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真题集训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点真题集训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命题点1 秦统一中国
1、观察下面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2、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3、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4、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5、指出秦灭六国的原因。秦统一后是如何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概括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6、秦朝、汉朝、元朝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命题点2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
A、加紧对农民控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C、实施了严刑苛法 D、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① ”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1)请将材料一中的①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命题点3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 )
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
2、今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意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
A、实行“推恩令” 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4、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些举措( )
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5、秦朝、汉朝、元朝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6、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演变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命题点4 东汉的兴衰
1、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命题点5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多样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古老文化圈,即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挽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命题点6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 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 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
4、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二十五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居于“二十五史”之首的史书的作者是( )
A、老子 B、孔子 C、司马迁 D、司马光
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命题点7 三国鼎立
1、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材料中的“臣下”指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人物( )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
命题点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命题点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魏书》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的是( )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2、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文中的他是( )
A、冯太后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汉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绸之路始通 B、北方经济发达 C、民族交融加强 D、南北政权分立
4、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命题点1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的原创作者为( )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2、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贾思勰在某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以下为该书内容节选。
(1)这本书最有可能是哪本农书?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生产经验并简述该书的影响。
参考答案
命题点1 秦统一中国
1、C 【解析】注意漫画中文字信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故选C。
2、B 【解析】秦实现统一后,在地方上,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故选B。
3、A 【解析】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统一后规定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纸币到北宋时才出现。
…………
02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附答案)-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真题集训下载: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