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
第二单元“提出问题”
阅读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大自然中茂密的森林、高高的蓝天、浩瀚的大海……都蕴藏着无穷的奥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奥秘被人类解开,但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
本单元将带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科技,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课文时,一边阅读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琥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飞向蓝天的恐龙》默读课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尝试解决。知道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依据,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大致过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感受纳米技术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体会“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含义。《千年梦圆在今朝》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最新成就,体会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1.阅读有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查阅资料法
查阅资料法,即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比如:“《琥珀》一文中,作者由琥珀假象几万年前的事情”,看似不合理,但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琥珀形成的时间大约为几万年。
2.阅读有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法
联系上下文法,即联系上下文的关键词句,解决疑难问题。
比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有这样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中点睛之笔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先联系上文19世纪提出假说但缺乏证据,再联系本句20世纪末的重大发现——获得有力证据,即可理解疑难句意。
3.阅读有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
4.阅读有方法——解决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人
知识点补充: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类别 | 判断标志 | 举例 | 作用(答题规范) |
举例子 | 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常含的词语有:比如、例如、譬如、据说 |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举例子、列数字) |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列数字
|
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列数字、作比较) |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等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
作比较
|
将说明对象与另一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句中常含有“比” “而”“相对于”“也”“较……相比” |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作比较) |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打比方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象说明,常含的词语有“像……”“仿佛…”“如……”“犹如……” | 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打比方) | 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 |
一、阅读理解。
蝉
①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蝉就占据了我屋子前的树。屋里我是主人,屋外却是蝉的天下。
②我喜欢观察蝉脱壳。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③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④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
⑤雄蝉是天才的乐师。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每年夏天,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夕阳西下时,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无论饮水的时候,还是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奏。
⑥蝉的视觉非常【灵活 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看得见,只要看见有什么东西来了,蝉就停止演奏,悄悄地飞开了。
⑦蝉的听囊在体内,即使喧哗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站在蝉的背后,你尽管拍手,吹哨子,高声讲话,它都满不在乎,仍旧【镇静 平静】地演奏它的音乐,好像没有事一样。
⑧有一回,我借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安好引线,搁在门外的树底下,还把窗户打开,怕把玻璃震碎。砰!土铳响了,可是乐师们照常演奏它们的音乐,没有一个表现出受到惊扰的样子,乐声的音调和音量都没有丝毫变化。第二枪跟头一枪一样,对乐师们同样没有什么影响。
⑨我想,经过这次试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蝉的?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图。
3.阅读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这里运用了连续的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 动作)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是进行细致地观察才会有这样准确的表达。
4.阅读时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下面是一个学习小组的问题清单,请你先从提问角度给问题分类(填序号),再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提出问题。
A.针对内容 B.针对写法 C.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
问题清单
问题1.“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这句话中的“大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 问题2.蜜蜂、蜻蜓、蝴蝶也像蝉一样有听觉吗?它们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一样吗?( ) 问题3.第③自然段中,“我”为什么说蝉脱壳时是在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 |
阅读短文后,我还可以_____________(填序号)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我”观察了蝉的幼虫蜕皮,蜕皮的顺序是: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腹部。( )
(2)“我”用土铳做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蝉的视觉。( )
二、阅读理解。
奇异的激光
①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也是一种奇异的光。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军事、信息等各个领域。
②激光是最快的刀。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我们都知道,钻石是世上最坚硬的东西,想在钻石上打个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激光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③激光刀不仅可以在钻石上打眼,还可以给病人做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疼痛,还能防止感染。激光刀已经大量用于切除肿瘤和赘物。【A处】
④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准的尺。它测出的距离非常精准,误差仅是其他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因而被广泛用于地形测量、战场测量。建筑师建房、造桥、筑路、打隧道用它画线、吊线。气象工作者用它测量云层高度。【B处】
⑤激光还是最大的书。激光光束可以聚集到直径小于1微米~1毫米的千分之一的面儿上,烧刻出“凹坑”,计算机技术会把许多许多的凹坑转化成可以读取的信息,这就是激光存储技术。我们平时使用的光盘,就是激光存储信息的载体。一张普通的光盘能装多少信息呢?以我们的语文书为例,按照每页500字计算,一张光盘的容量,相当于20多万本语文书,得用半间教室装!【C处】
