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考适应性模拟测试
九年级历史
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共4页,满分为50分;第Ⅱ卷共4页,满分为50分。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县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3年12月10日,原创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在淄博大剧院首演。该剧再现了千年前来自五湖四海,崇尚不同学派,有各自主张的学子汇聚齐国,来到稷下学宫学习受教的场景。这一场景体现的是( )
A. 分封诸侯 B. 列国争霸 C. 各国变法 D. 百家争鸣
2. 七年级同学准备开办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小陈同学收集的材料中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创新制,百代皆行”“车同轨、书同文”等内容。据此判断,他要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3. 下图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 实施“推恩令”
C. 北击匈奴 D. 盐铁专卖
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描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
A. 原因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A.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6. 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上述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秦代咸阳 B. 汉代洛阳 C. 唐代长安 D. 宋代开封
8. 明史记载,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之后又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清史记载,“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 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 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9.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的话反映了洋务运动( )
A.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对外国资本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C. 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 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1. 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鸦片战争
12.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此为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该“创举”是指(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13.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下图中与c阶段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的是
A.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 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
C.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三大军阀势力
14. 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15.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应归入“湘赣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 打倒军阀,国民革命
C. 秋收起义,瑞金建都 D. 陕甘会师,长征胜利
16. 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百团大战
17. 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此诗描绘的是( )
A. 战略决战的开始 B. 解放军占领南京
C. 解放战争的结束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18. “‘铁人’虽逝,但精神长存”,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的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袁隆平
19. 下图某同学在学习“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处应填写( )
A. 中苏正式建交 B. 日内瓦会议
C. 尼克松访华 D. 全方位外交
20. 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
A. 但丁、莎士比亚 B. 达·芬奇、达·伽马
C. 马可·波罗、迪亚士 D. 哥伦布、麦哲伦
21.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亦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D. 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
22.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在下列哪一场所中?( )
A 庄园 B. 租地农场 C. 手工工场 D. 现代工厂
23.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该法令的实施(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D. 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4. 下图是九年级一班某学生的学习笔记,其中签署的文件应该是( )
时间:1942年1月
地点:美国首都华盛顿 签署的文件: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北大西洋公约》
25.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在下降,欧洲的自主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这表明( )
A.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新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 | 明清时期 | |
政治统治 | 隋炀帝开创①,唐朝时不断完善该制度,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实行②,严格规定考试内容和答卷文体格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
中外交往 | 图1
图1是唐朝高僧③,他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
图2
图2是明朝航海家④,他率船队七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
图3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⑤,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图4
图4为清朝前期政府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广州十三行”,它反映了清朝实行⑥政策。 |
(1)材料一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设计的表格。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⑤⑥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设计任务。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和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
…………
参考答案
1. D
【解析】
【详解】据题干“2023年12月10日,原创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在淄博大剧院首演。该剧再现了千年前来自五湖四海,崇尚不同学派,有各自主张的学子汇聚齐国,来到稷下学宫学习受教的场景。”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分封诸侯是西周的制度,与题干中的思想学派不符,排除A项;列国争霸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不同学派的百家争鸣,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各国变法的信息,反映的是思想学派,排除C项。故选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