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27日
资源编号 91212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2024-12-27 九年级上册 0 771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卷+期中卷+期末卷(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试卷: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基础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道德与法治(培优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下册(统编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________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习近平法治思想

C.中国共产党党章

D.厉行法治

2.新时代十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民生保障全方位跃升表明党和政府(   )

①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②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国人民

③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④解决了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从红船走向巨轮,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A.实现强国富民

B.实现人民民主

C.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

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证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等各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这说明(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民主监督是保障人民利益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④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如图坐标系中,福建省某市的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表示为(H),下列可以表示为横坐标(X)(   )

①重视科技创新    ②推进乡村振兴    ③减少民生支出    ④依托能源消耗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6.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平台、政府网站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  ②此举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③所有网民都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④我国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都得到了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小明同学利用百度网盘给自己建了一个“时政资料库”,下列资料可以体现“法治是民主的保障”这一主题的是(   )

①十四五规划建立了建言平台,各界群众踊跃提出建议

②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有权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④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家长依法带娃,否则将受到制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近日,ChatGPT火了。作为智能机器人,不仅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与你进行对话,它就能给你什么。ChatGPT的诞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技术创新让人们生活变得更美好

③人才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9.李克强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表明我国(   )

①促进协调发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②实现同步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已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建成了现代化强国④坚持共享理念,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以下情境能够体现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杭州亚运会上运动健儿为国争光

B.党加大反腐败力度,严惩腐败分子

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D.上班族抱怨公交太挤,乘车不易

11.下图中国之重器的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

②说明中华文化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汲取营养

③蕴含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④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报告要求相匹配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要带头立法,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②相关部门严格履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持做到“零容忍”

③企业应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④青少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热爱大自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打击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2023年10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到:“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这说明(    )

A.只要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在新时代,我们也要在井冈山精神等精神指引下艰苦奋斗

C.民族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弘扬民族精神只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

14.滹沱河作为石家庄的母亲河,曾经历污水横流、沙坑遍布、植被退化的“伤痛”。如今通过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滹沱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住绿岸旁,城在碧水间是现在滹沱河畔的美丽景象。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滹沱河的生态变迁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②人类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

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④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要整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等重要文化资源,强化文物和非遗真实完整保护传承……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这(    )

①有利于展示文明大国形象,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延续历史文脉

③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6.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下列不属于全球性问题的是(   )

A.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B.世界维持和平的态势

C.恐怖主义、网络安全                          D.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17.“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累计开行超7.7万列,运送货物价值累计超过3400亿美元。这说明(   )

A.我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B.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C.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力量

D.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启示我们(    )

A.拥有广阔舞台就能实现远大理想

B.有了机遇就能实现人生梦想

C.青年的历史使命是编织梦想

D.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

19.2023年是中国倡导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十年来,参与共建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层级、全方位合作,成果丰硕。下列属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成果是(   )

A.联合国发布《2023年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

B.中国就日本核污染废水排放入海表示强烈谴责

C.中国创设的“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

D.中国、法国等15个国家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

20.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括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等)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茶工艺申遗成功(   )

①佐证了中华茶艺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表明中国茶艺文化已被各国人民喜爱和认同

③有利于助力与世界文化相交融,消除差异

④有助于我国以茶为媒,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23年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中国和中亚五国携手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其意义在于(   )

①中国同中亚国家民心相亲、理念相近、目标相契

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③为六国发展振兴增添新助力

④为地区和平稳定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建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

③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协商机制,释放更多创新活力

④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抵制盗版与剽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基层快递小哥宋学文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十余年里,他累计配送超过30万件包裹,行程超过32万公里,还惊人地实现零差评、零投诉。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一分热。”下列最符合此新闻主题的是(    )

A.文明有礼,态度谦和                          B.坚守职责,爱岗敬业

C.践行诚信,风雨无阻                          D.服务社会,力求回报

24.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他们见证了深化改革的“啃硬骨头”,参与了脱贫攻坚的“摆脱贫因”,亲历了抗击疫情的“披坚执锐”,成就了載人航天的“遨游太空”……青年一代,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B.青年已经成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C.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

