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检测卷(湘教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05日
资源编号 96573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检测卷(湘教版)

2025-03-04 八年级下册 0 45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单元检测卷+期中卷+期末卷(湘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单元检测卷+期中卷+期末卷(湘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检测卷(...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B.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一致

2.下列描述与各自的地理环境特征不相符的是(     )

A.乙地区居民以面食为主          B.丁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C.甲地区降水丰富,森林广布      D.丙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

3.《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某学校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区域景观。下列诗句不符合丁区域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完成下面小题。

4.传统民居①、②分别广泛分布于我国(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C.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5.能反映传统民居②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的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对我国某地区农业耕作方式的真实描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耕时间不同。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域春耕景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春耕景象多分布于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依据谚语中展现的农耕景象推断,这里的“山”是指(     )

A.天山     B.南岭     C.秦岭     D.昆仑山

8.乙、丙区域春耕均在4月中下旬以后,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与降水       B.降水与光照      C.纬度和降水      D.海拔与纬度

9.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0℃等温线

C.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线,通过的地方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昨夜清霜冷絮祠,纷纷红叶满阶头。”2021年11月7日12时59分,我国迎来“立冬”节气,结合某地区立冬习俗图和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0.我国某地区居民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该地区最可能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11.图中位于b、d两地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脉      C.秦岭     D.武夷山脉

12.a地区和b、c、d三地区以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季风        D.降水

骑行是现今比较流行的运动旅游方式。某骑行团从浙江省杭州市出发,一路骑行至甘肃省敦煌市。读该骑行团“骑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骑行团在骑行过程中拍摄了一系列照片,请你按照骑行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两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图为苏、陕两省简图,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两省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D.两省水资源丰富,都以种植水稻为主

15.关于苏陕协作的要素流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特色农产品        B.甲—技术和资金      C.乙—多种矿产资源        D.乙—大量劳动力

陕西省被称为我国南北差异最大的省份,它是我国南北差异的缩影,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南北方向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延安和汉中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延安和汉中最低温均高于0℃

B.延安的年降水量大于汉中

C.汉中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延安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汉中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7.比较两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①两地河流的汛期均出现在夏季,汉中的汛期更长

②汉中的河流没有结冰期,延安的河流有结冰期

③汉中的河流流量更大

④汉江比渭河的含沙量更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两地的生产生活存在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延安以北地区主要以水稻为粮食作物     B.延安以北地区熟制为一年三熟

C.汉中以南地区的油料作物为油菜         D.汉中以南地区以旱地耕作为主

2024年3月,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辅料之一甘谷辣椒更是以鲜香不辣,深受大众喜爱。其产地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下图为甘肃省和天水市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甘谷辣椒鲜香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

A.降水充沛,气候湿润          B.河网密集,水源充足

C.日照时数多,光照条件好     D.平原分布广,种植面积大

下图为我国沿106.5°E局部地区剖面图和山背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山背篓作为载物工具,主要流行于山路崎岖的地区,请在剖面图中选出相应地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21.对③地区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B.“紫色盆地”

C.盛产甘蔗、柑橘             D.内部分布着起伏和缓的丘陵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典型的代表动物之一,常栖息于开阔的草地,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数量不超过10万只。如图示意藏羚羊局部生理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示藏羚羊生理构造反映的环境特征是(     )

①干旱;②缺氧;③寒冷;④高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下列措施对保护藏羚羊最有效的是(     )

A.人工繁殖藏羚羊幼崽                         B.设立自然保护区

C.将藏羚羊关进动物园                          D.人工杀死藏羚羊的天敌

动物“小乐乐”在视频中介绍到:大家好!我的家乡就在中国的江之头,这里雪山连绵,沼泽密布。家乡原来放养的牲畜很多,家人和邻居却越来越少了。近年来,我的家族脱离了濒危动物物种的行列,邻居也越来越多了。欢迎大家来看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小乐乐”的家乡在(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5.“小乐乐”的邻居越来越多了,是因为人们在他的家乡(     )

A.修筑梯田          B.打坝淤地           C.引河水灌溉          D.建立保护区

二、解答题(50分)

26.从春天骑行到秋天,从绿意盎然的南方骑行到落叶缤纷的东北,从平原骑行到山区,从层峰叠峦的群山骑行到广袤无垠的草原……3月22日,家住河北涉县的小锋启程,跨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骑行17421公里,于10月18日完成此次环游。下图示意小锋骑行线路及部分游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月24日小锋骑行来到河南省,其简称是____。他看到黄河高悬在头顶,说明该河段是典型的“____”,淤积在这段河流中的泥沙主要来自黄河的____游地区。

(2)4月至6月,小锋主要骑行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一路骑行,他用相机记录的水稻田,与他家乡的____这一农田景观大不一样。从长江三角洲到云贵高原,小锋在杭州游览了西湖这一世界____(选填“文化”或“自然”)遗产,在昆明感受了夏日别样的____(选填“凉爽”或“炎热”)气候。

(3)6月至8月,小锋从云贵高原出发,在缓坡看到了层层叠叠的梯田,这是当地人民对自然条件中____的改造而成。随后,小锋翻越青藏高原,来到大西北,这里的一些农民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瓜田覆盖了一层砂石,主要是为了_____(选填“减少”或“增加”)水分的蒸发。

(4)9月的北国已经开始飘雪,小锋发现这里的房屋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请说出这种传统民居的三个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____;②____;③____。

…………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解析】1. 据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北方地区,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大体和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C正确;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是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与暖也与我国1月0℃等温线一致,ABD错误。故选C。

2.乙地区为北方地区,以旱为主,种小麦和玉米,居民以面食为主,A不符合题意;丁地区为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B不符合题意;甲地区为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C符合题意;丙地区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D不符合题意。故选C。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八年级下册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检测卷(湘教版) https://www.0516ds.com/96573.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