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2024届初三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26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华夏记忆里,大漠孤烟总让人思接千载, ,黄河九曲总让人心潮péng pài。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guī bǎo,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péng pài _____ guī bǎo _____ 文脉_____
2.根据语境补写横线处内容。
3.下列与“泱泱中华”结构类型一致的短语是( )
A.何其博大 B.思接千载 C.历史悠久
4.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参照表格中示例,再设计一个系列活动。
系列活动名称 | 活动内容与目的 |
系列活动一:“光影留痕” | 观看红色电影, 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
系列活动二:“书信追思” | 品读红色家书, 触摸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
系列活动三:“ ” |
系列活动三: “_____”
活动内容与目的;__________
(2)在“书信追思”系列活动中,小语作为推介者需要上台讲述关于革命先辈家书的故事。为了确保讲述效果,请你给小语提三点建议。
整本书阅读。(6分)
5.完成小题。
(1)【读“序”明意】
“如果读者能把它当做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选自《经典常谈》序)
以上是朱自清写在《经典常谈》序言中的一段文字,同桌小文不能理解其内涵,也不愿意花时间读《经典常谈》,请你结合阅读《经典常谈》的体验开导小文,为他解惑。
(2)【读诗悟“神”】
品读下面艾青的诗《礁石》,你一定感受到“礁石”的精神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理解“礁石”精神。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6.用课文原句填空。
胸怀家国天下,肩扛使命担当。岑参戍边,“将军角弓不得控,①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畏严寒,恪尽职守;苏轼打猎,“②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报效国家,壮心不已;辛弃疾梦回沙场,“了却君王天下事,③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渴望建功,激昂悲壮; 文天祥兵败被俘,“④_____, ⑤_____” (《过零丁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诸葛亮临危受命,“⑥_____,⑦_____,(《出师表》),心系社稷,忠贞不二; 韩愈降职远调,“⑧_____, ⑨_____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志,老而弥坚。
二(59分)
(一)(2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送人赴广州医官
【元】 揭傒斯
志士长医国, 良医亦念民。
不嫌南海远,独占上池春。
瘴疠何多处,安危系此身。
但令全活众,妻子任长贫。
【乙】
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①,高尚兹典②, 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③,服饵节度,将息避慎④,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⑤。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⑥。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⑦,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选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注】①青衿之岁:年少之时。②高尚兹典:崇尚医药典籍。③合和:调配。④将息避慎:休息调养,避邪妨病。⑤伏膺取决:虚心求教,据以决定。⑥断绝医门:不再造访医门。⑦部帙浩博:形容书籍很多。
【丙】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鏖②,而有山林意。
(选自张岱《鲁云谷传》)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市廛:街市。
7.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人 终 疑 其 游 戏 岐 黄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未尝释卷
(2)比得方讫
(3)决不顾吾云谷也
(4)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9.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10.医者宁联芳,长沙市妇联兼职副主席,省人大代表,致力于推动湘女精神的文化传承,30年如一日,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偏远地区开展“爱心义诊”。如果为宁联芳写颁奖词,引用【甲】诗中的“_____,_____ ”两句最能突出她的可贵精神。
