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
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二单元(统编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在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所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 )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C.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改革开放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彩电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手机、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我国的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强调,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A.说明我国人民健康水平非常低
B.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C.符合同步、同时富裕的根本原则
D.能迅速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4.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成为历年“两会”热词,下列事件直接体现增进民生福祉的是( )
①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落地执行,41种药品平均降价58%
②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③湖南锚定农业强省目标,实施千万农户增收致富工程
④长沙2024年新增基础教育优质学位9万个以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坐标系中,横坐标X表示国家创新水平,纵坐标Y表示国家高质量发展,能正确体现二者关系的坐标系为( )
A.B.C.D.
6.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是因为( )
A.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经济结构
C.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
D.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第一生产力
7.下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2023年8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年7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网络卫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探索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
A.科技创新谱写新章 B.航天技术彰显实力
C.经济建设引领全球 D.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8.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它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根据材料,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 )
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新优势
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
③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适度扩大产业规模
④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前后的工作日记摘录:
◎1-2月,广泛调研,准备提交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3月5日上午,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下午,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中下旬,深入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以上内容反映了( )
①人大代表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授牌仪式在2024年3月15日举行。基层立法联系点把群众诉求“原汁原味”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作研究吸纳的参考,被群众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可见,基层立法联系点( )
①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新发展 ②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之一
③有利于广开言路,有助于民主立法 ④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漫画《参与》表明( )
①我国人民的意愿和要求都得到了实现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③在我国,公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④公民积极行使建议权,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11月30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权力机关公正司法 B.是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要求
C.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核心 D.保证了人民意愿得到充分表达
13.2023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了我国( )
A.国家主席权力最大,依法享有最高立法权 B.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
C.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实行良法善治`
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14.以下内容是出自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且解读正确的是( )
内容 | 解读 | |
① | 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 |
② | 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 |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③ | 加强立法工作,严格公正司法 |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④ |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 坚持发展全过程的人民民主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主题对话】以下是某市网络问政平台的相关记录,由此可知( )
①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②公民的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③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推进政务公开④政民互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为营造浓厚的法治校园文化氛围,某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开展主题讨论。下列情境符合主题的是( )
A.学校制定食堂管理规定强化食堂管理
B.监察委员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某医院领导进行调查
C.村民就拓宽道路向村“两委”提出自己的建议
D.县水务局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参与民主生活,塑造现代公民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参与民主生活,感知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做合格公民,你准备好了吗?
【关注热点时事我思考】
肩负人民的嘱托与信任,2020年5月全国人大代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首都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对接人民的法治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实实在在地写进了法律条文中,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1)请从民主与法治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哪些观点?(8分)
【参与民主生活 我践行】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九年级(1)班准备以“参与民主生活,塑造现代公民”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如果让你来发言,请把你的发言要点写下来与大家交流。(8分)
要求:
①仅需列出观点、要点。
②紧扣主题,恰当运用学科知识。
③层次清楚,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18.(17分)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4分)
材料二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首要热词。新质生产力在苏州实践中已在形成,并展示出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苏州走在全省全国向“新”前列:苏州产业完整,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6%,前瞻布局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创新资源密集,拥有中科院纳米所、中科院医工所、姑苏实验室、苏州大学、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吸引了大量高端科研人才;与此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存在的卡点堵点:科研发明专利落地转化少,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知识、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活力还没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
(2)根据材料,结合苏苏和州州观点进行综合辨析(13分)
州州:“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显优势,苏州发展面临新机遇,离不开创新。
苏苏:“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苏州发展面临新挑战,离不开改革开放。”
19.(19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某班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以下信息:
农关国本,粮系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我国国情、粮情,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涉及粮食安全的各个环节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为守好大国粮仓夯实了法治根基。
(1)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如何体现良法之治的?(8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2)你赞同谁的观点?运用相关知识,阐述你的理由。(7分)
■在成果交流展示环节,同学们分享了以下信息(部分):
同学甲 | 粮以地为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积极拓展耕地空间。盐碱地是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是我国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 |
同学乙 | 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
同学丙 | 我国14亿人口,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一餐就要浪费掉5万公斤粮食…… |
…… |
(3)结合以上展示成果,就“如何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主题,给出你的学习报告。(4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
参考答案
1. A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地位。
A: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所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故A说法正确;
B: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故B说法错误;
C: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故C说法错误;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