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27日
资源编号 31157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知识点

2022-07-23 七年级上册 0 2,55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0.8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知识点汇总

1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学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熊猫和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是熊猫具有生命特征

2、生物的基本特征:

⑴生物大多都由细胞组成

⑵生物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排泄

⑶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具有传变异现象;

⑷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⑸生物能够适应影响 环境。

3、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

4、学习生物学,主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二、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学习观察与实验

1、在观察时,首先根据观察目的 ,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有什么特征,以此做出分析判断。有时候,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

2、实验与观察的异同:实验是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观察只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3、实验的流程图: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⑴ 转动粗准焦螺旋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⑵ 接近人眼一端的镜头是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是物镜

显微镜的物镜高倍物镜低倍物镜

  短而粗的是低倍物镜

  长而细的是高倍物镜

⑶物象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⑷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光线弱的时候用大光圈

⑸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 凹面镜

2、学习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切片标本、观察、收镜

取镜和安放: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边的地方。

对光:三转

①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 转动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 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亮圈(视野)

放置切片标本:(放-压-降)

①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以免在视野中找不到要标本。)

压片夹夹住玻片两端。

③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物镜接近玻片(约0、5cm)。(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损坏物镜玻片。)

观察:(看—升—调)

① 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②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使物像清晰。

⑤ 使用低倍镜观察后,若再使用高倍镜观察,步骤是:(三移一调节

移动玻片        (图像移到视野中央)

↓                   ↓

移动转换器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                   ↓

调节光圈        (换成大光圈,保持视野明亮)

↓                   ↓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

收镜:两后,两旁,一垂,一降

取下载玻片,擦干外表,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3、使用显微镜时注意事项:

⑴取镜和安放时,不得用手触摸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以免 弄脏损坏镜片。如果镜头上有灰尘,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来擦拭。

⑵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物像

⑶ 在视野中观察到一个细胞如图A,想移到B图的位置,

应将载玻片往  ←    方向移动。(填写“→  ↑  ←  ↓”)

外界暗时:用凹面镜,视野变亮

反光镜

⑷调节光线的强弱                 外界亮时:用平面镜,视野变暗

外界暗时:用大光圈,视野变亮

 遮光器

外界亮时:用小光圈,视野变暗

⑸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等部件才能进入人眼。

⑹低倍镜比高倍镜视野亮视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视野范围变、亮度变、看到的细胞数目变

4、生物实验中常用的玻片标本有装片切片涂片等三种。

(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起点,提出的问题必须联系生活学习

3、提出假设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判断是否假设正确,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

4、探究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实验组;且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实验变量要单一

5、实验常常要反复多次,才能避免误差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

6、实验中如果提出的假设不正确,就需要重新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7、巴斯德的“探究肉汤里的细菌实验”:

⑴提出问题: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⑵作出假设:肉汤里的细菌可能来源于空气。

⑶制定计划:将肉汤分成2组。

    A组:把肉汤装在一个鹅颈状圆底烧瓶中,肉汤不能接触空气中的细菌

    B组:把肉汤装在一个敞口的圆底烧瓶中,肉汤能够接触空气中的细菌

⑷实施计划:把两个烧瓶中的肉汤加热煮沸,静置数天。A组肉汤不变质,B组肉汤变质

⑸得出结论:肉汤里的细菌是从空气中来的

思考:

⑴为什么先要将放进烧瓶的肉汤煮沸?消灭肉汤里原有的细菌,以免干扰实验

⑵为什么要将一个烧瓶的瓶颈用高温拉制成鹅颈状弯曲?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⒏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金鱼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受到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水温发生变化,金鱼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可能会受到影响。

③制定计划:

…………

…………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知识点下载: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0.8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七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知识点 https://www.0516ds.com/3115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