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泰州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8分)
江苏泰州凤栖湖的湖心小岛犹如一块碧玉,在湖光和风中,显得那样楚楚动人。生态水一方,伫立堤畔,温润湖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霞光云彩中,湖面上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涟漪,模糊的玫瑰色让一切显得更加神秘。土丘上,湖岸边,绿茵如毯,还有掩映在丛林中、桥脚下的花花草草,绿意盎然。当你望向它们的时候,那一朵朵 、洁白无xiá ( )的花,随风摇摆,自在洒脱,仿佛在热chén( )地诉说着自己本就属于这里的故事。美丽的夜色里,一轮圆月似明珠般镶嵌塔尖,用温柔的爱照亮忙碌一天的港城儿女的回家路。
寂静是凤栖湖的灵魂。凤栖湖偏于一隅,周边是村庄和农田,远离城市的喧闹,回归乡野的静谧。她没有扬州瘦西湖摩肩接踵(甲)游人如织的场景,亦没有杭州西湖繁华的商业气息,除了寿胜寺敲响的钟声,还有树林里鸟儿欢愉的歌声,显得一片安静xiáng( )hé ( )。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栩栩如生 B.不可名状 C.叹为观止 D.神采奕奕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轮圆月似明珠般镶嵌塔尖”是明喻。
B.文段中画横线句的主干是“小岛楚楚动人”。
C.【甲】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逗号。
D.提到杭州西湖,就会想起宋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4.经典诗文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2)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望岳》杜甫)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4)________________,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春》朱自清)
(5)《木兰辞》,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政治、思想上达到至高境界,就可以不畏奸邪阻挠,进而实现人生理想。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育才学校团委准备在九年级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活动一:发布通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定于12月20日下午2:00在本校报告厅举行,团委书记拟写了一则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共有三处不当,请一一指出并改正。(3分)
通知
九年级各班同学:为发扬和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历史责任感,学校团委将于12月20日下午2:00举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活动,请各班级选手认真准备,积极参加。
此致敬礼
育才学校团委
2024年12月18日
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寻找楷模】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九年级(1)班班委会举行“对对联,寻楷模”活动,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祖逖________________,张扬少年意气
下联:稼轩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致敬英雄】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用他们的专业和勇敢坚韧的精神又一次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此,你有何感怀想对他们说?(3分)(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文,50字左右)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③春耕。
【注】①铜钲(zhēng):一种青铜打击乐器。②西崦(yōn):这里泛指山。③饷:用食物放待。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东风”本是自然现象,着一“知”字,便使东风有了人的感情色彩,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承接上文,转入对早晨山村景色的描写,以“絮帽”喻“晴云”,以“铜钲”喻“初日”,确切地描摹了景物的特征。
C.尾联由景及人,一吐胸臆,描绘了人们忙于“煮葵烧笋”,给田里正在春耕的亲人去送饭的情景,突出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主题。
D.这首诗情景交融,意蕴丰富,诗中所写皆为寻常景象,但都融入了作者愉悦的情感,也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趣。
7.“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中“含笑”“自摇”两个词颇具诗情画意,请任选一个词语结合诗句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①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
(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也先】蒙古族瓦剌首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有僧奇之曰( )
②俟秋成偿官( )
③明年秋( )
④固辞,不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诏行之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B.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其真无马耶(《马说》)
C.一动则大事去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D.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2)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11.文中僧人对于谦的评价似有先见之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阐释于谦当得起“救时宰相”这一评价的理由。(4分)(两点即可)
(三)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小题。(10分)
语段一:
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语段二:
卢俊义听了,泪如雨下,低头受死。薛霸两只手拿起水火棍,望着卢员外脑门上劈将下来。董超在外面只听得一声扑地响,慌忙走入林子里来看时,卢员外依旧缚在树上,薛霸倒仰卧倒树下,水火棍撇在一边。董超道:“却又作怪!莫不是他使的力猛,倒吃一跤?”仰着脸四下里看时,不见动静。薛霸口里出血,心窝里露出三四寸长一枝小小箭杆。却待要叫,只见东北角树上,坐着一个人。听的叫声:“着!”撒手响处,董超脖项上早中了一箭,两脚蹬空,扑地也倒了。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断绳索,劈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卢员外放声大哭。
语段三: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12.下列对“语段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段节选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
B.“我”被领回家后,大堰河哭了,是对乳儿离开的悲伤,更是对乳儿未来命运的担忧。
C.文段写出了“我”回到自己家里的温暖和幸福,反衬出在大堰河家的陌生感和拘束感。
