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2024年08月23日
资源编号 83217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08-21 中考 0 652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5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徐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各科试卷汇总
徐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各科试卷: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将塞外雪景写得广阔壮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州即将告别初中生活,老师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勉励小州,即使遇到朔风逆旅,也要永葆豁达的胸襟;他的好友用一句连续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君共勉;小州借用《虽有嘉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常常自我反思。

2. 根据语境作答

①应“水韵江苏”摄制组的邀请,“央视专题栏目”来到了徐州这座润泽古城。某中学文学社的学生小州,自发地为节目组写了一段文案:

②“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三月来,暖阳复,陌上花香开满路。”徐州,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水,正是徐州青秀的底色!徐州的水,         ,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徐州的水,         ,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    )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    )礴的力量;徐州的水,        ,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徐州的水,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当你走在这青山绿水的城市中,你会惊讶于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早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③一个“徐”字,道出楚风汉韵;一个“州”字,化为青山大河。“徐州,请君来!”

(1)小州感到有两个形近字拿不准,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州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诉说  陈述            B.相得益彰  交相辉映

(3)小州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小州记录横线处四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是灵动的  ②是宁静的  ③是壮阔的  ④是温柔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④③②①

(5)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徐州市某旅游平台公布了“徐州新十八景”,“汉文化景区”、“吕梁山景区”、“彭城七里景区”都榜上有名。其实自古以来,徐州就有“古八景”,如“黄楼胜景”“石佛朝云”“亭鹤清风”“秋风戏马”等,小州来到了戏马台,并以此景拟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

上联:叱咤变风云,七十战功寰宇少

下联:_____雄楚汉,__________

(供选词语:戏马、八千子弟、江东豪杰、万古兴、俊豪多、披靡)

二、阅读(55分)

(一) (17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乙】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节选自《孙武·孙子兵法》,有删节)

[注]①正合:以正兵抵挡敌人。②奇胜: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丙】

高祖自淮南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作歌,令儿皆和习之。沛宫,又名“歌风台”,今县治东南旧泗水岸,数毁数筑。明唐寅伯虎,尝游此台并赋诗于其画,诗云:“此地曾经王辇巡,比邻争睹帝王身。世随邑改井犹存,碑勒风歌字失真。仗剑当时冀亡命,入关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虽物是人非,伯虎慨之,甚矣!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奇 正 相 生 如 循 环 之 无 端 孰 能 穷 之?

4.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融亦以为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悉如外人

C. 数毁数筑               珠可历历数也

D. 故善出奇者             既克,公问其故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

(2)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6. 请赏析【丙】文古诗的最后两句。

7. 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乙】两文都写了战争,但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B. 【乙】文主张战斗时只要分散敌军兵力就能一招制敌,【丙】文虽未提及战争,但能感受到唐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C. 【甲】文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则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兵法的奥妙。

D. 【甲】文用苻坚的大败告诫我们不可骄傲轻敌;【丙】文中的“歌风台”,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筑此台以纪之。

(二)(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线上健身正在成为时下流行的运动参与方式,明星的示范参与进一步推动了线上运动的发展。今年爆火的刘畊宏现象,就是线上健身运动将持续发展的最好佐证。

伴随着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步伐加速,数字科技也为全民健身热潮不断赋能,更为运动健身提供更新的场景和玩法,更加有趣的、科学的、娱乐的智能项目、线上体验及虚拟运动、云端赛事。这些将更广泛地满足不同项目爱好者的运动健身需求,并激活更多人对运动参与的热情。此外,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促进了线上运动的不断发展。

(节选自“人民网”,2024年1月9日)

材料二

①2024年1月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2024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隆重开幕。

锣鼓助威,响彻云霄,寄语墙上,话语绵绵,登山队伍长达数十米,处处彰显着登高群众的热情。与线下新年登高活动相比,线上登高活动参与人数更多、形式更为多样。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携手运动社交App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线上挑战活动+社交话题传播”为活动主线,号召用户通过跑步、健走、骑行、登山等方式参与活动,共享新年登高的乐趣。

③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表示,2024年的全国新年登高活动以“登高迎新展未来,健康向上新时代”为主题,主旨是引导、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登山、徒步、户外健身休闲等全民健身活动,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之基,真正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1日,有删改)

材料三:

(摘自“人民网”2023年11月16日,《全民跑步健康报告》)

8. 请结合前两则材料,归纳“全民健身热”持续不断的原因。

9. 材料二中画线句可以删去吗?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

10. 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至少写出两点。

11. 小州说:“初三的学生也应该加强锻炼,可是课务紧,时间有限,很难坚持每天锻炼。”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话转变小州的想法。(不少于50字)

(三)(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小题。

寻石记

杨云新

①日头西斜,我和几位“石友”从晃晃悠悠的钢丝桥上过河,到达对岸的鹅卵石滩。我们就像孩子跳进了海洋球池,禁不住欢呼起来。

②这是川东宣汉县巴山大峡谷的河滩。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大大小小,挤挤挨挨,连成一片。经过河水的洗涤,鹅卵石光洁圆润,纤尘不染。石头的色彩、纹理、造型各异,吸引着我的目光。然而花了不少时间,我依然没寻着我期待中的奇石,心中无比失落。太阳落山,倦鸟彼此呼唤,开始归林,时间不早了,我们不得不打道回府,夜宿河岸上的宾馆。

③第二天一早,窗户才透进一缕曙光,我和同伴们便起床了,向位于下游几百米处的另一片鹅卵石滩走去。

④这里的石头有的圆润,有的棱角分明,走路得小心翼翼,走得快了,容易崴脚。我仔细分辨一个个石头,哪怕看似不起眼,也要捡起来翻来覆去地摩挲。“欲速则不达”,也适用于寻奇石。