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光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它必将在未来为我们照亮科学、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6.文章围绕“奇异的激光”介绍了“最快的刀”等三个方面的应用,联系短文填一填。
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见闪光灯一闪,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中的“一……就……”写出了激光之锋利。( )
(2)用激光做的尺子可以做到无误差。( )
(3)用激光刀给病人做手术,病人就没有疼痛了。( )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张普通光盘的容量很大。( )
8.想一想泡泡中的问题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提问的,再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类: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
第二类: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
第三类: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1)问题①和问题②都属于第_____类问题,我能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从其他两个角度提出问题,我提的个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飞机、导弹、坦克、舰艇、火炮用上它,大大提高了瞄准的精度。”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放在哪处比较合适?( )(填序号)
A.【A处】 B.【B处】 C.【C处】
三、阅读理解。
“玉兔号”月球车
①“玉兔号”月球车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辆月球车。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嫦娥怀抱玉兔,玉兔被赋予纯洁善良、敏捷、聪明等多种特质。经过全球征名后,我国首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
②“玉兔号”月球车的相貌很威武。这个月球车呈长方形盒状,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千克。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它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它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此外,它还有一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的制作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之一,十几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
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它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20度的斜坡、高于20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2米的撞击坑,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高速度。它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摄氏度的温差。
10.短文写了“玉兔号”月球车哪几方面的内容?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
“玉兔号”月球车:名字由来—— —— ——
11.下列关于“玉兔号”月球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首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兔子。
B.“玉兔号”月球车有一双灵巧的“胳膊”,可以导航或进行前后方的避障。
C.月球上的极端环境导致科研人员研制月球车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D.“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能快速行驶。
12.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最高速度200米每小时。”句中“最高”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第②段画“﹏﹏﹏”的部分和链接材料,想想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玉兔号”月球车的车身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底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顶部有地月对话通讯天线、导航相机和避障相机,车身前端有一只机械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河狸建筑师
①嘘,小声点,别惊动了河狸先生。
②这儿是新疆北部的布尔根河下游,沿岸长着茂密的苦杨、土伦柳和香蒲草,浅浅的水边生出一丛丛水葱。四周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一丁点儿声音。河狸先生就喜欢这样的环境,它要在这里安家了。
③它首先选择了一处溪流,和家人一起修建水坝。修水坝需要木材,这个好办,就地取材就行了。河狸先生是优秀的伐木工,它那强大无比的门牙,能轻而易举地啃倒碗口粗的大树,再把树啃成几截拖进河里,作为大坝的框架;然后找来树叶、泥土,填塞其中的缝隙。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劳作,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坝就完工了。
④这个水坝能使附近的水位上升一米左右,从而把溪流改造成宁静的小水库。即使枯水期到来,水面也不会明显下降。有了这样的小水库,河狸先生终于可以放心修筑自己的家了。
⑤它的家建在哪儿呢?
⑥河狸先生把家修筑在河岸边。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大门”是藏在水面下的。进了“大门”,有一条三四米长的通道。通道是斜着往上的,这样河水就不会漫进家里。通道的尽头离地面有二三十厘米。在这里,河狸先生修建了好几个洞穴,那是它和孩子们的“卧室”。卧室里铺垫着柔软的树皮,住着相当舒适。通道上方,还钻了一个通向地面的小孔,作为透气的天窗。窗口覆盖着草根和树枝,非常隐秘。
⑦河狸先生能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精心建造自己的家,不愧是动物世界中出色的建筑师。
15.河狸先生是怎样精心建造自己的家的?请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16.河狸先生的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至少三个词语来形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对河狸先生有两个赞誉:“优秀的伐木工”“出色的建筑师“为什么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请写出理由。
“优秀的伐木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色的建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四(1)班的同学读了文章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们归归类,看看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提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①河理先生一般会把家选在什么地方呢?( )
②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③文章的第⑤节是设问句吗?可以省略吗?( )
④河狸先生的卧室长什么样?( )
我也来提问:四(1)班同学的问题。大多是针对课文内容和文章写法来提问,请你根据文章得到的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一个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3段中说“筑坝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好在它不是孤军作战,每位家庭成员都会全力以赴,共同分担”,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动物的睡眠
①大多数动物的睡眠姿势都是长期演变而来的,因为动物睡觉的时候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它们会寻找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②蝙蝠是夜行动物,终日倒吊着睡觉,用翅膀把自己包裹起来,远远看去,就像黑色的塑料袋。食蚁兽蜷着身体睡,并且把尾巴盖在身上,就像一块厚厚的毯子。树懒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懒的动物,它们都是挂在树上睡觉的,好像一丛枯叶似的。猴子总在树上睡觉,入睡时把头藏在两腿之间,两臂紧抱住树干,缩成一个圆球,与树干融为一体。刺猬睡觉时,全身都会缩成一个圈,只露出鼻孔透气,身上的尖刺也会全部竖起来,像一个坚硬的榴莲,所以在刺猬睡觉的时候,没有动物敢去碰它。
③各种动物睡眠的时间也不一样。蝙蝠能够很容易地进入持续20个小时左右蛰伏状态的睡眠;大象一夜只睡2~3小时;羚羊只睡1个小时左右。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哺乳动物睡觉时间的长短和睡得好不好,同动物的体重及其所处的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小动物比大动物睡的时间长些,捕食其他动物的动物比被捕食的动物睡得更踏实些。
20.选文分别介绍了动物睡眠的________________和睡眠的________________ 。
…………
参考答案
1.灵活 平静
3.动作 把蝉脱壳的过程写得细腻生动
4.B C A A 文中的试验揭示了什么现象?
5.√ ×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