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新九年级物理暑假预习精品讲义
第05讲 机械效率
内容导航——预习三步曲
第一步:学
析教材 学知识:教材精讲精析、全方位预习
练习题 讲典例:教材习题学解题、快速掌握解题方法
练题型 强知识:9大核心题型精准练
第二步:记
串知识 识框架:思维导图助力掌握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复核内容掌握
第三步:测
过关测 稳提升:小试牛刀检测预习效果、查漏补缺快速提升
知识点1 有用功、额外功与总功
1、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就叫做有用功。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总功。
4、总功的计算:W总=Fs;W总=W有用+W额外。
5、有用功的计算方法:W有用=Gh;W有用=W总-W额外。
6、额外功的计算方法:W额外=G′h,W额外=f摩s;W额外=W总-W有用。
知识点二: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概念: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计算公式:用W总表示总功,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则:。由于额外功不可避免,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因而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
(1)在有用功一定时,尽量减少额外功,采用减轻机械自身的重力和加润滑油来减少摩擦的措施。
(2)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4、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1)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不能理解成:“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或“总功大,机械效率低”。
(2)当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3)当有用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4)当额外功一定时,机械所做的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5、对于三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总结
5、机械效率的应用
(1)有用功是由使用机械的目的所决定的,当用斜面提升物体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就是有用功,W有=Gh。
(2)额外功是克服相互接触物体间的摩擦阻力所做的功,对于斜面而言,W额=fs。
(3)总功是指动力对所做的功,一般情况下使用斜面时,动力做功W总=Fs。
(4)由功的原理:“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而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就包含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即:W总=W有+W额。
(5)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能小于1(理想状态下可能等于1),并且无单位
斜面的机械效率,在同一斜面上,由于倾斜程度相同,即。
一定,故在同一斜面上拉同一物体(粗糙程度相同)时,在斜面上所移动的距离(或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时,机械效率是相同的。
(6)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
知识点三:有关机械效率的探究实验
1、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滑轮组、相同的钩码若干、铁架台、细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4)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钩码的重力G;
②按装置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并记下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
③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读出其示数F,并从刻度尺上读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④分别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将各项数据填入表格
⑤增加被提升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3)(4)
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5)注意事项
①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目的是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大小不变。
②为了便于读数,钩码下沿和绳子末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最好取整数。
③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进行一些必要的比较,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而不是求平均值。
实验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2、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实验器材:斜面(高度可调),木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木块的重力;
②调节斜面的高度并测出斜面的高度,
③测出小木块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并读出拉力的大小;
④重复做3次,并把数据填入表格;
(5)实验结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缓,机械效率越低。
3、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0.5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66.7%.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摩擦做功。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不能;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②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知识点四:斜面
1、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力的作用距离和力的大小都取决于倾角。如物体与斜面间摩擦力很小,则可达到很高的效率。
2、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不计阻力时,根据功的原理得FL=Gh,斜面倾角越小,斜面越长,则越省力,但越费距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如盘山公路、螺丝钉上的螺纹等。
教材习题01 某人用定滑轮将质量为20 kg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为220 N。求此过程中人做的有用功、总功和定滑轮的机械效率(g取10 N/kg)。 |
解题方法
1、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公式W有=Gh=mgh(G是物重、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提升高度)。 2、总功:拉力做的功,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拉力移动距离s = h,公式W总=Fs(F是拉力)。 3、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将有用功、总功代入即可算出。 |
教材习题02
用某杠杆将质量为18 kg的物体缓慢提升50cm,若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提升该物体需要做的总功是多少(g取10N/kg)? |
解题方法
1、有用功:同样是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公式 W有=Gh=mgh (h是物体被提升高度 )。 2、总功:机械效率公式变形W总=W有/η(η是机械效率),算出有用功后,代入效率就能求总功。 |
教材习题03
如图所示是塔式起重机上的一种滑轮组。已知在匀速吊起600 kg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使物体上升5 m,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所做的总功是多少(g取10 N/kg)? |
解题方法
1、有用功:还是克服物体重力做功,公式W有=Gh=mgh。 2、总功:利用机械效率公式变形W总=W有/η,把算出的有用功和已知效率代入,得到总功。 |
题型一 有用功和额外功
1.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将同样重的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时,做的( )
A.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增加 D.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2.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针对某一目的,人们必须要做的且对人们有用的功,用_______表示。
(2)额外功: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_______表示。
(3)总功: _______与_______之和,用表示,_______。
题型二 机械效率的定义
3.甲、乙两个机械工作时,甲的机械效率为70%,乙的机械效率为50%,则( )
A.乙机械更省力
B.乙机械做功更少
C.乙机械做功更慢
D.乙机械做功时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更少
4.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
C.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D.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5.机械效率
(1)定义:_______跟_______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用字母_______ 表示。
(2)公式:_______。
(3)大小: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因此机械效率总_______1。
题型三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6.小明背着自己的书包上到教学楼三楼做功的功率和机械效率分别为P1和1;某一天,遇到腿脚受伤的小华,于是小明帮忙把小华的书包(两人书包的重力相同)一起背上教学楼三楼,功率和机械效率分别为P2和2,若小明两次上楼的速度相同,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P1=P2 B.P1>P2 C.1=2 D.1<2
7.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竖直匀速提升同一物体,不计绳子重和摩擦,甲、乙滑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应是_______。(不计绳重和摩擦)
…………
参考答案
1.A
【详解】加润滑油后工人将同样重的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时,货物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不变,由W有=Gh可知,工人所做的有用功不变,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摩擦力减小,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减少,由W总=W有+W额可知,总功减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1)(2)(3) 有用功 额外功
【详解】(1)利用机械的时候,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针对某一目的,人们必须要做的且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表示。
(2)人们不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表示。
(3)[1][2][3]根据总功的定义可知,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因此。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