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专辑:
2023年连云港市中考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一)(11分)
1.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写关于“青春拼搏”的作文,给了两则相关联的语段,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任务。
无奋斗,不青春。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就在身边。A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B不gū( )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拼搏是自我的淬( )炼。经过拼搏,使人的意志和品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 ▲_______,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博学而笃志,事业有成者的经历表明,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耕耘、持之以héng( )。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2)选择关联词填在A、B处,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唯有……方能…… B.只要……就…… C.不但……而且…… D.既……又……
(3)“博学而笃志”中的“笃”的意思是( )
A.很 B.厚实 C.坚定 D.沉重
(4)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给出修改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_▲_______处仿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句衔接。
(二)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回忆了初中的语文学习情况,请你参与。(9分)
活动一:
2.三年时光飞逝,转眼即将分别。九年级(1)班成立编委会,筹划制作班级电子纪念册,拟取名为《青春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你作为本次的编委会成员之一,请完成以下任务。
班级纪念册计划分四个栏目来写,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班级事记,回顾青春岁月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师生语录,记录温馨话语
活动二:
3.栏目设计好后,编委会委托你和小红为电子纪念册配上背景音乐,小红在《青春再见》和《青春纪念册》之间举棋不定,你认为哪一首更适合做背景音乐?
第一首:
青春再见吧/那放肆的幸福/青春再见吧/那无尽的忧伤/在这一瞬间感觉如此靠近/在这一瞬间却又如此遥远/留不住什么换不回什么/青春终究要散场 (《青春再见》节选)
第二首;
给我你的心作纪念/我的梦/有你的祝福才能够完全/风浪再大/我也会勇往直前/我们的爱/镶在青春的纪念册 (《青春纪念册》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4.一路走来,我们读过不少名著,“反抗”这个词语给了我很大的感悟,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
示例:《儒林外史》沈琼枝:面对市井无赖的戏弄,地方喇子的讹诈,宋家娶妾的逼迫,沈琼枝把伶牙俐齿、泼辣怒骂当作她维护自身尊严的武器,勇敢反抗恶势力。
备选作品:《西游记》《简·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左传》。
B.《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由西汉刘向编订,《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C.钱锺书《围城》中高妙的讽刺艺术为人所称道。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作者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D.俄国作家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众生相。
(三)班级利用古诗词诵读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搜集了历代文人留下的爱国诗词,请同学们将以下诗句补充完整。(10分)
6.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文天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梦中行采薇”的爱国之志,“人生自古谁无死,②_________________”的赤胆忠心。
(2)辛弃疾“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的英雄气概,“⑤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的政治理想。
(3)张养浩“伤心秦汉经行处,⑥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国伤感之情。
(4)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⑦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国情怀。
(5)陆游“⑧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
(6)苏轼“⑨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
(7)谭嗣同“⑩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少年意气。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两首描绘秋天的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
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7.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景物特点是否相同?请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甲】诗前两句和【乙】诗中的颈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在《史记》专题学习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篇有关《史记》的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丙】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选自《经典常谈》)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尉果笞广
(2)乃诈称公子扶苏
(3)将数百之众
(4)斩木为兵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然 陈 涉 瓮 牖 绳 枢 之 子 氓 隶 之 人 而 迁 徙 之 徒 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甲】文内容来证明【丙】文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11分)
【甲】自因牛奶奶告的状这一件事,传的上司知道,说向知县相与做诗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问,要把向知县访闻参处。按察司具揭到院,这按察司姓崔,是太监的作儿,荫袭出身做到按察司。这日叫幕客叙了揭帖稿,取来灯下自己细看:“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自己看了又念,灯烛影里,只见一个人双膝跪下。崔按察举眼一看,原来是他门下的一个戏子,叫做鲍文卿。按察司道:“你有甚么话,起来说。”鲍文卿道:“方才小的看见大老爷要参处的这位是安东县向老爷。这老爷是大才子,大名士,如今二十多年了,才做得一个知县,好不可怜!如今又要因这事参处了。况他这件事,也还是敬重斯文的意思,不知可以求得大老爷免了他的参处罢?”按察司道:“不想你这一个人倒有爱惜才人的念头。你倒有这个意思,难道我倒不肯?只是如今免了他这一个革职,他却不知道是你救他。我如今将这些缘故写一个书子,把你送到他衙门里去,叫他谢你几百两银子,回家做个本钱。”鲍文卿磕头谢了。