⑤我们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拾起,放下,再拾起,再放下。当我来到石滩的最边缘准备转身上岸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块石头尖锐的一角露出沙滩达十厘米,它极光洁,上面似有字迹。我走过去,抓住石块,用力摇了摇,又就近捡了一块柳叶形石片,将石头刨了出来。

⑥石头正面呈三角形,每条边长约二十厘米,厚度七八厘米。在水边洗净后,石头泛着青幽幽的光泽,石痕凸凹错杂,凸者粉白,像阳文,凹者褐色,像阴文。石痕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字,是典型的汉字形态,行草结合。我反复查看,确认无人工打磨的痕迹。那运笔中带有飞白,富有灵动之感。上端的字,分明是上下结构,上部像土字头,下部暂时存疑。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下面那个字,大家异口同声,说是“子”。那一横,虚中有实,曲中有直,苍劲有力;一个“了”字,被拦腰插上一横。这时,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到了“老子”。再看前面那个字,那土字头上加一撇,下面的石痕犹如“匕”的变形体,上下结合,不就是个“老”字吗?我顿时兴奋起来,把石头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决定将这块五六斤重的石头抱回家。

⑦这块石头的出现,让我们迸发出更大的热情。我对“石友”们说,老子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按照老子所说的去做,定有收获。大家受到鼓舞,在石滩上各据一方,一言不发,专心致志,不遗漏任何一处。不一会儿,“石友”们陆续捡到了各自欣赏的石头,有的是造型石,有的是纹理石,千姿百态。

⑧回到城里,我第一时间翻开《汉语大字典》,查“老”字。从仓颉造字始,“老”字不断演变,字典罗列了13个字。逐一核对,石头上的“老”字与字典上的字形相当吻合。我又对照《巴人文字注略》,其中收集了川东流行的祭司文字三千多个,其中的“老”字,亦酷似石头上的字。继而请教达州市奇石协会的会长和宣汉县土家文化研究会会长、书法家协会会长三人,他们都认可这是自然天成的“老子”二字。于是,我便将这石头命名为“老子石”。

⑨“老子石”置于案头,日日与之相伴。看到它,我仿佛看到老子在周王朝的守藏室研读、整理汗牛充栋的文献,看到老子倒骑青牛走进函谷关,写出《道德经》,也想到“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心中便愈发宁静、澄澈。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12日,有删改)

12. 选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变化的,请按照提示,填写下面内容。

欢呼——(1)_________——(2)_________——受到鼓舞——宁静、澄澈

13. 句子赏析

(1)铺天盖地的鹅卵石,大大小小,挤挤挨挨,连成一片。(从词语运用角度)

(2)把石头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初生的婴儿。(从修辞角度)

14. 文中写道“欲速则不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5.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6. “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象形石、案石、趣石等,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文中的“老子石”就符合这一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从“老子石”的形态、名字的由来以及给人的特殊感受等角度,给这块“奇石”配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不超过100字)

(四)名著阅读。(10分)

【任务一】

17.  小州所在的班级组织名著阅读交流会,围绕《儒林外史》和《简·爱》展开了“我眼中的人物”关键词探究活动。下面是小州同学做的探究文档,请你帮他完善空缺的内容。

关键词、选段 相关人物、情节 探究艺术手法
活动一:关键词说人物“变”

选段:

①他接了衣裳、银子,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何以为报!意欲拜为盟兄,将来诸事还要照顾。只是大胆,不知长兄可肯容纳?”

②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这马纯上,选手何如?”他回道:“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他”是(1)__________,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但后来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了一个

(2)__________的人。

 

选段运用了(3)__________手法,表现了“他”对马纯上前后不同态度;突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批判了封建社会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及那个追名逐利,虚伪势力的社会风气。
活动二:关键词说“近朱者赤”

选段:

她在我身旁的地上坐了下来,胳膊抱着双膝,把头枕在膝盖上,她就静地坐着,像个印度人一样。

 

在罗沃德学校,当简•爱向(4)__________说起自己的悲惨遭遇时,她平静地安慰简•爱,并让简•爱逐渐成为一个温暖、善良的人。批判了封建社会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以及那个追名逐利,虚伪势利的社会风气。

 

选段是(5)__________描写,她教会了简•爱宽容,只要问心无愧,就不用在意别人眼光;把别人的爱看得太重,容易这么安迷失自我。

 

【任务二】

18. 毕业在即,语文老师组织大家从初中三年十二本必读名著中,挑选一本你最喜爱的名著做交流。

请你从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主题等方面,任选至少两点,为其中一部名著写一段汇报的发言稿。(不少于100字)

三、写作(63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徐州籍画家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且在这一爱好中获得了深刻的体会。如他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可见,有爱好,并专注于这一爱好,就能从中获得愉悦、深刻的体验。你一定也有自己的爱好,如阅读、绘画、书法、舞蹈、围棋、滑雪、发明创造……并感悟颇多。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低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

…………

参考答案

1. ①.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 不以物喜    ⑥. 不以己悲    ⑦. 默写能体现豪情壮志的古诗句即可,如会当凌绝顶    ⑧. 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⑨. 知不足    ⑩. 然后能自反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赢”“己”“凌”“沧”字形正确书写。

其中⑦⑧空属于拓展性默写。答案不唯一。只要表现豪情壮志的古诗名句即可。

示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5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https://www.0516ds.com/83217.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