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29 论点与论据
目 录
一、考情分析………………………………………………………………… 2
【课标要求】………………………………………………………………… 2
【考查重点】………………………………………………………………… 2
【命题趋势】………………………………………………………………….2
二、知识建构………………………………………………………………….3
考向1:归纳中心论点……………………………………………………….3
考向2:辨析论据类型,补充论据………………………………………4
三、方法总结…………………………………………………………………..8
议论文阅读如何找出中心论点……………………………………………8
四、考场练兵…………………………………………………………………..9
【课标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阅读诗话、文论、书画艺术论的经典片段,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欣赏、评析作品。
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经典),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2.辨析论据类型,体会其作用
3.补充论据
纵观各地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主要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包括准确理解阅读材料的程度和速度,要求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领会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达;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议论文阅读选择课外的议论文段作为阅读材料,主要是针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以及与考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时评。选文主题与时俱进,既从文体的角度考查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如对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部分省市侧重通过多文本组合阅读形式进行考查。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只有明确了文章论点,才基本读懂了文章,答题时才能抓住重点而不至于偏离答题要点。
②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作者对于某一事件的观点是什么?
④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恰当的一项。
⑤为某一段补写分论点。
⑥文章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⑦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①看标题。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这是常见的议论文写法,因此,许多文段的中心论点都放在开头部分。③看结尾。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中 心论点。④分析论据。有时论点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那就要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从而寻找观点。
⑤归纳综合。有时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那就要逐个分析,再综合归纳。
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模板1:用一个陈述句(肯定句)概括回答论点(观点)是什么。
题型2:第×段通过(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了什么观点?
模板2:总结事实论据或分析道理论据,从中提炼出论点。
1.分析论据
议论文常见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分类 | 特征 | 作用 |
事实论据 | 包括事例、史实、统计数据等 | 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道理论据 | 包括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 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
注意:论据的作用是充分证明论点,无论是要求分析文中使用的论据的表达效果、作用等,还是给文章选择合适的论据,都需紧紧围绕文章的论点。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论据证明的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
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大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只要抓住这些要素,再加以组合和完善,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首先,要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其次,要紧扣中心论点,注意文章现有论据的语言格式;最后,要注意论据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不重复性。
(1)补写事实论据: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2)补写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
题型1:第×段运用了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模板1:运用了事实(道理)论据。用……事例(名言、格言、原理)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题型2:简要概括文中(第×段)的事实论据。模板2:人+事+结果。型3:选择恰当的论据。
【例题剖析】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戒惰以正恒心
①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大学求学时,曾以“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自勉,他主张读书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由此引申开去,戒惰以正恒心,不只是读书之要诀,也是成就事业的密钥。
②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书写出《红楼梦》这部不朽巨著……他们成功的字典里,无疑都写着一个大大的“恒”字。
③恒是专注于目标的坚持。“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专注的人,往往能把时间、精力和智慧聚焦于关键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使遇到诱惑、遭受挫折,也能不为所动、一往无前,真至取得成功。“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以其毕生的信念和精力,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永远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从投身于发动机事业之后,一天也没有改变努力的方向。不研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这种执着的坚持,是滴水穿石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勇气。
④恒是挑战于自我的坚忍。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人生。杭州市快递小哥李庆恒5年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每晚都用最快的速度将包裹准确无误地分拣完毕,还练就了一项“报菜名”的绝活:无论快递上标明的是航空代码、区号还是邮编,他都能立马回答出在哪个城市。近日,他被评为“浙江省技术能手”。从一名普通快递员到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其秘诀就是他名字中的一个“恒”字,勤学苦练,坚忍不拔。
⑤恒是发自于内心的坚守。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现实生活中,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于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对名利的追求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有道是,收功愈远,为利愈大。“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专心研究原子能,成为核武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源自他“一生就做一件事”的内心坚守和执着信念。在世上,要想成就一件事,不仅要克服手脚之惰,更要克服思想之惰,不寄心于旁骛,不满足于名利之获、舒适之乐。这样才能走出“小我”的天地,摆脱名利的羁绊,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事业征程,从来少有康庄大道;蟾宫折桂,自古未见轻而易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山望着那山高,只会半途而废,干无所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必定得到回报,达到别有洞天的人生和事业之境。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哪则材料适合放在第②段,为什么?
A屠呦呦在荣获诺奖之前,就已经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坚守60年。她的团队完成从零到一的探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
B霍金患病后,只要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地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4.文章最后一段说,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在学业或事业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难有成就。这样的人问题可能出在哪儿?请结合选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
参考答案
考向2:辨析论据类型,补充论据
【例题剖析】
1.戒惰以正恒心,不只是读书之要诀,也是成就事业的密钥。 2.举例论证。列举快递小哥李庆恒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恒是挑战于自我的坚忍”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3.A适合做本文论据。A列举屠呦呦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不怕失败,最终提取出青蒿素的例子,与本文论点一致。B写的是霍金面对疾病顽强的活下来,体现他顽强的观点,不能证明本文观点。 4.不能专注于目标坚持不懈;缺少吃苦耐劳的坚忍精神,不敢挑战自我;内心不专一,精力不集中。
【解析】1.本题考查提炼文章观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