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 生物与生物学
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与非生物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生物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依据这些生命现象,可归纳出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生命现象 | 生物的基本特征 |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黄瓜由许多细胞有序构成 | ⑴除病毒以外,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螳螂捕食昆虫 | ⑵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物质和能量 |
适宜条件下餐都种子能萌发;母狗一胎产多只幼崽的毛色不同 | ⑶生物具有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现象 |
黄鹂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 ⑷生物能繁殖后代 |
胡杨常生长在荒漠,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 ⑸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
考点2: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遗传和进化、人类健康、人类对生物的利用和保护等。
3、生物学的应用有仿生学、太空育种、应用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动物、生态农业、杂交育种等。
第2节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考点1:学会规范使用实验器材
1、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器材
(1)加热:三脚架支撑,下放酒精灯,上放陶土网(隔热),需要加热的液体可放在烧杯中加热。
(2)吸取液体:滴管。
(3)盛放试剂:烧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试剂瓶(储存用)。
(4)量取液体:量筒、烧杯。
(5)切取、撕取、挑取生物材料:解剖盘、解剖针、解剖刀、解剖剪、镊子。
(6)制作玻片标本:载玻片、盖玻片。
(7)培养微生物:培养皿。
(8)观察:放大镜、显微镜。
中学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双目电光源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1)升降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放大作用:目镜和物镜,接近人眼一端的镜头是目镜,接近物体一端的镜头是物镜。
区别 | 目镜 | 物镜 |
有无螺纹 | 无 | 有螺纹 |
放大倍数和长短的关系 |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
⑶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⑷调节亮度:遮光器和反光镜。
遮光器的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注意:开展实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按照规范的步骤操作,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和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2、学习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⑴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边的地方。
⑵对光:(三转)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眼看目镜),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亮圈(视野)。
⑶放置玻片标本:
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以免在视野中找不到标本。)
②压片夹压住玻片两端。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物镜接近玻片。(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损坏物镜或玻片。)
⑷观察:
①用一侧的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②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③使用低倍镜观察后,换用高倍镜观察,步骤是:移动玻片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调遮光器(大光圈)和反光镜(凹面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⑸收镜:取下玻片,纱布擦干外表,擦镜纸擦目镜和物镜,压片夹转后,反光镜垂直,物镜偏到两旁,镜筒下降最低处,送进镜箱,放回原处。
3、使用显微镜时注意事项:
⑴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⑵在视野中观察到一个细胞如图A,想移到B图的位置,应将载玻片往左方向移动。(物像偏哪往哪移)
⑶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⑷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显微镜的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等部件才能进入人眼。
⑸高倍镜和低倍镜的区别:
低倍镜 | 高倍镜 | |
视野范围 | 视野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小 | 视野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大 |
视野亮度 | 亮 | 暗 |
⑹生物实验中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装片:完整的生物体;撕下或挑取的部分;
切片:切取的薄片;
涂片:液态的材料。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