(选自《儒林外史》)
【乙】那国王只教放行,鹿力大仙又奏道:“陛下,我师兄原有暗风疾,因到了高处;冒了天风,旧疾举发,故令和尚得胜。且留下他,等我与他赌隔板猜枚。国王道:“怎么叫做隔板猜枚?”鹿力道:“贫道有隔板知物之法;看那和尚可能彀。他若猜得过我,让他出去;猜不着,凭陛下问拟罪名,雪我昆仲之恨,不污了二十年保国之恩也。”真个那国王十分昏乱,依此谗言。即传旨,将一朱红漆的柜子,命内官抬到宫殿,教娘娘放上件宝贝。
须臾抬出,放在白玉阶前,教僧道:“你两家各赌法力,猜那柜中是何宝贝。”三藏道:“徒弟,柜中之物,如何得知?”行者敛祥光,还变作蟭蟟虫,钉在唐僧头上道:“师父放心,等我去看看来。”好大圣,轻轻飞到柜上,爬在那柜脚之下,见有一条板缝儿。他钻将进去,见一个红漆丹盘,内放一套宫衣,乃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用手拿起来,抖乱了,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喷将去,叫声“变”!即变作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临行又撒上一泡臊溺,却还从板缝里钻出来,飞在唐僧耳朵上道:“师父,你只猜是破烂流丢一口钟。”三藏道:“他教猜宝贝哩,流丢是件甚宝贝?”行者道:“莫管他,只猜着便是。”唐僧进前一步正要猜,那鹿力大仙道:“我先猜,那柜里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唐僧道:“不是,不是,柜里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国王道:“这和尚无礼!敢笑我国中无宝,猜甚么流丢一口钟!”
(选自《西游记》)
13.【甲】文牛奶奶为什么要告状,结果如何?请结合原著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鲁迅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结合【乙】段,谈谈你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都知道《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西游记》也并非只是一部普通的神魔小说,阅读以上材料,说一说【甲】【乙】两文分别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
3月10日下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出席并讲话。会议指出,网上乱象仍时有发生,“自媒体”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把整治“自媒体”乱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会议强调,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整治“自媒体”乱象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推动网站平台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有效破解“自媒体”管理难题。
(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帐号2023年3月13日)
材料二:
整治自媒体乱象已经刻不容缓。“江西女友索要1888万彩礼”“国六B汽油将推动油价上涨”……盘点近期的网络谣言典型,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涉事的自媒体账号多采取断章取义、煽动对立等手法,炒作热点社会事件、歪曲解读公共政策。
但应当看到,自媒体量大面广,而行政资源有限,必须转变思路,从根上去下剂“猛药”。“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客观地说,适度追求流量无可厚非,但流量至上绝不可取。有记者调研发现,在不少“逢热必蹭”的自媒体背后,都有专门的经纪公司在运作指挥,其中遵循着同一个走偏了的商业逻辑:“蹭热度——收割流量——涨粉丝——变现”。一些不法分子屡屡铤而走险,诸多乱象不时“按下葫芦浮起瓢”,说穿了是利益在作祟。
有鉴于此,这次专项行动特别强调,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具体而言,即对违法违规、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捐赠、用户打赏,获取流量变现、广告分成等经济收益的自媒体,要堵住其“问题流量”和牟利途径;对借此吸粉的账号,要清除粉丝量,坚决遏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应该说,经济手段“拔出萝卜带出泥”,不失为一个好思路。当然,经济手段不是完全独立的,配合一些技术手段也很有必要,如对负有主体责任的平台而言,使用机器学习、人脸识别等技术,可以提高审核精准度和覆盖面。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3年3月14日)
材料三:
图表7:自媒体分布平台情况(单位:%)
(摘自搜狐网《十张图带你看清自媒体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16.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原因是网上乱象时有发生,“自媒体”还存在许多问题。
B.近期的网络谣言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涉事的自媒体账号多采取断章取义、煽动对立等手法,炒作热点社会事件、歪曲解读公共政策。
C.自媒体诸多乱象屡屡出现,根本原因是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乱象来谋取利益。
D.自媒体量大面广,要规范他们的行为,就不应该让他们追求流量。
17.阅读材料三,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整治“自媒体”乱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
①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海拔飙升到5000米以上,车厢内紧急供氧。多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乘客趴倒在座位下抓住输氧管吸氧。
②“现在这些少年身体都不行了。”靠窗的老太太说。“四十多岁的人还算少年啊?”邻座的男人问。老太太瞥着男人说:“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还在撒尿和稀泥呢。”男人有点尴尬。我毫无睡意,掏出背包里的魔方,笨拙地拼好蓝色的一面。我看了一眼窗外,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手中的魔方。“你也会玩这小玩意儿?”她问。“会一点儿。”我因为前面的行为而有点讨厌她,所以不想跟这古怪的老太太多说话。
③“我怎么都玩不会,我儿子会,他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无论多复杂。”她自豪地说。“他到哪里去都带着魔方,跟你这个一模一样。”她又说。
④“魔方长得都一个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嘛。”我用了不恰当的比喻。老太太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笑,虽然谈不上慈祥,但也总好过冷脸。“你一个人去西藏做什么?”我没话找话。
⑤“去看我儿子,我跟别人都这么说的。”她说。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她要真去看儿子,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确定呢?“就你一个人啊?那么远,还那么大年纪。”我问。
⑥“今年整七十。我命硬,老头子二十多年前就死了。我是一个人过的。”她平静地说,仿佛在讲别人的老伴去世的故事,“那时候小军才三十岁出头。他跟疯子一样,哪里都想去,媳妇也不要,后来离婚了。”“小军,”我说,“你儿子?”
