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02日
资源编号 71288

专题0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2024-03-12 中考 0 946
郑重承诺丨本站提供海量精品教学资源,安全下载、真实可靠!
增值服务:
海量资源
试卷真题
DOC资料
PPT课件
知识点总结
每日更新
¥ 2.0教学币

VIP免费升级VIP

开通VIP尊享免费下载特权
立即下载 升级会员
详情介绍

本资料来自专辑: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专题0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专...

备战2024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专题0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基础考点梳理

1. 凸透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2.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1)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比较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既能看见物体成像,又能看对面蜡烛,不能用平面镜代替。

(3)光屏:承接成像。

(4)火柴:点燃蜡烛。

(5)刻度尺:测量物距和相距。

3. 实验步骤

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 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步骤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步骤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步骤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步骤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

(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总结: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

5. 实验补充

(1)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用

①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②平面镜成像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2)实像和虚像

①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②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3)球面镜:凸面镜与凹面镜

①凸面镜: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②凹面镜: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6. 常考实验问题如图

(1)实验最好在  较暗  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以便于观察  蜡烛A的像 (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A的像”)

(2)将点燃的蜡烛A固定放在玻璃板前,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我们在蜡烛  A (选填“A”或“B”)一侧可以观察到蜡烛B好像也在燃烧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4)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  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6)画出蜡烛A和蜡烛B位置的连线,发现两蜡烛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7)用刻度尺测出A、B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它们的距离  相等 

(8)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实验过程中,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9)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  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10)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反射面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1)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平面镜;

(12)如图乙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A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13)通过多次实验,发现未点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错烛A的像完全重合,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的结论。这种确定像像和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等量替代法   

精选真题汇编

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固定蜡烛甲,为确定其像的位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移动丙靠近乙    B.移动丙远离乙   C.移动乙靠近丙    D.移动乙远离丙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更清晰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情景,关于探究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分析正确的是( )

A.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漫反射形成的

B.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蜡烛B在桌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为了使烛焰的像更清晰,应选择明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应将茶色玻璃板 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使它与   ________重合,记下两个棋子的位置,两个位置之间的连线与玻璃板 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6.小海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以下是小海设计的实验方案,请帮他把设计理由填写完整。

①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纸上。将蜡烛A点燃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的像。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观察像的 ________;

②将与A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③在白纸上描出蜡烛A、B和玻璃板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蜡烛A、B到玻璃板的距离。

(2)实验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需 ________玻璃板(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与像重合。

(3)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合理排序,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A ________F(填序号)。

A.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B.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C.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D.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在纸上记下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

F.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2)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应补充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在玻璃板背面粘贴一张不透光的白纸,将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挡住,还能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吗?答:________看到。(选填“能”或“不能”)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必须 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支 _________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__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华同学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如图所示。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________,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应选用 __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________(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4)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将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然后将蜡烛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如图所示。则蜡烛所成像的像距变化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呢?小西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选择较 __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光屏放在棋子B的位置,发现不能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本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00 10.20 12.00 15.10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5.50 8.10 10.20 12.10 15.10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 __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

(2)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 ________关系。

(3)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重合,此时,棋子B的位置就是棋子A的像的位置。将光屏竖直放在棋子B的位置,从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像。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每次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________。

13.(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对所选择的蜡烛A、B的要求是外形 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说明水沸腾时,温度 ________,沸点是 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导体ab沿竖直方向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 ________偏转;若导体ab沿V方向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 ________偏转。(两空均选填“会”或“不会”)

14.同学们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带支架的薄玻璃板(薄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所示,实验中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将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寻找合适位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比较像的亮度”、“确定像的虚实”或“替代蜡烛的像”),当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能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了。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通过玻璃看到乙的眼睛,乙通过玻璃也能看到甲的眼睛,这说明反射光路是 ________的。

15.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________。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 ________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 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 ________。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 ______________,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解答】解:“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由图可知,为了确定其像的位置,需要将丙靠近乙,当丙与乙完全重合时,丙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故选:A。

2. D

【解答】解:A、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A错;

B、玻璃板中成的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虚像,故B错;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2.0教学币,VIP免费,请先
资源每日更新! 升级终身VIP会员,享全站终身永久免费下载特权!限时优惠!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QQ:20862811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江苏教学资源网(苏学网) 中考 专题0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之实验题型突破真题汇编 https://www.0516ds.com/71288.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官方教学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