11.【丙】文中两处画线句对塑造鲁云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2.“医者,德为先”,这一点在【甲】【乙】【丙】文中是否都有体现?请结合三篇诗文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二)(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据三川汇文化产业(ID:schwhcy) 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8日,先后有16个省市发布了2024年春节假期旅游收入指标。相关数据显示,春节8天超长假期,多地文旅消费“热辣滚烫”,旅游收入再创近年来历史新高。按照旅游综合收入由高到低排序,广东、湖南、云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北京、福建和内蒙古等10个省市表现尤为突出,暂居全国前十序列。其中,广东省的旅游收入最高,达到了693.6亿元,其次是湖南省和云南省,分别为651.61亿元和637.40亿元,仅这3省旅游收入就占全国假日旅游总收入(6326.87亿元)近30%以上!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旅游收入也相对较高,分别为441.24亿元和437.6亿元。安徽省、河南省、北京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收入也超过了200亿元,也相当抢眼。
【材料二】
①史上规模最大的冰雪大世界提前建设、提前开业;游客想拍带月亮的雪景,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便用无人机升起了一轮圆圆的人造月亮;搭乘热气球升空,可以俯瞰冬季白雪皑皑的松花江、欣赏两岸景色;“非遗”打铁花、驯鹿表演等接连不断……凡是游客想要的都“掏家底”满足,倒逼冰雪旅游创意出新,推动冰雪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和游客的每个项目体验中。
②冰雪大世界开园第一天,游客过多导致排队时间过长,一些游客无法玩到想玩的热门项目,退票事件登上了热搜。办理退票、连夜整改,及时处理获得不少网友的赞赏。随后,从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票”到增设游客温暖驿站,从提升餐饮和住宿行业服务质量到建立处置问题“不隔夜”机制, “冰城”游客逐渐增多,相关部门的服务也日益细致入微。
③随着冰雪旅游快速升温, “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来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等风趣话语广为流传,传递着“冰城”人民的热情好客。 “当好龙江东道主,温暖助游八方客”“为游客让景、让路、让利、让爱”不仅是政府的倡议号召,更成为市民的自发行动。热门景区里,有志愿者为排队的游客送去暖心的姜糖水。街头巷尾,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处理旅客遇到的烦心事,为旅客提供咨询和帮助。出租车司机、小摊摊主、商场保安,人人化身服务员和导游。
(人民日报 2024.1)
【材料三】
①哈尔滨,是一种哺育了数代人的“天鹅”。据史料,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建都。 《辞海》将哈尔滨解释为“晒渔网的场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将哈尔滨解释为“光荣或荣誉”之义;还有一些学者主张”哈尔滨”为女真语“天鹅”,因为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义是“天鹅”。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无论这来历如何扑朔迷离,它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中外文化,使哈尔滨之名越发迷人。
②哈尔滨,是一种一眼百年千态的建筑。20世纪20年代,得益于中东铁路,哈尔滨迅速成为东北重要的交通、流通中心,先后有20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与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商贸联系,一度是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这座有容乃大的城市,是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欧陆风情浓郁的城市,一直烙着浪漫印记。 “尔滨”,可能只是他最普通的一个别称,它还有“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万国建筑博物城”这样的美称。
③哈尔滨,是一种压不垮的精神内核。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挑战。100多年前, “闯关东”的祖辈,留下我们用不完的闯劲。80 多年前,流亡的东北作家写尽对故土的眷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70 多年前,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我们的老一辈照样翻天覆地。是创造了“北大荒”变“北大仓”奇迹的城市,是曾经的“军工厂”,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共和国长子”重担的哈尔滨,是一种值得感念的建设风潮,更是一种安心臂膀。
④哈尔滨,是一种回得去的故土。 “文学洛神”萧红在抗日期间流亡时,曾写下: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的在铁道上翻涌。”哈尔滨是一呼一吸间的妥帖、心安。在这里,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寻求同一种温暖。
(材料来自央视新闻)
13.【读数据·见事实】根据【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
14.【找关联•析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5.【品城市•得启示】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阅读【材料三】,你从哈尔滨这本书里读到了哪些新知?这对你以后出门旅游有何启示?
