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专题03 比较类选择题
中考历史中的比较类选择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类题型有助于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比较类选择题在题干中通常会明确标出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角度,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比较。其次,比较类选择题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广泛,可能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1.理解比较对象:对比较的对象进行深入理解,包括它们的历史背景、性质、影响等方面。
2.分析异同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比较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找出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注意题干要求:题干中通常会明确指出要求比较的内容,如“相同点”、“不同点”、“相似之处”等。考生需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回答,不要偏离主题。
4.排除干扰项:在选项中,往往会有一些干扰项,它们看似与比较对象有关,但实际上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生需要通过仔细分析和比较,排除这些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
4.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古猿头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现代人头像”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6.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7.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 间 | 1770年 | …… | 1821年 |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 40% | …… | 16.1% |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 24% | …… | 31% |
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角贸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9.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学生在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时,对两次战争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B.都受到外国势力干涉
C.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10.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11.如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力织布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12.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13.比较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某同学增制了如下表格,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项目 | 美国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开始标志 |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文献 | 《独立宣言》 | 《人权宣言》 |
性质 | ① |
A.资产阶级改革 B.社会主义革命 C.思想解放运幼 D.资产阶级革命
14.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5.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 措施 |
秦朝 | 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
唐朝 |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
明朝 |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
清朝 |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16.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7.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8.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下表)。
世界古代史的大帝国 | |||
亚历山大帝国 | 西罗马帝国 | 阿拉伯帝国 | 拜占庭帝国 |
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9.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 不平等条约 | 中国人民抗争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 | 邓世昌壮烈殉国 |
八国联军侵华 | 《辛丑条约》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小明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从中可看出( )
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稳尼”的封号;
1727年,清制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年,清朝颁布《饮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A.清朝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B.清朝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
C.清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22.从下面材料中可归纳出中国古代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重视科举
23.对比和归纳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下列是两位同学对两个“帝国”的表述,据此,有关它们的共同点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都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B.都因为封闭保守走向衰亡
C.都建立起地跨亚、非、美三洲的大帝国 D.都创造了兼收并蓄的文化
24.借助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如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1684年 | 签订《尼布楚条约》 | 1727年 | 设置伊犁将军 |
设置台湾府 | 1689年 | 设置驻藏大臣 | 1762年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统治危机的加剧 D.清朝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
25.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主题是( )
A.列强的侵略 B.侵略与反抗 C.近代化探索 D.中国人民抗争
26.利用表格对同类事件进行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所列事件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
时间 | 历史事件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59年 | 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
1960年 |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
1999年 |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A.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7.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下面与其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启蒙运动 D.光荣革命
28.比较对照式学习历史很有效的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后,整理归纳出了三者具有以下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使农奴或者奴隶获得了解放 ②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③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发生或开始于在19世纪60年代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9.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课堂上同学们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受到美国的侵略 B.都采用了暴力斗争
C.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D.都取得变法的成功
30. 1859年、1910年美国部分粮食作物产量比较(重量单位:千蒲氏尔)据表推知,当时的美国( )
年份 | 小麦 | 玉米 | 燕麦 | 大麦 |
1859年 | 173105 | 838793 | 172643 | 15826 |
1910年 | 625476 | 2852794 | 1106162 | 1424 |
A.种植园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B.国家统一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C.东部农业发展速度超过西部 D.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31.运用表格归纳比较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你完善如表格中的“★”( )
主题:★ | |||
项目 | 新中国成立前 | 改革开放前 | 改革开放以来 |
交通 | 很落后 | “自行车王国” | 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
衣 | 百姓衣衫褴褛 | 凭布票购买、色彩样式单调 |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
…… |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国防力量的强大
32.关于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下列表格内容的比较材料表明( )
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畜牧 | 生产力、生产方式 |
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使用金属、工具城市功能完善 | 农业进步、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城市 |
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石碑上出现统治者,印章上的人拥有宗教、军事权力 | 阶级分化、城市国家、宗教和社会意识体系 |
A.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
C.其客观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D.交流互动中产生了文明
33.下表是某个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数据比较表。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发展占绝对优势 B.南北方经济竞争激烈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影响 D.北方经济发展更符合历史潮流
34.比较分析法是指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作出正确评价的方法。通过下表的比较分析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改革 | 内容(部分) | 作用 |
新经济政策 |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迅速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
罗斯福新政 | 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
A.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B.坚持对外开放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强大动力
C.社会制度总是在不断的革命和斗争中不断完善
D.提升人民幸福感是推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35.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这说明( )
印第安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他是一个恶魔 |
欧洲人:他“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他是一个功臣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使“两个大陆相遇” |
A.立场不同导致认识迥异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识特别地客观公正
C.不同观点都需史料实证 D.欧洲人与拉美国家民众具有民族主义情绪
36.如图所示为某历史老师绘制的儒家思想地位在封建社会不同阶段的变化坐标轴示意图。AB处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动荡使学术思想活跃 B.科举制创立并得到了发展
C.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D.八股取士并提倡尊孔崇儒
37.下面是后人对隋朝大运河的不同评述,据此关于大运河的开通理解最准确的是( )
皮日休:“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李敬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
A.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B.促进了南北间交流
C.应一分为二来看待 D.应持完全肯定态度
38.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手工业生产分为两大类(如下表)。这反映了( )
类别 | 器物 | 作用 |
奢侈品行业 | 铜器、玉器、漆器、白陶 | 彰显社会地位 |
日常生活用品 | 陶器、骨器、石器 | 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生产需求 |
A.夏朝阶级分化明显 B.商朝手工业的兴盛
C.西周礼乐制度严格 D.早期国家关注民生
39.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图②里的各类史料都反映了中国古代( )
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情景 西夏货币 北宋交子 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
A.畜牧业的发展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发展
40.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可以比较出两种交流的共同作用是( )
阿拉伯人 | 亚历山大东征 |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希腊文化被渐渐地传播到东方。 |
A.使欧洲与中国建立直接交流 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种交流 D.促进欧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项;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