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诗歌花园-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08日
资源编号 77659

第三单元 诗歌花园-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2024-06-06 四年级下册 0 960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1.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第一单元 乡村生活-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第二单元...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第三单元 诗歌花园

知识梳理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现宝,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本单元选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有冰心的三首短诗、艾青的《绿》、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虽然现代诗在教材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以往都是以单篇课文的形式,此次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呈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本单元教材从整体上进行了设计:四篇课文以学生熟悉的“母亲”和“自然”为中心意象,展现了现代诗饱含情感、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独特等特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现代诗的这些基本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帮助学生将零散模糊的认知清晰化,使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朗读是感受诗歌特点、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方式,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均设置了朗读诗歌的要求,“综合性学习”中还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了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诗歌情感。

《短诗三首》分别通过对美好回忆、大海和母亲的抒写,表达了诗人对童趣、自然和母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冰心(1900-1999),诗人、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片冰心在玉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体现了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几个主题——母爱、童心和自然。

《绿》这首诗描写了春回大地、满眼皆是绿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意盎然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艾青(1910-1996),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色彩是艾青诗歌的一大鲜明要素。艾青将色彩融入诗歌创作,使得艺术的视觉效果与诗歌的意象碰撞出独特又浪漫的美感和韵味,让诗歌的画面呈现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白桦》通过多个角度描写白桦高洁、挺拔的形象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白桦的喜爱与赘美之情。

叶赛宁(1895-1925),苏联田园派诗人。代表作有《扫墓日》《安娜·斯涅金娜》等。叶赛宁善于采用奇妙、贴切的比喻与想象,为意象和情感注入别样的风情,让诗歌呈现自然又浓郁的奇特魅力。

《在天晴了的时候》描绘了天晴后诗人在小径上看到的种种美景,展现了不同景物的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对自然的热爱。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我的记忆》《雨巷》等。戴望舒的诗歌具有朦胧的意境美,文字柔美生动,在形象的扦情和表达中,诗人的心绪和情感自然而然得以展露。

考点讲解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常考问法

(示例)通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2答题方法

主题阅读

一、阅读诗歌,完成题目。(17分)

春的消息

金  波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

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

去聆听春天的欢笑。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捉住它,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芭。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寻找诗歌中的意象】

1.送走了寒冬,我们迎来了美丽的春天。诗歌中的哪些事物在向我们传递着“春的消息”呢?请用“○”在诗歌中圈出来。(4分)

【品味诗歌中的情感】

2.第 1小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之情。(2分)

3.用“_______”画出诗歌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处内容。这处内容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成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看到第一只蝴蝶飞,它牵引着我的双脚。我高兴地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仿写大赛】

5.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景物在向我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请你仿照诗歌第4小节,写一写。(4分)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认得我吗?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1分)

色彩的旋律(节选)

[智利]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疯狂的蓝,疯狂的绿,

亚麻生长吐芳。

绚丽的湛蓝,

像是起伏的海浪。

 

蓝色消退的时候

绿色跳跃而上:

首蓿(mù xu)的绿,橄榄的绿,

还有柠檬绿的欢畅。

多么漂亮!

色彩多么奇妙!

柔和的红,鲜艳的红,

玫瑰和石竹竞相怒放。

绿色投降的时候,

红色就昂然登场。

 

他们相继翩翩起舞,

说不上谁跳得最棒,

红色跳得太炽烈,

仿佛要把自己烧光。

多么疯狂!

色彩多么美妙!

1.通读诗歌,回答下列小题。(4分)

(1)诗歌中提到的色彩分别对应哪些事物?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

色  彩 事  物
亚麻、海浪
绿

(2)下列哪个词语最符合诗人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心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首诗歌?(2分)(  )

A.惆怅迷惘 缓慢      B.欢欣鼓舞 激动

C.恐惧绝望 激动      D.宁静平和 缓慢

2.下列对诗歌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   )

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色彩更迭的过程。

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色彩更迭的过程。

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出绿色和红色所代表的不同情感

3.蓝、绿、红先后登场,色彩多么奇妙!“他们相继翩翩起舞,说不上谁跳得最棒”一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种颜色?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分)

【材料一】

诗歌中的西湖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于是,西湖又多了“西子湖”的别名雅称。【材料二】

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十景之一,是以苏堤的长堤六桥、桃红柳绿为主体的跨湖古堤景观,观赏内容包括堤桥本身“烟柳画桥”景致,以及沿堤漫行时如画般逐渐展开的湖山胜景。

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正任杭州知州,淤塞日久的西湖,得到一次大规模的疏浚(jùn),清挖出的淤泥,用来堆筑成一条纵贯西湖南北的长堤,堤上辟六桥,沿堤植柳、桃。尽管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这条长堤经历了巨大变化,但是堤称呼始终如一——-苏公堤,简称“苏堤”。

从古至今,苏堤一直被认为是观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水光山色的最佳地带。【材料三】

念念不忘的西湖

北宋元祐六年(1091)苏轼任颍(ying)州(今安徽省阜阳市)知府,多次上书建议废除劳民伤财的八丈沟工程,并向朝廷请求将修建八丈沟的人、财、物用于疏浚治理颍州西湖。治理尚未完工,苏轼被调往扬州后,他仍关注颍州西湖的治理进程,写下多首诗作。如“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颖谁雌雄”

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抵达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城西也有一个湖,景色秀美,不过这个湖本来有名字,叫作丰湖。苏轼寓居惠州,发出“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的赞叹。

【了解材料内容】

1.阅读三则材料,请你为这篇材料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 (2分)

2.阅读【材料一】中的诗句,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对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3.下列对苏轼和西湖的关系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苏轼借鉴疏浚杭州西湖的经验,后又完成了对颍州西湖的疏浚。

B.即使离开杭州,苏轼也对西湖念念不忘,写下了赞叹西湖的诗句。

C.疏浚西湖是苏轼在杭州为官时的重要政绩,西湖也因苏轼增添了美景。

D.人们将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体现了人们对苏轼疏浚西湖的纪念。

【感受苏轼魅力】

4.请阅读【材料二】,概括苏轼面对淤塞日久的西湖的做法,完成下面的框图。(3分)

5.假如杭州市想要为苏轼颁发纪念奖杯,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仿照示例,为苏轼设计奖杯,并任选一个奖项,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吧!(4分)

设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其所写诗句多蕴含着他丰富的情感。回想课本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苏轼写过的诗句,请写出一首,并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对比阅读。(11分)

选文一绿(节选)

艾 青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选文二 绿(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

参考答案

一、春的消息

1.树 鸭 蝴蝶雏菊 绿苞 溪流田野  小草

2. 盼望整整

3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溪流 春天到来后溪流解冻、淙淙流淌的景象

解析:考查评价表达效果的能力。先找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再联系诗歌,体会表达效果。通读诗歌,找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如“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这个句子将“溪流”拟人化,通过“唱歌”“奔跑”这两个动作可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流”的活泼,展现了春天到来后溪流解冻、淙淙流淌的景象。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1.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诗歌花园-2023-2024学年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梳理及主题阅读 https://www.0516ds.com/77659.html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感谢长期关注、热爱本站的朋友!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