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考点专题训练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一、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
①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②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④要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我们之所以维护国家利益是因为( )
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②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③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苏丹安全局势持续恶化,中国军队于北京时间4月26日派海军舰艇赴苏丹接运撤离我在苏人员。截至27日,已有1300多名中国公民安全转移,有的已搭乘中国军舰、船只离开苏丹,有的正在离开途中。中国的撤侨行动表明( )
①我国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 ②国家利益要完全服从于个人利益
③人民利益依靠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维护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我们之所以维护国家利益是因为( )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③国家利益只要反映人民利益,就能得到实现
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这段歌词反映了( )
A.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完全冲突的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区别
C.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
D.国家利益与我们中学生无关,那是成年人的事
6.根据所学知识,小明同学绘制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图(图1),老师对此图略作调整(见图2)。老师做这样的调整,想要告诉我们( )
A.国家利益至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C.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
D.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区别
7.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防护工程学家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一头白发终不悔,为中国建起一座打不烂的地下钢铁长城。他的事迹诠释了( )
A.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B.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C.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
D.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8.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证。下列举措属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是( )
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以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香港国家安全法》颁布和实施,打击“港独”势力,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折
③“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④抵制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品以保护民族品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是因为( )
A.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责任
B.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C.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D.我国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0.2022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1357.87亿斤,位居全国第二,比上年增产49.03亿斤,增长3.7%。这意味着,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再次迈上1350亿斤台阶,为端牢中国饭碗、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河南力量。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 )
A.有利于增加本省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同步富裕
B.展现了河南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新担当新作为
C.说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国人厨房”的美誉名不虚传
D.是河南省加大惠农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坚持质量兴农的结果
1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十一部分标题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强调了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阐述等问题。对国家安全观我们要有科学认识( )
①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
②国家安全等同于社会治理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④国泰民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设立每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我国设立这一教育日的原因是( )
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②国家安全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④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山河无恙,你我相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人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
A.树立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
B.严厉制裁破坏分裂国家的行为
C.心系国家,舍弃一切个人利益
D.积极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14.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王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崖壁上刻画名字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王某二百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本案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没有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义务
B.王某的行为已构成行政违法行为
C.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王某应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15.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校开展主题班队会、辩论课等活动,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夯实国家安全教育基础。维护国家安全,作为中学生要( )
①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②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余种。依法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对广大公民提出了新要求。公民应( )
①构建我国生物安全法律体系,并严格遵守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严厉打击非法物种引进行为
③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④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做维护生态安全的主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2年10月11日,新华社媒体报道: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其中中国高度里面谈到“中国的发展达到崭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高到超过1.2万美元,多年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除此之外,我国取得的成就还有( )
①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
②教育科技事业有了巨大进步,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③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④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2022年,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战疫情、抗大灾、稳经济、闯难关、应变局、化危机,我国经济总量突破达到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 )
①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②正确看待和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③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存在的问题无关紧要 ④既看到祖国发展的成就,又要正视发展中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下列名言、诗句与此表达寓意一致的是( )
A.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路虽远,兴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致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这句话说明了( )
①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②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④只有劳动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某同学在课上回答问题时引用了三句名言:“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由此可以推测,此时课堂上正在探讨的主题是( )
A.学会调控情绪 B.加强自我防范 C.实干创造未来 D.平等对待他人
2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小丽周末在妈妈指导下完成了炒菜环节。看到自己烹饪的菜得到家人肯定时,她非常高兴。她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也理解了长辈们为家付出的辛劳。可见( )
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幸福的源泉
②经常参与劳动,利于培养劳动意识
③在劳动过程中,可以培养良好品质
④劳动技能很重要,难度越大地位越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3.徐淙祥,现任安徽省太和具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从20岁开始,他就在村里从事粮食生产,他一直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从日常劳动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乡亲们熟悉又好用的种粮宝典。2023年3月,徐淙祥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徐淙祥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 ②热爱劳动,提升实践能力
③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 ④弃学从业,实干报效祖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他们能铸大国重器戌卫国家安全,能开科研先河引领创新潮流,能造万千产品繁荣一方发展……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国总工会隆重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和个人。此举旨在( )
①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高树劳动价值、激发奋斗热情
②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
③激励人们投身实践,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④说明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是生存基本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25.小磊家村子附近有一处军事基地。一天,小磊看见两名男子在村口徘徊,形迹可疑,便迅速向有关部门做了报告。经查,其中一名男子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机密。
判断:
理由: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广西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曾是名大学生村官。一次走访,她看到乡亲三人分吃一碗粉,下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经历三次失败后,她自掏腰包,免费提供稻谷肥料,发动村民种紫黑香糯,终于大获丰收。“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大苗山养育了我,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十多年后,从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看着家乡的巨变,杨宁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生命的意义”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角度,说说杨宁事迹对你的启示。
27.安全发展筑基石
材料一
看到以上信息,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同学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小秦: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当前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小路:维护国家安全,要依靠法治,同时每个公民也必须积极参与。
(1)请分享你认同以上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2)请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确保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建言献策。(答出一点)
28.材料一 劳动课正式成为了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学生定期参加校园包干区域的保洁和美化。一天,九年级(5)班同学们在课间参加卫生区扫除,眼看就要上课了,卫生委员催促大家时,小张理直气壮地说:“参加校园扫除最有意义,耽误课堂学习也没啥”。
(1)你同意小张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 为保障广大同学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近日,宿迁市教育局组织专门团队深入学校,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知识讲座。
(2)上述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哪一特殊保护?对守护生命有何启示?
29.学榜样,悟精神,见行动。今天,让我们走进时代楷模、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的故事。根据以下材料,作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18岁的张黎明中专毕业后入职国网天津电力,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力巡线工。35年如一日,张黎明扎根电力抢修一线,从普通电力工人到全国劳模再到“时代楷模”,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电力行业百名电力工匠等,成长为一名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有温度的“群众身边的维修好师傅”。
(1)学习张黎明的经历,说明劳动的价值何在?
材料二 “好,我马上到!”是张黎明的口头语,也是他对人民的承诺:只要线路未巡查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天气,他都坚持职守;为使瘫痪老人制氧机不断电,他架设20米长的入户供电线路,完成特殊供电服务;为居民印制服务卡,与老弱孤残人士长期建立爱心服务热线。2007年,国网天津电力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以来,坚持深入社区、企业、村庄、校园、医院等开展志愿服务万余次。
(2)学习张黎明的事迹,谈谈你如何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30.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享誉中华大地,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某校组织“学雷锋我行动”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学语录·悟道理】
(1)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阐述雷锋语录一和语录二包含的道理。
活动二:【读故事·我践行】
(2)故事中的雷锋,他身上哪些优秀品质感动了我们?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雷锋是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利益。
①②:依据教材知识,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观点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故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C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