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月是故乡明》-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发布时间 2025年02月22日
资源编号 93406

第3课《月是故乡明》-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5-01-23 五年级下册 0 61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第1课《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

3课《月是故乡明》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5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三、相关资料。

芦苇:芦苇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在湖边长的比较多。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课文朗读,走近课文第一步。

(1)我已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我知道_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字词。

hú dié      mào zi   xiā nào   chǎn chú

(    )  (    )  (    )  (    )

mài suì    pāo qì   róng máo   jiǔ cài

(    )  (    )  (    )  (    )

3.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不可胜数    顶天立地    恍然大悟    乐此不疲

烟波浩渺    相映成趣    离乡背井    美妙绝伦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妙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兴___(    )  ___(    )  泊___(    )  ___(    )

曾___(    )  ___(    )  燕___(    )  ___(    )

宿___(    )  ___(    )  奇___(    )  ___(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词。

(    )的莱芒湖  (    )的沙漠  (    )的高山

(    )的大海    (    )的柱子  (    )的知了

一(    )知了    几(    )土山  一(    )明月

6.读句子,根据画线部分填写词语。

(1)洞庭湖水烟雾笼罩,广阔无边,景色蔚为壮观。(      )

(2)战时,老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

(3)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

(4)书是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二、再读课文理解句段。

1.词语理解与运用。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菜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1)读到“风光旖旎”,我们还会想到“____”“____”等词语。

(2)读到“无边无垠”,我们会想到这样的画面:________。

(3)观察“碧波万顷”这个词语的结构,尝试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烟波(    )(    )  荷香(    )(    )  宿鸟(    )(    )  绿水(    )(    )

2.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A.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B.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B句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句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

3.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这两句话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对“小月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小月亮”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作者对故乡、故乡月亮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苇坑上“小月亮”的月色比不过世界各地的美妙绝伦的月色

C.故乡的景色不及广阔世界的美景,就连月亮都显得比其他地方的小

4.判断下列对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的分析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一诗,其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    )

(2)“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

(3)课文以诗句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及画面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    )

(4)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以“故乡”为线索。(    )

三、三读课文精彩片段体会感悟。

①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②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_写的《________》。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多选)

A.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B.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C.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D.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

参考答案

一、初读课文突破字词。

1.(3)本课写的是月亮还是故乡的好。

2.蝴蝶  帽子  瞎闹  铲除  麦穗  抛弃  绒毛  韭菜

3.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

4.xīng  兴盛  xìng  兴致  bó  停泊  pō  湖泊  zēng  曾祖父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五年级下册 第3课《月是故乡明》-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寒假自学讲义(统编版) https://www.0516ds.com/9340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