16.【寻灵感•写文案】请你借助读以上三则材料捕捉的灵感,为自己的家乡写一段宣传文案。(可从大处着笔,也可聚焦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传统美食等。不少于100字。)
(三)(19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石匠劳作的歌声
刘成章
①在辽阔的黄土高原,在我们的眼前,是一大片堆砌的石头。这些坚硬的石头、亘古不朽的石头,被一些强壮的陕北汉子相中了,他们决心向这些石头发起挑战,把它们雕琢成可堪使用的物件。
②与坚硬的石头相比,再粗壮的陕北汉子也显得太柔弱了。石头存在亿万年了,而他们只是这世界上几十年的存在;石头经历无数次的雨打风吹也依然完好无缺,而他们若不幸染恙,就有可能需要休息好几天。
③早在43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就在一片苍茫中开山破石,建造成了石峁古城。今天,他们亲手开山破石,让无数高楼平地崛起,巍然峨然。他们从石层上开凿下重重的大碾盘,个人也能用铁钎把它揭起来。现在,随着轰隆隆的几声巨响,石头冲天而起,又纷纷撒落下来,若天女散花般落了一地。
④是他们,破开了石头,雕琢着石头。
⑤他们大都当过放羊娃。他们现在看见这些乱石,觉得每块石头都像绵羊,绵羊的耳朵好像还在动,绵羊好像还能发出咩咩的叫声。他们笑着摸了摸石头,要跟这些乱石作一次长长的对话,要让这些乱石为多彩的愿景添上最美的一笔。反正不管怎么看,他们都像一群艺术家。
⑥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建筑多是用木材作原料,亭台楼阁,秀气典雅。而在陕北,天旱少雨,木材稀缺,就因地制宜,砌筑粗犷的石窑、石墙、石路、石塔。除此之外,石头的物什举目皆是:石磨、石碾、石槽、石钵、石臼、石灶台、石凳、石桌;还有石头的艺术:石窟、画像石、摩崖石刻、石牌楼、石狮子。缘于这些,在黄土高原上,成就了一批好石匠。
⑦而现在,在眼前,是一片已被打成方形料石的世界。他们坐在石头上,每人一副铁锤和钢錾,进一步打凿石头。四近的草木,一滴露水也没有,全都昏昏欲睡。天上呢,无风,无云。烈日如火,炙烤着他们。
⑧“咣咣咣”的声音震响在山谷,他们在打石头。
⑨气出丹田,流转腕指,既用蛮力,又使巧劲,铁锤起落,石末四溅。料石上,该錾的錾掉,该留的留下,道道纹路,构成了美丽的图案。不知何时,歌声起,一人唱,众人和。歌的节奏就是打石的节奏,严丝合缝。那是劳动之歌、旷野之歌。他们以歌声调节呼吸,调节情绪,消解疲劳,互相鼓舞。他们虽然性格各异,有的张扬,有的低调,有的幽默,有的不苟言笑,但他们都很自信,他们的心里都有一片滚沸的激情,他们都在凝神笃志地打凿着石头。
⑩在他们手下,石头在变化,石头在重生。他们的歌,是力量的张扬,也是信心的展示。
⑪他们的歌,越唱越响。山川、大地、树林、草木也跟着律动。当他们唱到最动情最亢奋时,仰头向天,物我两忘。这时候再看看他们吧,他们目不视手,他们的眼睛好像只是在望天望云;他们动作纯熟,游刃有余,完全成了盲打盲敲,但手下却锤锤都准确无误。他们唱着打着,打着唱着,越唱越忘情,越打越迸发出生命的激情。
⑫在铁锤和钢錾的伴奏下,在动听的歌声中,月亮升起来了,月光如水,泼了满地,也泼在石头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3.8.16)
17.石匠劳作的歌声有怎样的特点?
18.有人说第④节、第⑧节没必要独立成段,你怎么看?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19. 拟安排小组四人(男女各两人)合作朗读文章结尾一段,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人员分配等方面设计朗读(至少选择三个方面,有设计理由)。
在铁锤和钢錾的伴奏下,在动听的歌声中,月亮升起来了,月光如水,泼了满地,也泼在石头上。
20. 结合本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一谈刘成章的“乡土情结”。
【链接材料一】
刘成章(1937 年-),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羊想云彩》《安塞腰鼓》《陕北剪纸》等。
【链接材料二】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刘成章《安塞腰鼓》节选)
三(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1.作文
请以“分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参考答案
1. 澎湃 瑰宝 mài 2.江南烟雨总让人心驰神往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péng pài——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或指声势、气势等浩大雄伟,引申为冲击。
guī bǎo——瑰宝,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比喻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比喻杰出的人才。
文脉:wén mài,1.文章的线索。 2.城市记忆的延续。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