成对比。   D.在本文中,乐羊子之妻对丈夫的行为进行了辱骂如“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让丈夫自己下结论,激励他去更正自己的错误。5.乐羊子妻所说的道理,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官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列女传》)

1.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舍近墓          舍:家

B.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游戏,玩耍

C.遂迁居市旁        遂:于是,就

D.复徙居学官之旁    徙:迁移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一处。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腹稿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怡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然⑥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   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怡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惊惶貌。   ⑦属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都督大宴滕王阁          宴:宴请

B.遣吏伺其文辄报          遣:派遣

C.语益奇                  益:利益

D.不易一字                易:改变

2.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中该停顿的地方,限两处。

引被覆面卧

3.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5.王勃的创作过去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拉过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五、慎独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一曰慎独①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②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节选自《曾国藩诫子书》)

【注释]①慎独: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②天君: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驰: 奔跑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自修之道                道:方法

D.守身之先务也            先务:基础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谈论到修身养性的方法【甲】文认为“ ”和“ ”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乙】文认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用原文的字词填空)

5.结合【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公诫之曰           诫: 告诫     B.又相天子                 相:宰相

C.守以畏者             畏: 威严    D.子无以鲁国骄士            骄:怠慢,轻视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诸葛亮《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生才锐者                者: ……的人

B.训以宽厚恭谨              训:教导,教诲

C.其可虑之事                虑: 考虑

D.毋贻后悔                  贻:留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作者认为可以从_______、品性、_______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八、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可驭                驭:驾驭,控制   B.蹄啮伤人多矣          蹄:马蹄

C.谏议遽召子            遽: 急忙,马上   D.贾人安能蓄之          安:怎么,哪里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三处。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5.马已经卖出去了,陈谏议为什么要把它追回来?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陈万年教子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至三更(说话) B. 欲杖之(棍子)    C. 咸叩头谢曰(道歉)      D. 具晓所言(完全)

2.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限两处。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万年为什么不“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诫外甥书(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②,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④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注释】①凝滞:指郁结在胸中的俗念。②细碎:琐碎的杂念。③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④窜伏:埋没之意。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志当存高远(存在)                  B. 使庶几之志(志向)       C.广咨问,除嫌吝(吝啬)       D. 若志不强毅(坚强果断)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使庶几之志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二章)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B.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

C.“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说明的是如何立志。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谈的是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

5.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教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范缜治学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⑤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释】①缜: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王献: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矰: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缜少孤贫(年少)B. 事母孝谨(侍奉) C. 始往从之(跟从) D. 唯与外弟萧琛相善(擅长)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限两处。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4.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师之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作《师说》以贻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择师标准,那就是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学习和耻于求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向他人学习为例,进一步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既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和博学,也批评了他不受时俗限制的个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一室不治

1.B(点拨:履:踩)

2.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3.⑴连一间屋子都管理不好,凭什么管理国家呢?

  ⑵所以说君子做学问,贵在重视有个良好的开端。

4.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11 教育篇-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https://www.0516ds.com/428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