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02日
资源编号 24438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2022-02-24 中考 0 2,93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

一、中考真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卑鄙 B、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

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D、再而衰再:第二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屠惧,投以骨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以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

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倍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则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莫不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俯仰:表示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竹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极:到达 B、薄暮冥冥薄:迫近

C、春和景明景:景色 D、沙鸥翔集集:停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3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4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先达德隆望尊望:声望

C、援疑质理质:质问 D、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20、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 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6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繁多

B、不蔓不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种植

D、陶后有闻鲜:少

18、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醉翁意不在酒

B、濯清涟不妖人不知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置土石

D、同予何人陈胜,阳城人也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2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22、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中考模拟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0、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B、居无何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子为动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李牧多为奇阵 D、为士卒费

12、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D、从两文看,周亚夫和李牧在治军方面都治军严谨、坚持原则,李牧在作战谋略和厚待战士上又有着独到之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代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过:错误

C、越王勾践反国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遇:对待,招待

7、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置胆于坐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所恶有甚于死者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选自《《新序·刺奢》》)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殊不,一点也不。④殆:危险。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候。

B、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

C、性行淑均淑:善良。

D、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愤恨。

7、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相与步于中庭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8、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恳切的言辞反复劝勉刘禅,表现了诸葛亮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B、甲文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

C、乙文中的臣子优莫和甲文的诸葛亮一样言辞恳切地劝谏赵襄子。

D、乙文的赵襄子不思进取,原本应该感到羞耻的东西他却感到很自豪。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0、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

…………

参考答案

一、中考真题

1、【答案】

(1)A

(2)A

(3)C

(4)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5)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A.“肉食者鄙”的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不是“卑鄙”。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义和用法。“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A.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B.句意为: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以:介词,把。

C.句意为: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介词,凭借。

D.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够的乐趣。以:因为。

故选A。

…………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附答案(江苏) https://www.0516ds.com/2443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