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年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小丽每次放暑假都会去乡下的外婆家,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欣赏田园风光。下列对她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②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③体验劳动的乐趣
④满足好胜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八年级(2)班的王尧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他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双休日和假期也是宅在家里,从不出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他应该( )
A.首先搞好学习,长大以后再进行人际交往
B.不加选择与所有人交朋友
C.只与亲密的家人来往
D.开放自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3.下面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散布传播网络谣言就会构成犯罪,要受刑事制裁
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正确行使权利,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21年10月21日,在广州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子强行霸占女乘客的座位,不听列车工作人员的劝说协调,铁路公安处依法给予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22日晚,该男子发布视频向当事人和全国人民诚挚道歉。“高铁霸座男”的行为( )
A.是在依法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
B.违反了法律,受到了刑罚的处罚
C.缺乏规则意识,是一种违法行为
D.不是民事侵权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5.目前,WiFi陷阱有两种:一是“设套”,主要是在宾馆、饭店、咖啡厅等公共场所搭建免费WiFi,记录用户在网上进行的所有操作;二是“进攻”,主要针对家庭WiFi,若WiFi密码过于简单,黑客破解WiFi,就可能对用户电脑进行远程控制。这警示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要( )
①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
②拒绝使用WiFi,避免受到侵害
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正确使用互联网
④开展清网行动,严厉制裁网络黑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等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受到刑事处罚。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 )
①维护言论自由 ②自觉明辨是非
③积极关注社会 ④不随意传播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企业按照法律和行业规范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才能让社会经济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这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不需要规则
B.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C.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自然形成的
D.任何社会都有良好的秩序
8.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某烹饪学校职位时,多次因该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而被拒绝,随后她提起了诉讼。法院最终判决该校行为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大学生小郭的行动表明( )
①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
②诉讼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唯一正确途径
③具有运用法律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应积极依法维护自身平等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快递员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得理不饶人”“无理赖三分”,小事情往往诱发了大矛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可以采取一切措施反击别人
③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
④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重,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以下属于举止文明的是( )
①衣着整洁,注重礼仪②谈吐有节,守时守约
③自以为是,孤芳自赏④道貌岸然,口是心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之所以大力倡导契约精神,是因为( )
①契约精神是一种法治精神、道德精神
②契约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③背信弃义、轻诺寡信是一种违法行为
④树立契约意识是与人交往的立身之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的行为分别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14.2019年3月20日,网民魏某涛在网络上恶意辱骂因抢救落水女子不幸牺牲的苏州消防员刘磊,引起网友强烈愤慨。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依法对魏某涛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②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
③严格执法,打击违法犯罪④文明上网,遵守网络规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1996年张扣扣的母亲被邻居王自新的儿子打死,2018年除夕中午,张扣扣持刀杀死了王自新及其两个儿子。张扣扣在自我辩护时称:我是为妈妈报仇。2019年4月11日,陕西高院对张扣扣案二审裁定,维持汉中中院的死刑判决。上述案例说明( )
A.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张扣扣为母复仇,应当从轻处罚
C.触犯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 D.为母报仇属于正当防卫
16.某学校利用校园空地,规划出“青青菜园”作为劳动实践基地,菜绿果香,虫鸣鸟叫,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学校还陆续推出自然观察、气象大观、农产品加工、面食制作等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 )
①增强劳动观念,锻炼实践能力 ②开阔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③体验社会生活,创造经济效益 ④树立创新意识,培育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对违反规定的,可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处罚。对于上述规定,理解不当的是( )
A.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B.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C.违反规则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D.网络、电视等媒体要传播正能量
18.(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为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某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联合发起不文明交通行为“随手拍”曝光活动,掀起全民参与交通管理的热潮。这一活动有利于公民( )
A.享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
B.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C.依法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履行管理交通秩序的法定义务
19.(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依据动物防疫法规定,遛狗不牵绳属于违法。这警示市民( )
①规范养犬,维护秩序 ②禁止养犬,文明生活
③遵纪守法,与法同行 ④遛狗随意,善待生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骑自行车时要安全文明出行,我们应该做到( )
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按照信号灯的指示行驶
②过马路时既要看信号灯,也要看清是否有过往车辆
③为愉悦身心,藏上耳机边骑车边听音乐
④上下学路上骑车时,不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每题1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漫画《互控》和《加油!加油!》。
材料二: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材料三:包括中纪委监察网在内的许多政府机关网站,都设置了“一键通”窗口,公民可以通过“一键通”窗口参政议政,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1)材料一对你有何启示?(3分)
(2)“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据此请你谈谈规则与自由的关系。(3分)
(3)材料三体现了网络的什么作用?(4分)
22.被告人仇某(新浪微博名“辣笔小球”),因诋毁、贬损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的戍边英雄,被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转刑8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仇某的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4分)
(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预防违法犯罪?(6分)
23.材料一 近日,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博兴县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在黄河两岸清理垃圾,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
材料二 延吉市一家商铺旁开辟了一处专属区城,让过往的外卖骑手、环卫工人歇脚,为他们乘凉挡雨、缓解疲惫。
(1)你是否愿意为以上行为点赞?为什么?
(2)谈谈材料中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的价值?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A
2.D
3.A 点拨:分析漫画可知,传播网络谣言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警示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我们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②③④均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本题应选A。
…………
2022年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附答案)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