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专题02 组合类选择题
中考历史组合类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这种题型通常会将多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要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组合。一、题型特点组合类选择题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通常包含多个知识点。选项往往由多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组成,需要考生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组合。二、考查内容组合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并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组合。
1.仔细审题: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确保理解题目的考查方向和范围。
2.分析选项: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注意选项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概念是否与题干中的要求相符。
3.排除法:如果某个选项中的某个部分与题干要求不符,可以将其排除。通过排除法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答题准确率。
4.回归课本: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回归课本或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核实,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5.注意事项: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限定条件,避免选错选项。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并列、转折等,确保选择的组合符合题意。对于不确定的答案,不要轻易选择,可以通过排除法或回归课本进行核实。
1. “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的挖掘出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刻有文字的甲骨可以用来研究( )
①商周时期的历史 ②印刷技术的改进 ③汉字字体的演变 ④书写材料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④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①②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4.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 人物 | 朝代 | 官职 | 政绩 |
① | 李冰 | 秦国 | 蜀郡郡守 | 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② | 文翁 | 西汉 | 蜀郡太守 | 创办郡学石室,发展教育,自此“蜀学比于齐鲁” |
③ | 诸葛亮 | 蜀汉 | 丞相 | 励精图治,注重农桑,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
④ | 范成大 | 南宋 | 四川置制使 | 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绩斐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5.为缓解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明清时期从美洲引进并推广了高产农作物。主要有( )
①马铃薯 ②占城稻 ③玉米 ④胡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某班举办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主题故事会,讲述了戚继光抗倭、义和团廊坊阻击战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还可以讲述的故事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李自成起义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④邓世昌英勇抗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以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 ②天津 ③重庆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8.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歌谣:“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要中国真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这首歌谣充分反映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下列人物与歌谣相符的是( )
①黄兴 ②曾国藩 ③左宗棠 ④康有为 ⑤谭嗣同 ⑥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9.岳阳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材料可入选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中共“一大” ③红军长征 ④抗日战争 ⑤抗美援朝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10.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由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
①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建成武汉长江大桥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在他收集到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②中共十二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三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抗美援朝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香港回归 ⑤中共十八大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④⑤
14. 2023年3月,中国台湾地区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并宣读祭文。其祭文写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炎黄子孙,振兴民族,共创未来,薪传绵延。九二共识,和平基础。苍生为念,百姓谋福,共同发展,永继无疆”。这体现马英九等台湾同胞( )
①有浓厚民族认同感 ②主张两岸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③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④倡导两岸和平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构思奇妙,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还有( )
①创立了“儒略历” ②改造了0-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
③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④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科技发明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汽车 ②电灯 ③计算机网络 ④内燃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④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格局,进入冷战时期。下列关于冷战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②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
③美苏主导形成的两极格局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国家
④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是东西方对峙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但美国却逆潮流而动,成为世界最大的“乱源”,其表现有( )
①发动伊拉克战争 ②轰炸“南联盟” ③发动“贸易战”
④打压华为和TikTok(抖音) ⑤发动“911”事件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下对这一阶段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②商代铸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④夏、商、西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暴政而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史记》里的是( )
①秦赵长平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汉武帝派兵征战匈奴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⑤北魏孝文帝改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3.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下列各项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御史台 ④内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宣传标语和路线设计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列红色旅游的主题设计符合史实的有( )
①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五四运动的中心
②南昌——人民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③井冈山——通过了土地革命总方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
④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敌后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蔡元培撰写过一幅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挽联中的“先生”的活动包括( )
①成立华兴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创办黄埔军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1911年我国有面粉厂和机器磨坊10家,日产量4.3万袋,资本约600万元;1919年我国有面粉厂和机器磨坊120家,日产量18.3万袋,资本约4500万元。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
①“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④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历史信息,能反映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 )
①“一五”计划的编制 ②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公私合营 ④个体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③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
1953~1957年
平均增长速度(%) |
1953年
农轻重比例(%) |
1957年
农轻重比例(%) |
农业 | 4.5 | 52.8 | 43.5 |
轻工业 | 12.8 | 29.6 | 29.2 |
重工业 | 25.4 | 17.6 | 27.3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下列会议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有( )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中共八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土地政策中,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
①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1958年开始掀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
④1978年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图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图②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 图③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④中国代表签署加入WTO议定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6.阅读如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涉千里追求幸福。
——《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关系探析》 |
(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意大利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衰落。
——《全球通史》 |
文艺复兴时期,地理学、天文学、制图学的复兴还直接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
——《论地理大发现的文化背景》 |
①人文主义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动力 ②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利润为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③新航路开辟决定文艺复兴的兴衰 ④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支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下列属于这次“新”变化的有( )
①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②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城市化
③大学开始出现 ④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②达尔文——《物种起源》——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③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德国天才作曲家
④巴尔扎克——《高老头》——文艺复兴的先驱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0.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下列能够反映出苏联模式产生积极作用的是( )
①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②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④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参考答案
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①③④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与印刷术无关,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 D
【解析】根据题意,天下无事对应社会安定,时和年丰对应区自然条件优越,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使得北民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由此可知ABC项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