D.个人理想只有融人共同理想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材料一  三秦账本显“隐忧”

西安市耕地、人口调查数据表(部分)

(1)从上表数据中你发现了哪些隐忧?6分

材料二  耕地“亮码”在行动(绿码)

从2018年开始,西安市用三年时间为耕地建立了“健康码”,赋码流程见下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耕地“健康码”的建立在耕地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材料三  耕地“兜底”保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感见》强调,要落实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资源人口与发展三者关系的角度简述“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性。6分

材料四  建设美丽西安,我是行动者。

小秦同学日常生活中的一天:

废水利用:洗漱后,把废水收进,收集起来冲马桶。

光盘行动:用餐时准备适量的食物并吃干净。

公交出行:上下学,乘公共交通工具。

节约能源:看电视时调低屏幕和家中光源亮度。

(4)小秦同学的做法进行了什么理念?除以上行动外,请你为建设美丽西安再支一招。6分

26.冰雪之约如期而至,希望之火生生不息。北京冬奥之旅,见证了一朵雪花的浪漫故事,承载了世界相拥、携手前行的美好未来。

【打动人心的瞬间】

北京冬奥会,中国人的诗意与浪漫得以尽显,打动人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冬奥会缓缓拉开序幕。一年四季,节气流转,古诗词里的“时间美”,晕染成了无数美妙的画面,隽永而智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开幕式上,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污而下,这是对中国母亲河的浪漫想象和赞美。黄河之水缓缓冰冻……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

昔我往矣,杨柳侬侬

闭慕式上,舞者手捧发光柳枝,轻盈缓步进入场地中央,无数道绿色的光升起来。人们在绿意中徜徉,缅怀和爱意久久不绝,生生不息。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式浪漫”为何如此打动人心。2分

【强大的精神力量】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李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委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购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車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冬奥精神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4分

【宝贵的冬奥遗产】

北京冬與会、冬残典会筹办的影响远不止赛事本身,还留下了物质、文化等宝贵遗产。

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从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到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 亿,冰雪运动在中国打破地域和季节限制快速推广。校园冰雪运动莲勒发展。

冬奥场馆充分利用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不少场馆向游容开放,这些场馆不仅属于运动员,更属于热爱运动的每一个人。

(3)从上达材料中任选其一,为如何充分利用好冬奥遗产提出合理建议。6分

【携手同行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领兴花束,没有采用传统鲜切花,而采用非物质文化道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钩编而成的线线花束,是名副其实永不调谢的“绒耀之花”。上千来“绒耀之花”由全国多地民间手工艺人和残疾手工艺人,耗时近5万小时完成。

在北京,来自10个城区的1150多名残疾人、一些志愿者和残疾人家属参与制作花束。她们中有坐在轮椅上的脊髓损伤者,为了不耽误时间,她们少吃饭少喝水,减少上丽所;为防止长久不动造成压疮,她们趴在床上编织。虽然加班加点,手上生出老茧,克服比正常人更多障碍,但她们没有怨言,倍感自豪。

在上海,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巧手妈妈公益坊”团队队钩编4400朵玫瑰。80岁的“巧手妈妈”说,“一想到我们亲手织的花能“飞,到世界各地去,被外国友人看到这门中国手艺、民间瑰宝,我就觉得自己为艺术的传播、为北京冬奥会作了贡献,感到非常荣幸。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说“绒耀之花”背后的故事给你的启示。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3000多个合作项目,修筑了一架架“连心桥”,一条条“致富路”,一个个“发展港”,一座座“幸福城”,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国策、理念、时代主题?请填写下表内容。2分

2023年3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下面是讲话摘录:

摘录一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摘录二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所有国家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不懈努力!

(2)结合摘录一,谈谈你对“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理解。2分

(3)阅读摘录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向世界提出了哪些方案或主张? 8分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认识。

B:依据教材内容,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法治思想,B说法正确;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要坚持依宪治国,A说法与题不符;

C: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C说法与题不符;

D:全面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九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模拟培优卷(统编版 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91212.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