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智能机器人能与人交流,进行创意写作。以下可以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表达交流 B. 生长发育
C. 思维发达 D. 运动能力
2. 徐州航天牛蒡育种基地的牛蒡种子随飞船遨游太空,成功培育出第六代牛蒡,种植户获得较高收益。该项成果运用的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 B. 杂交技术
C. 太空育种技术 D. 细胞核移植技术
3.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螳螂的描述“小螳螂先是头慢慢的变大,然后使劲地挣破卵壳,接下来再弹出触须和腿甩开卵壳。”法布尔运用的探究方法是( )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
4. 图中①~④为某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小红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 如图是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的一些图片,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镜 B. 换物镜
C. 找物像 D. 收镜
6. 夏天家里的大米米袋里,有时会出现黑色的“米虫”。大米中的米虫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7. 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探究实验的笔记整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原有的细菌
B. 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
C. 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要选择生长状况不同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D. 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
8. “荷尽已无擎雨盖”是秋末冬初时节出现的景象(如图),影响此景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 B. 光照 C. 水分 D. 土壤
9.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饥鹰健搏兔,馋鹭勤捕鱼
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0. 如图所示的动物,喙短而厚,脖子长,腿极长,脚的三趾间有蹼。推测它生活的环境是( )
A. 潮湿的沼泽 B. 广阔的草原
C. 干旱的沙漠 D. 茂密的森林
11. 马陵山风景区以奇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著称。下列关于马陵山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项的是( )
A. 马陵山风景区
B. 马陵山的阳光、空气、水
C. 景区内的所有动植物
D. 景区内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2.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湖泊和河流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 微塑料不会进入人体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C. 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的
D. 微塑料能够广泛分布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3. 如图是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简图,①~④表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 步骤①之前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
C. 步骤②中叶绿素能溶解在小烧杯中的热水里
D. 滴加碘酒后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
14.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如图),所选实验材料不合适的是( )
A. 银边天竺葵 B. 水绵
C. 油白菜 D. 绿萝
15. 中国空间站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其中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可以提供( )
A. 水、二氧化碳 B. 有机物、氧气
C. 有机物、二氧化碳 D. 无机盐、氧气
16. 在校园种植油麦菜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并不是种植越密产量越高,株距适中时产量更高。主要原因是合理密植有利于油麦菜
A. 吸收水 B. 吸收无机盐 C. 充分利用光能 D. 减少病虫害
17.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B. 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细胞
C. ②为叶肉,细胞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D. ③为叶脉,其中导管能运输有机养料
18. 某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首选肥料是蚯蚓粪。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
A. 水 B. 有机物 C. 氧气 D. 无机盐
19. 含钾的无机盐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若对下列植物施肥,应适当增加含钾无机盐的是( )
A. 白菜 B. 土豆 C. 洋葱 D. 番茄
20. 如图是观察根尖切片时某区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区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加吸收面积
B. 内部某些细胞形成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C. 细胞迅速伸长可推进根向下生长
D. 此部位受伤后植物吸水能力降低
21. 把白菜剁碎做馅时,放盐后稍等一会儿就见到有水渗出,细胞的状态以及原因分析是( )
A. 细胞失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
B. 细胞吸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
C. 细胞失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D. 细胞吸水 细胞内溶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
22. 下列食品组合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维生素的一组是( )
A. 米饭、面条 B. 清蒸鱼、红烧肉
C. 土豆牛肉、宫保鸡丁 D. 水果、蔬菜
23. 生物兴趣小组在做“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时,如果水吸收的热量小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分析原因不可能的是( )
A. 食物没有燃烧充分
B. 实验室温度的影响
C. 温度计触及试管底
D. 加热容器对热量的吸收和散发
24. 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下列关于该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结构位于大肠
B. 该结构能分泌消化液
C. 该结构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 该结构吸收的物质全部进入毛细血管
25. 某同学定期服用钙片却仍然缺钙,这时我们可以建议他在补的同时晒晒太阳并补充(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26. 如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可表示为( )
A. 牙齿 B. 消化酶 C. 胃液 D. 胆汁
27. 能被小肠直接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 蛋白质,葡萄糖 B. 脂肪,维生素
C. 葡萄糖、无机盐 D. 淀粉,蛋白质
28. 如图是宣传合理膳食理念的“平衡膳食餐盘”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餐盘表示的是一人一餐中食物的大致组成
B. 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
C. 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D. 餐盘旁的牛奶在膳食是非必要的
2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C.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也可以流向生产者
30. “梁上有双燕,翩翻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诗中涉及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阳光→植物→青虫→燕子
B. 植物←青虫←燕子
C. 植物→青虫→燕子→细菌
D. 植物→青虫→燕子
31.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有5条食物链
B. 猫头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C. 在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不突出
D. 若大量捕捉蛇和猫头鹰,短期内鼠的数量会迅速增加
32.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过程的图片。图甲是将等量萌发的和煮熟的黄豆种子分别放入密封的A、B瓶中。一段时间后,将装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注射器分别从A、B瓶中抽取等量气体,现象如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B. 此装置需放在黑暗环境以避免光合作用干扰
C. A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B瓶多
D. 实验证明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33.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 )
A.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储存能量
C. 分解有机物 D. 与光合作用保持平衡
34. 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 移栽时根部带土——保护幼根和根毛
B. 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 大棚阴天适当进行补光——促进光合作用
D. 大棚施加“气肥”——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35.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有生物学知识作依据的。下列相关解释不科学的是( )
A. 不要随地吐痰——痰液形成于口腔,含有大量的病菌
B. 吃饭时不宜高声谈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C. 用鼻呼吸——鼻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作用
D.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功能
二、分析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36. 如图是徐州市某乡村的一苹果园,地面覆盖反光膜。反光膜具有透水性,正面是白色,能较大程度地反射太阳光;背面是黑色,能阻挡阳光。春夏时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膜”;不仅能除草,还能起到使苹果提糖增甜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园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成分,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苹果树属于____,苹果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
(2)利用反光膜来除草,是为了减弱苹果树与杂草之间的____关系。
(3)金龟子是苹果树常见的害虫之一,果农通过训养灰喜鹊来消灭它们,这属于____防治。
(4)试分析用“反光膜”能使苹果提糖增甜的原因:____(说出一点即可)。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CD.表达交流、思维发达、运动能力,并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如植物是生物,但其不会表达交流、没有思维能力、没有运动能力,ACD错误。
B.生物能生长发育,属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故智能机器人不是生物的依据是,机器人不会生长发育,B正确。
故选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