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把握文章论点-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6日
资源编号 98642

专题01 把握文章论点-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2025-04-06 中考 0 38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点拨及训练

专题01 把握文章论点

【阅读点拨】

一、考题形式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

二、答题方法。

1.寻找中心论点。(1)从内容上看,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从形式上看,它是一个简洁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任何疑问句式和选择性的句式都不可能成为论点;从位置上看,它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当开头和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为了呼应论点。(2)通过分析论题找中心论点。先要明确作者议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一步步理清层次,找出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主张。(3)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可通过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来找论点。

2.归纳总结文章论点。有些文章论点不明显,要自己去归纳总结。有三个步骤: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

三、答题举例。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标题运用反问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谈读书》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论点放在标题和开头都有一个好处:鲜明醒目,开门见山。

2.对《谈创造性思维》一文,可抓住论题,边读边想,思考作者对“创造性思维”的见解究竟是什么,从而通过文章结尾处的句子概括出来: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进阶训练】

一、基础过关。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廖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李波

①1972年,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针对国内基础科学长期落后的一些原因提出意见。对此,周总理指示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要求他们以这封信作根据,“要求科教组和中国科学院好好议一下,并要认真实施”。他还特意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去就完了。”这话说得很重也很耐人寻味,针对的是当时一些同志的作风松懈,对工作如浮云般了无根基,看得见、摸不着,飘飘忽忽难落实,缺少责任心。今日思之,依旧拷问责任与担当。

②何为责任?为何要尽责?尽到责任又如何?梁启超先生一篇文章提出: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细细想想“责任”二字的始末,深意大抵在此。有权必有责,有权力的行使必有负责、尽责的艰难。心存敬畏、如履薄冰,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待到责任尽完,对使命有所交代,方可以自我告慰,收获甘甜的喜悦。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体现着我们这支队伍的苦乐观。

③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这忧不是顾影自怜的小我忧愁,而是家国天下的大我忧责。退休的第三天杨善洲便卷起铺盖上了黄泥沟,在油毛毡棚里二住就是9年,植树造林2.5万多亩染绿荒无人烟的大凉山。谷文昌东山县治风沙时,带着技术员走遍了全岛412个山头,实地探风口、查沙丘,常是满身泥土,连续3年天一下雨就发动群众冒雨出动,先后种植木麻黄8.2万亩,构建起镇风沙、抗怒涛的绿色长龙。有人慨叹,当官不是什么美差,权力真是一种负担。这恐怕才是“担当”情怀的正解吧。

④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说权与责,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是“大官”琢磨的东西。其实不然。1934年,红三军退出湘鄂西苏区后,因为没有电台,中央一直没有掌握他们具体的方位,党史上著名的停止“肃反”运动的“五月来信”无法送出。最终,组织上只能将它用密写药水写在两件衬衫上,交给通讯员小李。他不惧山高路远、重重关卡,一路苦寻,徒步走了两个多月才找到部队,将信交到贺龙手中,从而扭转了红三军的命运。这位“用生命送信”的同志未留下全名,但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那千千万万的小李。

⑤有一张流传甚广的照片,是第一棵木麻黄试种成功时,谷文昌蹲在地上爱抚树苗露出欣喜的笑容。要知道,在这之前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都没种活,一经风吹沙打便奄奄一息。有了那样一份尽心尽责、百折不回的韧劲,才能真正体会到风雨之后难以言说的成就感与问心无愧。反过来说,责任未尽哪有乐可言?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决不可以有“潇洒官”“太平官”,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先不说将受到追究问责,夜深人静之时也难以坦然面对一己良知。

⑥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越是尽责后,越有开心颜。正所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性教育乃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把责任与担当铭刻在心,时时勿忘、久久践行,我们定能在群众满意中收获“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的快乐。

(选自2017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6.本文开篇引用北京大学周培源教授写信给周恩来总理一事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第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负责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真题演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于石

①5月3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28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②“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长航道,勉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③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17岁以诗明志,25岁成立党组织,28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

④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_______________。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

⑤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也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罔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过且过;有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22日,有删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上下文,在第④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自然段语意连贯完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代奋斗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①强调反省的重要;②引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答出3点即可)

3.①自身所作所为;②别人的经验教训;③挫折和失败。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1 把握文章论点-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点拨及训练(全国通用) https://www.0516ds.com/9864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