D.诗中采用反复、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音节旋律,显示出诗人的亲疏和爱憎。
13.(1)“语段二”节选自《水浒传》,选文中的“那人”正是卢俊义的心腹家仆、绰号“浪子”的___________(人名);董超、薛霸二人见利忘义,罔顾法度,不但押解过卢俊义,还曾经押解过______________(人名),两次用的都是一样的害人套路。(2分)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语段二”的划线句。(2分)
14.(1)“语段三”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__》,周进痛哭不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讽刺是这部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请再写一个典型情节,并谈谈其讽刺效果。(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材料一:
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刚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①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
②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
③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
④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己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
(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16.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的不同点。(4分)
17.李泽厚在《美的历程》里说:“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两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2分)
风筝还在天上飞
卞毓方
①小时候,放风筝是件很酷的事。平原,没有仰头落帽的钻天树,没有凌虚摩霄的峰峦,也难得有一影偶尔路过的飞机,仅有燕子、麻雀、乌鸦在空中欢腾,围着房顶、树梢追逐,盘旋。(A)而风筝比鸟儿飞得高,比飞机听使唤,比云彩更昳丽。一线在手,仿佛是跟天神拔河。
②别以为这是我制作的,哈,是祖父的手艺。一天,我模仿邻居王小二,拿芦苇秆扎风筝。祖父见了,摇头:“芦苇太脆,经不起折腾。”老人家劈开一根毛竹,用竹片扎成六角的菱形骨架,糊上厚实的牛皮纸,在底部粘上两条长长的纸带,反复调准提线,然后,系上棉质的白线,那线绕在木制的轱辘上。
③祖父领我来到镇子西边的旷野,手把手教我怎么顺风放、顶风跑。他说:“风筝上了天,只要不遇强风,一般都很平稳。放和收,最为关键,掌握不好,它会翻跟斗,倒栽葱。”
④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
⑤风筝的确可以载人,这不是我瞎吹。听私塾的师兄讲,楚汉相争,汉将张良乘了一只大号的风筝,飞上夜空,放开喉咙吼唱楚国的谣曲——这就好像在天上安了一只高音喇叭,将声音传播四方——楚营的将士听了,禁不住流下了思乡的酸泪,军心由是瓦解、崩塌。成语“四面楚歌”,记录的就是这事。
⑥我么,如果有朝一日,能制造出巨无霸的风筝,乘它飞上天,我会唱什么歌呢?我是个孩子,不用跟谁争霸,想来想去,还是我熟悉的一首古诗应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⑦那天傍晚,我又来到旷野,有了前面两番历练,胆子大了,气儿粗了,我把线一放到底,风筝飞得老高老高。我是新手,识相,尽量找人少的地方,避免和他人的风筝发生碰撞。偏偏那个牛气哄哄的牛大鼻子——绰号牛魔王——拿他那只鬼脸形的风筝缠过来,企图俘虏我的风筝。我收线,他也收线;我跑开,他也追过来。结果,两根线绞在一起,我的线单薄,断了。眼见风筝晃晃悠悠、飘飘摇摇,越过小洋河,坠入对岸的麦田。
⑧我拔脚就追,追到小洋河边,傻眼:河水有十几丈宽,河上无桥,奈何?
⑨正犹豫间,曹家老大——这小子是飞毛腿,平常我总比不过他——撒腿就向东边跑,一里开外有座桥,我盯着他,看他转过了桥,敞开夹袄,摘掉帽子,甩着小辫,转而向西,狂奔到对岸的麦田。谢天谢地,曹大找到了我的风筝,他高高举起,看上去完好无损。
⑩(B)曹大夹着风筝往回走,肩膀一耸一耸,一步三摇。你可快点走啊,快点!等他晃过桥。等他面向我。等他……咦,他一闪没了踪影。
⑪等了半天,曹大再没出现。我急了,就去他家找。
⑫曹大的家,在我读书的私塾的隔壁,极其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门关着。叫他,里边没人应。
⑬祖父恰巧路过,他问明情况,拍拍我的肩,领我回家。
⑭祖父找出一团细麻线,让我交给曹大。祖父说:“风筝原来是你的,断线飞了,你没去捡,表明你放弃了。曹大跑了几里路去捡,不管捡到的是完好,还是破烂,那都是他的。曹大家穷,玩不起风筝,你把这团麻线给他,让他也快活快活。”
⑮我又去找曹大,这次门开着。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
⑯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⑰祖父又按原样做了一只风筝。改天,我和曹大,两只风筝比翼齐飞。
⑱若干年后,曹大应征入伍,干到营级,转业去了外地。我么,不郎不秀,半道改行,混成码字匠。
⑲一次返乡,遇见曹大的母亲。老人家拉着我的手,亲热地说:“我家曹大经常念叨你,说你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⑳我心头一暖,想起那只风筝——哦,风筝还在天上飞。
(选自2024年4月11日《大众日报》,选文有改动)
18.选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请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A)处画线部分,将风筝与鸟儿、飞机、云彩相比,有什么好处?(3分)
(2)(B)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20.选文第⑲段中写曹大母亲提到曹大说“我”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请分析曹大这样说的原因。(4分)
21.读完选文后,同学们对文章标题产生了兴趣,这一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22.班级开展“文学作品里的教育观”学习探究活动,请结合本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儿童教育”的看法。(5分)
【链接材料】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
三、作文(60分)
23.作文。
回首初中三年,我们以青春彰显家国情怀,用奋斗书写精彩华章。六月毕业在即,这是初中生活的终点,也是拥抱未来的起点。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在重庆市初三学生毕业典礼上做主题发言。
请以“是终点也是起点”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
参考答案
1.瑕 忱 祥 和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无瑕(xiá):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热忱(chén):热情;祥和(xiáng hé):平和、安宁、和谐。
2.本题考查成语的选用。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B.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C.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D.神采奕奕: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结合“当你望向它们的时候,那一朵朵 、洁白无xiá ( )的花,随风摇摆,自在洒脱,仿佛在热chén( )地诉说着自己本就属于这里的故事”可知,横线上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花朵十分精神,充满热情,故应选填“神采奕奕”。故选D。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