⑦“对对,当然,每年都要出去一趟,不是新疆就是西藏。”她说。“旅游吗?”
⑧“不是,是去登山,登了很多座山。每登一座山,他都往家里寄一张明信片,现在一捆明信片有五块大饼那么厚。”“你儿子是登山家啊?我们跟你去拉萨还能见见他。”我说。
⑨老太太摇摇头,数着手指头说:“对,就是2001年。”
⑩“怎么了?”我问。“我骂了他一顿。他要去登珠穆朗玛峰,我不同意。”她眼睛眨巴着,“他还是去了,也给我寄了明信片。”她看着我手里下意识转动的魔方,“也带着这么个玩意儿。……登顶了。”
⑪“你儿子登上珠峰了。”老太太瞬间伟大起来,让我不由得产生敬意。
⑫“是的,后来登山队去我家了,队长提溜着我儿子的一大包东西,还有一个魔方,六面颜色都对好了,他们说是在峰顶拼好的。”“为什么他不亲自跟你说?这么光荣的事情。”我问。“他死了。”我右手一颤动,我明白,老太太说是去西藏看儿子,实际上是要去看珠穆朗玛峰。“总共死了三个人,都是在下山的路上,雪崩——你可晓得?”她说。
⑬“三个人都埋在雪里头。”她补充说,“我老头子死了,我儿子死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把他们克死了,是我命硬。我早该死他们前面,我这叫人嫌弃的死老太婆。”
⑭我充满同情地望着她,缓缓拧动着魔方,等待她继续讲下去。“我儿子真正拼了一辈子魔方,一直玩到三十六岁,他也算这方面的高手了。”老太太努力想挤出一点笑容,却失败了。
⑮我把魔方递给她,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去,捧在眼前。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⑯“我跟你说过,我儿子半分钟就能拼好一个。”她把魔方还给我。我看了一眼手表,凌晨两点半了。后来,老太太趴在座位上睡着了。我搜刮脑海里拼魔方的所有公式,甚至用手机在网上找了各种拼魔方图解,想方设法安慰这个不幸的人。
⑰两个半小时后,天亮了起来。老太太理理满头白发醒过来,她看到桌子上魔方的红橙蓝绿黄白六个面都拼好了。她欣喜地望向我,抹一把干涩的眼睛,又转过脸去凝视着窗外。
19.小说中“我”对老太太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根据示例填空。
有点讨厌一( )一充满同情一( )
20.小说中老太太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说中经常运用各种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请从这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和《孔乙己》中的语句
(1)她双手微颤着转了几下,原本拼好的蓝色面也被打乱了。她连续转了十来下,想恢复原来的蓝色面,但是越拼越乱。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孔乙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魔方”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构思全文,初中阶段你学过的文章中也有一些文章采用这样的构思方式,请举出一例并做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60分)
作文(60分,其中含书写3分)
24.杨绛先生九十二岁,《我们仨》出版,深受大家喜爱;九十三岁,《杨绛文集》(8卷)出版发行,并多次加印。生活就好比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你无须担忧目前落后于人而自乱阵脚。只要根据自己的节奏,心无旁骛地跑下去,就一定能胜利到达终点。正如泰戈尔所说:“最好的事情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所以不必慌张赶路,按自己的节奏,步履不停地走过每个今天。”一个人活着最好的状态:守住自己的节奏。
请以“守住自己的节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1.(1)辜 cuì 恒 (2)A (3)C (4)将“经过”或“使”去掉一个。
(5)①示例:从航天员太空之旅 ②到外卖小哥的走街串巷(写出具体职业,体现职业的奋斗特点,形式一致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辜负,gū fù,对不起(别人的好意)。淬炼,cuì liàn,是指反复经受考验,磨练。
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小问2详解】考查关联词语。
分析语义可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是“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条件。故应用“唯有……方能”。故选A。
…………
不错
很有用
怎么下载
刷新一下,点击下载就可以了,如果还是不清楚,可以直接联系客服QQ:20862811
感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