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草船借箭》-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24日
资源编号 93412

第5课《草船借箭》-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5-01-23 五年级下册 0 557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

5课《草船借箭》

1.会认“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生字,会读“妒忌、委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5.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一、课文内容解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 “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记其“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所撰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尚传于世,一说《水浒传》也经其“编次”。又撰杂剧《风云会》《连环谏》《蜚虎子》三种,后两种已佚。

三、相关资料。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撰。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濬平吴,生动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的社会动乱及几个统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出关羽、张飞、刘备、诸葛亮、曹操等一系列各具内涵和特点的人物形象。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写的,题目是“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课外成语与歇后语积累: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乐不思蜀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妄自菲薄  吴下阿蒙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课文朗读,走近课文第一步。

(1)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草船借箭》这一题目我知道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zhōu  yú      dù   jì    shāng yì     dū    du    chéng fá

líng  máo    jiāo  qī     yí  huò     zhī yuán    jiè  jiàn

3.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妒忌    推却    迟延    都督

疑惑    调度    虚实    丞相

推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组词语。

诸(    )  虚(    )  妙(    )  妒(    )  忌(    )

都(    )  虑(    )  沙(    )  护(    )  忘(    )

5.反义词。

重罚——(    )  齐全——(    )  推却——(    )

紧急——(    )  秘密——(    )  吃惊——(    )

轻易——(    )  故意——(    )

6.近义词。

紧急——(    )  疑惑——(    )  迟延——(    )

妒忌——(    )  商议——(    )  吩咐——(    )

高度——(    )

7.请把带“然”的词和后面的解释连起来,再选词填空。

当然     真的如此        竟然     已经这样

仍然     照旧不变        既然     必定如此

果然     应该如此        必然     出乎意料

(1)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      )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诸葛亮不告诉周瑜他借船的事,回来报告周瑜时,(      )不提借船的事。

(4)诸葛亮说:“都督委托,(      )照办。”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句子的括号里。

A.试探    B.心中暗喜    C.迫不及待    D.明知故问

(1)周瑜(   )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3)周瑜(    )问:“十天造得好吗?”

(4)周瑜(    )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A.态度坚决    B.脱口而出    C.胸有成竹    D.将计就计

(5)诸葛亮(    )说:“用弓箭最好。”

(6)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7)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8)诸葛亮(    )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1)周瑜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说明周瑜为陷害诸葛亮,步步紧逼。(    )

(2)“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说明周瑜以为自己陷害诸葛亮的计谋得逞,因此高兴。(    )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说明周瑜对诸葛亮佩服至极,心服口服。(    )

(4)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并不要告诉周瑜,说明他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

(5)诸葛亮借箭时,有鲁肃陪伴,在草船里谈笑风生,又算出曹操不敢派兵,表现出他很悠闲。(    )

3.课文综合回顾。

(1)《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作者是(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这篇课文写周瑜由于_____诸葛亮的_____,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_____,故事以_________为主线,按_________进行叙述。我还知道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______》。

(2)诸葛亮姓_____,名_____,字_____,又称_____先生,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关他的故事脍炙人口,如_____、_____等。

4.根据课文内容,给句子排序。

(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

(    )诸葛亮请鲁肃帮助他。

(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十万支箭来为难他。

(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    )鲁肃为诸葛亮做好借箭的准备工作。

(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5.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2)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

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应是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文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他叫诸葛亮当面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

4.请你发挥想象,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想过些什么?

…………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3)诸葛亮向曹操利用草船借箭。

2.周瑜  妒忌  商议  都督  惩罚  翎毛  胶漆  疑惑  支援  借箭

3.拒绝、推辞。  调用。  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本课指曹操因江上雾大,不了解对方的情况。

4.诸位  虚假  妙计  妒忌  忌讳  都督  考虑  黄沙  保护  忘记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下册 第5课《草船借箭》-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4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