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4章结束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长和繁殖 D.新陈代谢
2.小明在做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时,如果光线较弱,他应该怎么做( )
A.小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大光圈、凹面镜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视野偏向左侧,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4.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5.调查某海滨藻类分布发现,海湾浅水处生长绿藻,稍深处长着褐藻,再深处主要生长红藻。你认为影响海洋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空气 C.阳光 D.水质
6.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7.近海海域某些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易导致赤潮现象,该现象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8.经典著作《韩非子》中写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这句话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是(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C.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之间互不影响
9.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10.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多是( )
A.单细胞生物 B.动物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D.植物
11.下列各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里所有的鱼 B.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池塘 D.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12.桓台有美丽的红莲湖、马踏湖、少海公园等,是一个宜居的、有幸福感的城市,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下列行为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符的是( )
A.随意横穿马路 B.在树干上刻字 C.随地吐痰 D.爱护花草
1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是大人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C.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间是相互关联的
D.保护生物圈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潮涨潮落 C.馒头上长出“白毛” D.春算破土而出
15.下列哪项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 )
A.鱼儿离不开水 B.枯叶蝶与枯树叶相似
C.绿色植物保持水土 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16.下列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蚯蚓能疏松土壤 B.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7.下列各项中,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18.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的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生物圈是人类的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地
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能改善环境
19.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若图中字母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产物,则图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是( )
A.a B.b C.c D.d
20.为了助推乡村振兴,让蔬菜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某县不断探索大棚生产新模式。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阴雨天补充人工光照
C.适当增施有机肥 D.全程做好大棚的密封处理
21.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A、B在叶子上,请仔细看)脱色、漂 洗、滴加碘液。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2.我们培育的豆芽顶部是黄白色的,把这些豆芽放到阳光下一段时间,黄白色的顶部会变绿。该实例说明了( )
A.合成叶绿素需要光 B.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C.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 D.黄白色的豆芽缺少无机盐
23.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三种元素是( )
A.氮、磷、铁 B.氮、磷、钾 C.氮、钙、钾 D.锌、铁、钙
24.玉米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
25.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缺少某种无机盐。为此,他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判断,该农田最缺少的无机盐是( )
A.含氮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硼的无机盐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6.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_______光圈及______面反光镜。
(2)对光、放置好玻片标本后:缓缓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注视【 】_____________,以防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如果不够清晰,应调节图中的【 】_____________结构。
27.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主要原因与碳循环失去平衡有关,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保护全球环境,“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围,其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某种成分,①②③④⑤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该气体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A进入生物部分,A是_____________。
(2)B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_____________。
(3)D和C两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_____________,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和C两者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28.如图表示探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D中,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碘液,其目的是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的_____________选填“见光”或“遮光”)部分。
(3)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焚烧,只要春天一到,小草又会生长的,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生殖现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D
【分析】光圈的大小,使通过的光线的多少不一样,光圈越大通过的光线越多,凹面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能使视野变亮。
【详解】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