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地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活处处有地理,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地理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 )
A.大小 B.质量 C.形状 D.海陆分布
2.下列物品中,便于用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是( )
A.纸盘 B.纸杯 C.魔方 D.乒乓球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所在纬线的长度是( )
A.6371千米 B.5.1千米 C.4万千米 D.4万米
4.图阴影区域位于( )
A.中纬度 B.西半球 C.北温带 D.南半球
读经纬网示意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5.甲地经纬度是( )
A.40°N,60°E B.40°S,60°E C.40°S,60°W D.40°N,60°W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纬线最长 B.乙地位于丙地西北方
C.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D.丁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龙卷风,龙卷风始发地A及运动方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9°S,112°W B.29°N,112°W
C.29°S,112°E D.29°N,112°E
8.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月全食是指太阳、地球、月球在运转过程中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地球的阴影投射到月球表面的天文现象。2022年11月8日晚,呼和浩特市某学校举办了以“师生共赴月球之约探索提升实践素养”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下图为一位同学观测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当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是( )
10.同学们根据图可以推测(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11.关于月全食现象的观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晴朗的夜晚观测效果最佳 B.可以用肉眼直接进行观测
C.观测地应选择灯光明亮的地方 D.观测地应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30°N,30°W) B.(30°N,30°E)
C.(30°S,30°W) D.(30°S,30°E)
13.关于乙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极圈上 B.位于甲点西南方 C.位于西半球 D.位于北温带地区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地球是一个( )
A.半径为6371千米的正球体 B.周长为4万千米的正球体
C.两极稍鼓,赤道略瘦的不规则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5.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过南北两极点的线圈
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7.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③地球自转原理④地球公转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
①昼长夜短②天寒地冻③作物生长旺盛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如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今年2、3、4月每月的23日,在我国某城市同一位置拍摄的日落前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三张照片显示日落时刻越来越晚,说明拍摄期间当地( )
A.白昼逐渐变短 B.白昼逐渐变长 C.气候逐渐变冷 D.天气阴晴不定
20.照片中不同日期日落时刻不同,是因为(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形状
21.3月23日拍摄时,太阳恰好在正西方。推断2月23日、4月23日拍摄时太阳的方位分别是( )
A.西北、西南 B.东北、东南 C.西南、西北 D.东南、东北
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广场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23.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24.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25.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验、空间搭载试验和科普教育等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酒泉( )
A.昼夜平分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夜
27.“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结束6个月驻留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8.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进步②尽快实现星球移民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④认识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十四节气和农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历中,闰二月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则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2023年闰二月出现的时间是3月22日至4月19日。在闰二月中,有且仅有一个节气。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今年春分是3月21日,在闰二月中出现的节气是( )
A.惊蛰 B.春分 C.清明 D.谷雨
30.在闰二月期间,遂宁( )
A.农民忙于收割水稻 B.同学们发现天亮得越来越早
C.餐桌上摆满了粽子 D.正午学校旗杆影子越来越长
第Ⅱ卷
二、解答题(共40分)
31.【实践出真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让我们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器材准备】乒乓球、粗铁丝、量角器等。
【制作过程】
步骤一:确定赤道和两极并绘制纬线。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离赤道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为南、北极点。如图a,以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一条纬线。
(1)请在图a中用阴影表示低纬度地区的范围。
步骤二:做地轴。
(2)如图b所示,请指出用粗铁丝制作地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步骤三:组合固定。将乒乓球固定在地轴中间,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如图c。
(3)若要自制地球仪内容更加丰富,可在其表面绘制哪些地理事物?
【实践应用】
(4)除上述器材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地球仪?
(5)说一说自制地球仪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32.益阳市某中学地理老师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特设计了如下地理演示实验方案(见下表),请根据地理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 |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 ||
实验原理 | 地球自转规律 | ||
实验方法 | 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 | ||
实验器材 | 地球仪、透明球体、集束手电筒 | ||
实验步骤 | 注意事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果 |
步骤1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透明球体,透明球体转动或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 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透明球体或地球仪,其他人观察并做好记录。 | ① | |
步骤2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地球仪不转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 ② | ||
步骤3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与变化。 | ③ | ||
实验结论 |
(1)请写出每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请写出实验结论(本演示实验所揭示的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道路照明系统启闭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1.伞面是个半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两者局部有相似之处,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形状,C正确;此实验无法探究地球的质量、大小、 海陆分布,ABD错误;故选C。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乒乓球是圆形球体,故便于用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是乒乓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C 4.B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